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10071 篇 当前为第 137 页 共 1008

所属行业:纺织业

  • 1361.我国婴幼儿与儿童纺织品标准现状研究

    [纺织业] [2019-07-20]

    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婴幼儿与儿童用纺织品分类、相关标准差异性比对和分析,并结合现阶段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特点,指出儿童用纺织品的安全隐患和不足,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儿童用纺织品标准化工作、提升产品品质的建议。
    关键词:婴幼儿与儿童用纺织品;;行为特征;;标准化
  • 1362.E86精梳机高效梳理器材配置解析

    [纺织业] [2019-07-20]

    探讨了E86精梳机的梳理针布配置。分析了E86高效精梳机采用"重定量、短喂给"工艺措施实现低落棉、高质量针布配置的特点,并与传统针布配置规格进行了对比。通过实例介绍了配置高密度渐密锡林和顶梳针布的设计机理和进步特点。认为:精梳锡林和顶梳采用增加梳理扇面、提高梳理齿密、合理齿型设计、强化表面处理提高光洁度等措施,提高了精梳梳理度和穿刺能力,解决了容易嵌花,长纤维流失,短纤维进入精梳条,齿尖不耐磨损等问题,有利于E86精梳机实现高速高产高质高效。
    关键词:精梳机;;精梳锡林;;顶梳;;工艺;;梳理;;棉结
  • 1363.夏布源流及其工艺与布艺研究

    [纺织业] [2019-07-20]

    夏布有古代纺织品“活化石”之誉,其由半脱胶苎麻纤维手工纺纱织造而成,因其夏季穿着透气排汗、凉爽宜人,故称“夏布”。夏布源头的“布衣”曾是平民的主要服饰,夏布织造技艺是中国古代纺织文明的见证之一。明清时期麻纺的主体地位逐渐被棉纺所取代,夏布适宜消夏,故被作为一种地方特产而存在。随着纺织科技的进展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夏布作为中华民族一种历史悠久的手工纺织品,已开始淡出大众的视野。2008年江西万载、重庆荣昌的夏布织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学术上以夏布为主体的研究概括成两个方面。一方面,从经济史、社会史的视角,研究夏布经济与文化的价值;另一方面,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出发,田野考察夏布织造技艺,以艺术设计的方式开发夏布衍生品。但是,从麻类作物出发,追溯夏布源头的麻纺及其服饰文化;从古代纺织科技出发,挖掘古老的麻纺织技艺;从对夏布文脉的定位和其织造技艺的还原出发,促进夏布的延伸设计,保护与开发并重。这些研究并没有完成展开。另外,对夏布织造技艺的田野考察,不可忽略江西省分宜县内民间私营的作坊与个体的织户,其保留有原生态夏布织造技艺;对夏布的设计开发,不可无视江西新余夏布绣的创新案例。基于此,本文对夏布源流及其工艺与布艺作一个系统的梳理。追溯夏布悠久的历史文脉,还原夏布织造的核心技艺,促进夏布的古典美学与传统技艺,以布艺延伸设计的方式在当代生活物件中再现。以此达到,发扬传统的麻纺服饰文化,挖掘核心的夏布织造技艺,并致力于两者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上、中、下三编,即夏布追溯、技艺挖掘及布艺延伸三个部分:上编,夏布追溯。查阅古文传记、报刊、县志等文献资料,结合博物馆中陈列的纺织品与服饰,以“二重证法”追溯夏布的源流。从“夏布”词义出发,结合其语境和出处的时代背景,分析“夏布”一词的由来。认为“夏布”一词明确指代手工苎麻布应该在清代,其与麻纺的地位下降,及麻纺面料适宜消夏的特征有主要关联;探究中国古代麻类作物的品种与分布,追溯麻纺及其服饰文化,梳理夏布的历史与文脉。夏布以苎麻为主要原料,跟其纤维的纺织性能有直接关系。在男耕女织的社会,麻纺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绩麻织布是一件极为繁琐的事情,其“成”与“败”对个人与整个农业社会都具有的重要意义。古代麻纺的布衣,按布的精细分等级,粗糙的布衣为庶民的主要服饰,而精细的麻布则为贵族所服用。布衣指代平民,由麻纺面料的服用性能、价值及礼仪下的服制决定;概括近代夏布主产地的情况,分析近代夏布产业兴衰的原因。近代夏布主产地以江西的万载、四川的荣隆两昌以及湖南的浏阳最为盛名,这些地方有共同的特点,深厚的麻纺历史,优越的地理以及稳定的外部环境。近代夏布产业兴衰的直接推动力是朝鲜市场的得失,其背后的博弈力量与日本侵略有直接关系。中编,技艺挖掘。通过文献、图片、实物的方式,挖掘古代麻纺技艺及其演变。对夏布中苎麻纤维的脱胶技术与现象考察,认为在先秦时期人们开始有意识地进行麻纤维的脱胶,在宋代形成完整的脱胶程序,这一程序与近代夏布织造环节中的脱胶并无多大差异。基于纺轮上的漩涡纹考察,认为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先民就开始懂得利用漩涡纹来控制纺轮加捻时,麻纱的捻向与均匀度。麻纺纱与织造,没有对最先进纺织工具的吸收,同麻纺的地位下降以及麻织以平纹布为主有最大关联。麻纺车经历了从手摇到脚踏,从单锭到多锭的发展过程。近代夏布的麻纱以手工绩麻的“扁纱”为主,只有给麻纱通体加捻时才用麻纺车,故麻纺车开始慢慢消退。近代夏布织造的主要织机为夏布腰机,为在明代腰机的基础上加以撞手打纬的改进,虽其织造效率不及土布机,且织工容易落下腰疾,但因其更适合于织造精细的夏布,而成为夏布的专门织机。架式织机的应用,为麻纺织辅助工具梭、筘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梭与筘的应用提高了夏布织造的效率和质量;深入夏布织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开展田野调查,约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与当地群众,以口述科技史与文化人类学的方式,揭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夏布织造技艺。深入湖南浏阳的麻产地、走访江西夏布织造的私营厂房与民间艺人以及荣昌的夏布织造技艺展区,综合多处田野考察收集系统的资料,记录完整的夏布织造技艺;追溯与归纳夏布的印染工艺。石染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矿物颜料的利用,以涂染与浸染为主,因石染织物色牢度低,后期被草木染所取代。苎麻纤维染色困难,且夏布主要为平民服饰,故夏布多为麻纤维本色服饰,如染色以植物染料染蓝色与黑色系为主。夏布印花为蓝印花工艺,以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为主。下编,布艺延伸。在考察与实验的基础上,以技艺的视角,揭示夏布绣、夏布画及其衍生品的制作流程和要点。重点阐述夏布绣,认为其别具魅力在于充分发挥绣地夏布的肌理与色泽,及适宜绣地的独特针法。以实验的方式,介绍铜版转印夏布版画的步骤和注意的问题;收集与整理夏布在织品设计方面的案例,拓展夏布时尚化的再利用。分析夏布材质的特征,在材质利用上做到扬长避短,以达到产品设计上有的放矢的目的;最后,从手工艺价值的视角,探讨夏布及其衍生品生产保护的策略。生产性保护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鱼目混杂,保护与开发拿捏不当则会产生生产性的破坏。将夏布的文脉与手工精神转化为夏布布艺延伸设计的文化内蕴,在物化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兼顾精神的诉求,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核心。总体研究框架。将古代麻纺历史文化与工艺,以及近代夏布的文化生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夏布织造技艺串联起来。还原完整的夏布历史与工艺,并从夏布历史文化与生态工艺出发探究夏布布艺的延伸设计。这样形成夏布历史、织造、文创的生态链,历史文化是夏布文化创意产品溢价的空间,手工织造技艺是夏布朴拙魅力的前提,文创是夏布生产性保护的终端。综合上述研究,可以作一些总结。夏布源头至少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麻类作物的利用,麻纺及其服饰曾在人们生活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夏布的演变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广,其中纺织技术的进展与新纺织原料的冲击是其作为服饰面料地位变更的主导力。夏布在近代的勃兴与韩国市场的开拓有莫大的关系,这一点与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夏布以出口韩日为主惊人的一致,韩日市场的需求与散落在民间夏布织户的生存休戚相关。现保存的重庆荣昌、湖南浏阳及江西万载夏布织造技艺,只是麻织造技艺的一个部分。现代纺织科技的渗透也在异化传统的夏布织造技艺,挖掘夏布织造技艺应将其置于古代纺织科技这个大背景中。在夏布布艺延伸设计开发中,以夏布为载体嫁接地域文化资源,开发共融性文创产品有不少亮点,例如新余夏布绣、宜春夏布版画及荣昌夏布折扇。夏布服饰品的开发方兴未艾,夏布在家庭软装饰中应用的空间很大,夏布工艺品设计的成绩值得肯定。夏布在当代生活中的回归,其产品开发,应坚守传统手工的核心技艺,变通其外在形式,真正意义上开发具有传统工艺美学的物件。古代麻纺有“国纺源头,万年衣祖”之誉,但其相关的科技与历史记载却寥若晨星,另出土麻纺织物的偏少,给研究也带来一些困难。历史文献与实物资料收集的不够,以及个别借以举证的材料缺乏进行深入的考辨,导致在阐述观点论证时力度不够,期望在后续的研究中加以完善。
    关键词:夏布;;夏布绣;;夏布画;;织造技艺;;布艺;;非物质文化遗产
  • 1364.不同原料包覆纱线篷盖织物研究与开发

    [纺织业] [2019-07-20]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推进和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产业用纺织品在各个领域已日益突显出其重要性。尤其是近年来全球发生了很多自然灾害和社会公共安全事件,让人们对帐篷的紧急需求日益增长。现今篷盖织物所采用的纤维原料、基布组织结构和后整理加工技术都在不断地更新。其产品很多,包括军用帐篷、救灾帐篷、施工帐篷和结构大篷等。本课题旨在研究开发出一款集高强、耐久、阻燃为一体的军用篷盖织物。高强聚乙烯纤维是一种高性能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轻质量、优良化学稳定性及耐光性、耐低温、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高强涤纶纤维也是一种高性能纤维,具有很高的断裂强力,优良弹性,良好耐热性,良好耐光性,优良耐腐蚀性,良好色牢度;芳纶1313纤维具有良好机械性能,优异的阻燃性及耐热性,耐化学腐蚀,优良的耐辐射性和耐久性。本课题主要研究了高强聚乙烯长丝,芳纶1313长丝以及芳纶纱线的断裂强度、耐酸碱性、耐磨性能,确定采用了以高强聚乙烯和高强涤纶做芯纱,以芳纶短纤作为外包纤维,经过环锭纺纺制成高强聚乙烯为芯与高强涤纶为芯的两种包覆纱。对纺制成的两种包覆纱进行了断裂强力等性能测试,建立了包覆纱强力与纱线捻度的数学模型;观察了其截面微观形态,分析了其包覆的均匀性;测试了两种包覆纱的条干不匀率,分析了包覆不匀的影响因素。之后通过对织物用途及物理机械性能要求为目标进行设计,织物选用平纹组织,采用几何结构相的原理设计出了织物的工艺参数,织物的经纬密度为182×181根/10cm,孔隙率为19.83%,经纬向紧度分别为51.76%和51.48%。经过涂层整理后的织物外观平整,质地适中。经过撕裂、拉伸、耐磨和阻燃等一系列性能测试,通过实验数据得出试样高强聚乙烯为芯的包覆纱与高强涤纶为芯的包覆纱织物的撕裂强力分别为580.58N和502.53N;拉伸强力分别为3803.27N和1785.76N;耐磨次数分别为103次和99次;损毁长度分别为36mm和40mm,续燃时间分别为3.4s和3.5s,阴燃时间均为0s。可见织物相关性能良好。芳纶短纤维外包能保证织物有良好阻燃性,高强聚乙烯和高强涤纶又能保证篷盖织物的强度。这样,就可以真正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还能很好的改善纱线的各项性能指标,提高了纱线的强度和弹性等。结合这几种纤维的优良性能,克服它们的缺陷,开发出一款同时具有高强、阻燃的篷盖织物,符合产品预期性能,为今后的工艺设计以及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篷盖织物;;高强聚乙烯;;芳纶;;高强涤纶丝;;包覆纱;;高性能
  • 1365.超柔技术纺纱产品的生产开发

    [纺织业] [2019-07-20]

    探讨超柔技术纺纱的生产工艺,针对超柔技术纺纱的特点,结合细纱赛络纺纱技术和大皮辊技术开发低捻纱,在细纱机上捻度降低20%∽30%,可提高车速20%∽30%,其产品满足客户需求。
    关键词:纺纱;;超柔技术;;赛络纺;;大皮辊技术
  • 1366.浅谈“纺织专业英语”教学

    [纺织业] [2019-07-20]

    在纺织类高校中,纺织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该专业的英语,但就当前的教学实践来看,整体情况不够理想。结合教学实际对造成这种问题的现象与原因进行分析,同时从多个角度给出应对策略,进而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对纺织专业英语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纺织;;英语;;教学法;;探讨
  • 1367.长纤纺纱机交货量大幅增长

    [纺织业] [2019-07-20]

    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ITMF)调查了所有中国大陆纺机生产商,包括卓郎公司和立达公司的中国生产商,以及16家其他国家与地区的纺机生产商,发布了2016年度纺纱机市场调查报告(表1)。1短纤纱锭交货量下降12.0%2016年短纤纱锭全球交货量与2015年同期相
    关键词:交货量;纺纱机;短纤纱;
  • 1368.浆丝机采用天然气直接加热空气烘干丝技术的应用

    [纺织业] [2019-07-20]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煤改气的大环境下,纺织产业亟需采用新型技术以促进企业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提升。本文从我公司实际操作出发,介绍了纺织企业浆丝机煤改气的工作流程和原理,同时应用天然气直接加热空气烘干丝的技术,可显著减少生产能耗,提升能源效率,促使产品符合环保要求。
    关键词:浆丝机;;天然气;;改造
  • 1369.丙烯酸盐阻燃棉织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纺织业] [2019-07-20]

    研究了易燃棉纤维织物无卤无甲醛绿色阻燃的新方法。采用化学接枝法在氮气保护下,于硝酸介质中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将丙烯酸接枝到棉纤维织物上,再经过离子交换后得到羧酸盐化的棉纤维织物。采用FTIR、SEM、LOI和TG等对羧酸盐化的棉纤维织物结构和阻燃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羧酸盐化的棉纤维织物,燃烧后表面碳层变得更加致密,残碳率和极限氧指数明显升高,氧指数由18.1(易燃)增至30.3(难燃),棉织物的阻燃性大大增加。羧酸盐化的阻燃棉纤维织物无卤无甲醛,完全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无二次危害。
    关键词:丙烯酸;;阻燃;;棉纤维织物
  • 1370.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的思考——以纺织类专业为例

    [纺织业] [2019-07-20]

    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纺织工程专业就业与创业教育方面的实际,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就业与创业的内涵,分析了供需之间出现矛盾的主要原因。从改革招生制度、加强就业观念教育、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跨专业组建"大创项目"的创业团队、加强对创业成功者的宣传、强化创业导师的培养、鼓励教师深入企业挂职或兼职以及加强校企合作等七个方面提出开展就业和创业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就业;;教育
首页  上一页  ...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