-
1401.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应用——评《纺织专业英语》
[纺织业] [2019-07-20]
随着我国国力的日渐强大,与国外企业的商业联系越来越紧密,在纺织领域的国内外沟通尤为重要,该领域从业人员必须要全面掌握纺织专业英语内容,才能打破语言壁垒,实现互联互通。由盛宁明,杨青,秦世福共同编著的《纺织专业英语》(东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01月出版)以课堂教学的编写思路,从纺织大类全科为出发点,使学习者以最快的速度掌握行业词汇和实际
关键词:英文词汇;
-
1402.时尚缘何魅惑、传奇? 面料承载的不只是希冀 “2019春夏中国女装面料流行趋势发布静态展”登陆柯桥
[纺织业] [2019-07-20]
2018柯桥时尚周(春季)于5月5~8日在绍兴柯桥举办,对于熟稔时尚活动的潮流达人而言,首先想到的是:Ta有什么过人之处?柯桥时尚周,是中国第一个以时尚创意面料为核心的国际化时尚周,依托柯桥多年来强大的纺织产业基础,在创意平台打造、时尚资源集聚、流行趋势指引、产品开发导向、时尚设计推动、商业价值落地等方面深入布局。2018年,中国女装面料流行趋势在柯桥时尚周再度发布,以面料新品静态展示、服装成衣动态秀演两种形式呈现,即"2019春
关键词:流行趋势;
-
1403.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跨境电商出口的影响因素研究
[纺织业] [2019-07-20]
2015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交易额出现近10年以来的首次下滑,下滑趋势延续至今,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跨境电商的出口增长迅速,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同比增长24%。纺织类跨境电商是跨境电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商平台凭借信息技术、低交易成本,为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对外贸易带来了新的机遇。例如从事婚纱礼服的跨境电商出口企业苏州贝宝公司,2012年成立,仅仅四年时间,到2016年的销售收入已增长到1.5亿元人民币。跨境电商的发展促进了相关理论研究,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互联网经济理论、平台营销等,本文综合了相关理论,运用引力模型和案例分析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跨境电商出口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对于纺织服装企业应对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人力成本上升的内忧外患,对于我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对跨境电商和纺织服装行业出口的有关理论和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当下的研究现状和成果,找到本文的研究方法并总结了学者研究的关于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跨境电商出口的影响因素;然后对我国目前纺织服装行业出口现状、跨境电商出口现状及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跨境电商出口现状进行总结概括。接着文章基于第二和第三章文献总结和现状分析,选取影响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跨境电商出口的因素,提出相应假设,并运用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与验证。同时以苏州贝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案例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其作为一家专业从事婚纱礼服产品跨境电商出口的企业,影响其出口总额的因素。最后得出结论,并给出建议。文章最后得出了能够促进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跨境电商出口的因素包括:政府出口退税等政策的激励、海关和物流快速的作业效率、成熟的在线支付系统、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和品牌化发展以及人才竞争力等。阻碍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跨境电商出口的因素包括:劳动力成本、技术性贸易壁垒、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等。根据得出的结论,文章最后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鼓励政府能够精准扶持偏远地区的纺织服装跨境电商出口的发展;二是企业开发新的市场还是要深入到各个国家了解当地的习惯偏好,以弥补双方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纺织服装行业;;跨境电商;;出口;;引力模型
-
1404.“走出去”纺织企业的发展困境及应对策略
[纺织业] [2019-07-20]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呼唤中国以开放的怀抱,欢迎各国搭乘中国经济快车,稳步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其中,"走出去"的战略将对提升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优势,实现产业国际布局与国内转型升级的良性互动发挥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本研究以"一带一路"倡议下,针对"走出去"纺织企业发展研究,积极探析技术创新和发展策略建议。
关键词:纺织;;“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
-
140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以纺织业为例
[纺织业] [2019-07-20]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生产的服装、玩具等远销海外,"中国制造"俨然成为一种口碑闻名遐迩。但随着发展的不断深化,劳动密集型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附加值低、劳动密集、缺乏技术含量及创新性。行业发展随着规模经济的日趋完善和人口红利的逐步消退陷入瓶颈。对此,国家着眼于产业发展和社会全局,适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方略同时进行了相应战略部署以期通过行业结构的调整,提高行业生产附加值,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纺织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拟通过实证分析,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以纺织业为例深入探索,找到其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略,预期其发展前景,助力该行业有序发展。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劳动密集型;;纺织业;;战略转型;;结构调整
-
1406.纺织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价体系研究
[纺织业] [2019-07-20]
突发环境事件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等产生有毒有害物质,而进入环境介质并且会对环境造成突发性破坏的事件。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化学品爆炸事件,2017年5月5日陕西省汉中锌业铜矿排污事件等此类突发环境事件来势迅猛、破坏性大、控制难度大,会对国家、社会、人民的安全有序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在中央“一带一路”倡议中,新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能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使得救援工作更加有效,最大限度降低损失,保证应急预案真正发挥最大作用,在积极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应采取多种管理手段,充分减少企业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使企业朝着生态和谐的发向发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可以使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序、有效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因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等状况。对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急需一套科学、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作为支撑,以便企业管理者对预案做出合理编制。本文针对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进行了研究,在全面调研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方法和评价方法基础上,结合新疆A纺织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项目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参考了大量之前学者、专家关于应急预案指标体系构建方面的相关文章,对指标进行整理、汇总;结合国家最新法律法规以及纺织企业发展的自身特点两次运用德尔菲法筛选指标体系,确立了纺织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确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终确立并且充实了纺织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并以A纺织有限公司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为纺织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相关研究提供了实践参考,促进纺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对指标类型的选取方法,本文结合原国家环保部新规《评审工作指南》,两次运用结合专家咨询的德尔菲法,根据科学性、可行性、代表性、全面性、层次性与系统性、区域适用性、客观性等原则筛选并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合理有效利用这些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应急预案科学性、应急方案合理性、应急预案完备性、应急预案可操作性、应急预案灵活性在内的5项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2)构建的指标体系适用于纺织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利用指标编制预案是可行的。提出了两个适用于纺织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价的特色指标:火灾风险评估和烟尘预警。(3)实证研究获得良好效果。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运用于A纺织有限公司应急预案,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到该预案的应急能力一般,需要整体加强。
关键词:纺织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指标体系
-
1407.温湿度与涤棉浆纱性能的关系研究
[纺织业] [2019-07-20]
温湿度对涤棉浆纱的回潮率影响较大,而回潮率影响着浆纱的性能,针对涤棉纱在不同温湿度下性能的变化,系统的研究了涤棉纱在不同温湿度下吸放湿规律及性能。高温高湿织造环境能源浪费大,设备寿命缩短、车间环境变差。基于上述,本文研究了温度分别为22℃、25℃、28℃、相对湿度为60%、65%、70%、74%、78%时涤棉纱用浆料配方浆膜的性能和涤棉65/35 13tex浆纱的性能,为合理设置织造车间温湿度提供理论参考。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一种测试纱线吸湿、放湿规律的装置和测试方法,通过与原测试方法对比,证明了本测试方法是可行的。新研究的测试方法准确性高、使用方便,该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已申请了发明专利(申请号:CN201710508567.3)。(2)系统测试了涤棉经纱上浆所用配方浆料浆膜的吸湿与放湿规律。结果表明,浆膜在相对湿度65%以下时,吸湿速率较慢,吸湿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在120min左右;当相对湿度超过70%时,浆膜的吸湿速率加快;吸湿达到平衡所需时间为60min左右。浆膜在相对湿度70%以上吸湿饱和后,在相对湿度56%条件下进行放湿,此时浆膜基本处于不放湿状态。(3)对浆膜的力学性能与温湿度关系的测试表明了浆膜在相对湿度60%温度22℃时的断裂强力较大,伸长率和耐屈曲较小;在相对湿度78%左右时,浆膜的强力最小,但伸长率和耐屈曲较大。(4)对浆膜的动态拉伸性能测试得到浆膜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随温度升高,先上升后下降,说明了温度对浆膜的柔性有较大的影响。(5)研究了涤棉原纱、涤棉浆纱的吸湿、放湿规律。涤棉原纱与浆纱的吸湿与放湿规律基本相同,在30min内纱线吸湿达到平衡;涤棉原纱与浆纱放湿在30min内达到平衡。(6)研究了涤棉浆纱力学性能与温湿度的关系。对实验结果的相关性非参数假设检验证明了温湿度对浆纱断裂强力影响不显著、对浆纱耐磨性能有显著影响;在温度为22℃、相对湿度为78%时,浆纱的耐磨性能最好。(7)对涤棉65/35 13tex纱线应力-应变影响分析表明,涤棉65/35 13tex纱线应力-应变受湿度影响较小;在不同湿度下涤棉浆纱的结晶度不会发生变化解释了浆纱强力受湿度影响不大的原因。(8)对涤棉浆纱在动态拉伸下的性能测试可知,涤棉浆纱随温度的上升,其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在减小,即浆纱的柔软性下降。可见温度对浆纱的柔软性有一定的影响。(9)在不同温度和湿度下对涤棉浆纱的电学性能和摩擦性能进行测试表明了涤棉纱线随湿度增加比电阻降低,同时浆料各组分的量对其比电阻值有较大影响;在相对湿度60%和78%时,涤棉浆纱动静摩擦系数相差较小,即湿度对其摩擦系数影响较小。
关键词:涤棉纱;;温湿度;;吸放湿规律;;力学性能;;热机械性能
-
1408.印染-生活混合废水PVA生物处理工艺研究
[纺织业] [2019-07-20]
印染废水是目前难以处理的我国主要工业废水之一,具有有机污染物浓度高、色度深、水质波动大等特点。随着纺织印染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高端印染产品需求量的增加,使得印染废水可生化性明显降低,处理难度增加,由此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面对印染行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特别是印染废水处理方面,环保局势已经刻不容缓。目前,国内处理印染废水采用较多的方法是好氧生物处理法,与吸附法、电化学法、化学氧化法相比,传统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但是存在着运行负荷低、抗负荷能力差和剩余污泥量高等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相关前期研究表明,PVA生物处理工艺具有容积负荷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剩余污泥产量低、废水处理效果稳定等优点。为此,本论文将PVA生物处理工艺应用于实际印染废水的处理中,深入展开对该工艺的启动以及运行效果研究。同时还重点对比考察了采用在相同条件下印染废水中混合一定比例生活污水来优化进水条件,通过PVA生物处理工艺处理印染-生活混合废水,探索其处理效果。最后研究了PVA凝胶小球表面及内部的微生物附着情况,对污染物清除机理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PVA生物处理工艺应用于实际印染废水处理中,生物反应器在溶解氧浓度为3.0~5.0 mg/L,温度为30℃,进水pH值为6.7~7,初始容积负荷为0.5kg[COD_(Cr)]/(m~3·d)的条件下运行12天,第7~12天PVA工艺对COD_(Cr)、NH_3-N去除率均稳定在90%以上,BOD_5去除率一直稳定在94%以上,成功完成了反应器的启动。随后,反应器经过102天的运行,其中包括容积负荷提高阶段62天和连续运行阶段40天。PVA生物处理工艺容积负荷达到4.5 kg[COD_(Cr)]/(m~3·d),连续运行阶段,该工艺对COD_(Cr)、NH_3-N和色度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8%、92.6%和84.7%,沉淀槽最终出水COD_(Cr)、NH_3-N降低至200 mg/L以下、2.63 mg/L以下,色度降低至55倍以下。(2)通过将实际印染废水与实际生活污水混合的方法提高印染废水可生化性,按照印染废水和生活污水体积比为1:5混合来优化进水条件,混合废水进入PVA生物反应器,经过70天的运行,容积负荷最高达到5.5 kg[COD_(Cr)]/(m~3·d),其中连续运行25天,PVA工艺对COD_(Cr)、NH_3-N和BOD_5平均去除率为96.2%、95%和95.5%,色度平均去除率为94.5%。沉淀槽出水COD_(Cr)、NH_3-N和BOD_5浓度分别降至14~29.9mg/L、0.7~0.9 mg/L和11.4~19.13 mg/L,色度降低至12~20倍。(3)通过对PVA凝胶小球的外观和微观分析研究,得出PVA生物处理工艺处理效率高的原因是在PVA生物处理系统中凝胶小球表面和内部富集了大量微生物,主要存在杆菌、丝状菌、球菌等微生物,它们在污水处理过程起主要作用。另外,PVA凝胶小球表面和内部的微生物通过自我氧化抑制污泥产量是此工艺具有良好污泥减量效果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PVA生物处理工艺;;混合废水;;容积负荷;;污泥减量
-
1409.东华大学探索学生社会实践新模式
[纺织业] [2019-07-20]
获奖项目:集思政、专业、产学研、援疆为一体的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新模式探索成果完成人:邱夷平、周岭、夏鑫、熊杰、潘志娟、蒋秋冉、汪军、陈晓川、张强、张初阳成果完成单位:东华大学所获奖项:"纺织之光"2017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当前多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流于形式,有严密组织、精心安排、持续践行的活动凤毛麟角。且多数实践目的不够明晰,与专业对口性不高,未能将当代大学生思政建设工作和专业素养提升相结合,与国家
关键词:东华大学;纺织服装产业;塔里木大学;
-
1410.基于机器视觉的纺织品瑕疵检测与分类
[纺织业] [2019-07-20]
在纺织工业的生产中,质量控制越来越受到企业及消费者的重视。其中,纺织品布匹的瑕疵是最为常见的质量影响因素。所以,纺织品瑕疵的识别也是质量保障中的关键一环。目前,仍旧还有部分企业采用传统的人眼检测方法。这种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且检测标准不统一,检测精度没有保证。所以,全行业的趋势,应该是使用机器视觉与机器学习的手段,来解决纺织品质量控制的问题。本文针对常见纺织品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检测纺织品瑕疵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支持瑕疵识别检测与瑕疵分类,给出最终判定结论,并支持多种类布匹的分类。针对布匹种类的分类,本文采用灰度共生矩阵(GLCM)对布匹图像提取特征值,得到每张样本图的特征向量。使用K近邻算法进行布匹种类的分类,该算法基于训练集实例进行分类。本文取3种布匹共272张样本图片,实验测试了在不同距离度量方法、不同投票权重、不同K值下的分类准确率,最终结果为98.5%。本文使用Gabor滤波器与改进的灰度共生矩阵法检测瑕疵。在检测之前,设计了一种蒙版锐化法与光比平衡法来进行图像预处理。蒙版锐化法能够保证清晰细节又不因为锐化而带来噪点;光比平衡法能够平衡图像各部位的光照强度,降低后续分析的误差。Gabor滤波器对图像纹理较为敏感,采用5尺度8方向Gabor滤波器组,实现对大部分纹理的覆盖,从40张滤波图中选出识别效果最佳的10张进行融合。传统基于小窗的灰度共生矩阵分析法计算量大、耗时长。本文提出一种改进方法,先对整幅图像进行低精度快速识别,再进行局部高精度识别,可大幅提升识别速度。最终融合两种方法的瑕疵检测结果,基于272张样本图片进行实验,可达到总体94.33%的检出率。瑕疵类别的分类,本文分别采用了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CART决策树及融合分类方法。通过实验分析确定各分类器的最佳参数,支持向量机的平均分类准确率在90.6%,CART决策树为91.13%,BP神经网络为94.47%。不同的分类器,对于某些别类别的瑕疵有较好的识别精度。因此,在融合分类时,本文分析各分类器对不同瑕疵的分类精度,按照瑕疵类别择优采用其分类结果,最终三种布匹的瑕疵分类准确率达到98.95%、97.86%和95.33%。最后本文基于MATLAB设计了一套可视化检测系统,能够给出布匹的质量检测结论与改进意见,并支持批量检测与实时校正功能。实验证明该设计可以较好的完成对布匹瑕疵的检测与分类工作。
关键词:纺织品瑕疵检测与分类;;Gabor滤波器;;灰度共生矩阵;;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CART决策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