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10078 篇 当前为第 137 页 共 1008

所属行业:纺织业

  • 1361.中原工学院让“新型纺纱技术”课程学以致用

    [纺织业] [2019-07-20]

    项目名称: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新型纺纱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完成人:叶静、何建新、任家智、喻红芹、李雪月、朱正锋、宗亚宁、邱万福完成单位:中原工学院所获奖项:"纺织之光"2017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由于企业体制转变、产业转移等因素,纺织院校学生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越来越少,并且在企业的实践活动大多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难以达到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导致目前纺织高等教育
    关键词:教学团队;中原工学院;新型纺纱;工程实践能力;课程教学改革;纺织工业;教育教学成果;校企合作;毕业设计;
  • 1362.《桂平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0)通过桂平市工业贸易和信息化局评审

    [纺织业] [2019-07-20]

    2018年5月8日,广西桂平市工业贸易和信息化局在南宁组织召开了《桂平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0)》(以下简称《规划》)专家评审会。专家组由自治区工信委、中国科技开发院广西分院、广西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的5位专家组成。桂平市政府及下属的工业贸易和信息化局、发改局、环保局、产业园管委会,桂平木乐镇政府等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听取了编制单位广
    关键词:纺织服装产业;桂平市;纺织服装工业;
  • 1363.基于图像分析的纱线毛羽参数测试技术研究

    [纺织业] [2019-07-20]

    在纱线的质量检测与控制中,纱线毛羽是评价纱线质量的重要指标,对毛羽进行检测能够避免后加工过程中毛羽不良带来的影响,也有利于提高纱线以及纱织品的质量。为满足对毛羽的控制和测试,本文针对运动中的纱线特征设计了一种适用的纱线图像采集装置及其毛羽参数计算算法。首先设计了运动纱线的图像采集装置,分为纱线传动系统和成像系统,对于传动系统可以满足30m/min的速度要求,实现纱线的匀速平稳运动;对于成像系统,选用高扫描频率和高分辨率的线阵CCD相机作为图像传感器,结合双远心镜头和平行光源,实现运动纱线的图像采集,并且图像质量优于一般成像系统。其次选择背景差分去除了背景中存在的固定噪声,突出了纱线的灰度特征;通过图像灰度分析,确定了最大灰度值的10%-35%作为图像分割的阈值范围,对图像进行了二值化操作;运用大小为13的正方形结构算子进行形态学开运算,间接提取出了毛羽图像;选择MATLAB自带的细化算法,得到了毛羽细化线,很好的保留了毛羽的拓扑结构。最后在毛羽参数算法中提出了1/3匹配行频的纱线图像采集方式,通过分析匹配行频纱线图像和1/3匹配行频纱线图像的毛羽像素数,提出了a值在毛羽值计算中的作用;以纱线中心线为基准,分别向两边作毛羽的等间隔切割线,对切割线上的毛羽根数进行计数,给出毛羽指数。测试实验结果证明,同一实验环境的a值为定值,且采集行频为16667Hz的纱线图像计算出的毛羽值与采集行频为50000Hz的纱线图像毛羽值具有一致性。同时在毛羽指数的计算中,可以准确识别长度大于等于1.25mm的毛羽根数,可以有效识别危害长毛羽。
    关键词:纱线毛羽;;线阵CCD;;图像分析;;毛羽检测
  • 1364.精纺羊绒/羊毛混纺披肩生产工艺

    [纺织业] [2019-07-20]

    采用16.66 tex×2普通羊绒与内蒙古改良细羊毛(80/20)混纺纱,选用地组织为1上3下斜纹组织,边组织为经重平组织织造外观独特的披肩织物,探讨了披肩织物混纺纱的制备、织造,后整理工艺参数及生产要点。制得的精纺羊绒/羊毛混纺披肩疵点少,绒面整洁光滑,颜色光泽鲜亮,弹性强,舒适性好,提高了披肩产品的附加值。
    关键词:羊毛;;羊绒;;精纺;;混纺;;披肩
  • 1365.石墨烯导电功能材料研究现状

    [纺织业] [2019-07-20]

    阐述石墨烯的结构与性能,介绍了石墨烯导电功能纺织品的研究现状及常温常压等离子体预处理织物对导电功能材料结合牢度的影响。
    关键词:石墨烯;;功能纺织品;;等离子体;;结合牢度
  • 1366.身体与爱情双重困境的突破——论《纺织姑娘》结尾处李丽的欢笑

    [纺织业] [2019-07-20]

    王全安导演的《纺织姑娘》刻画了一位普通纺织女工李丽在身患绝症后寻找初恋,随后回归正常生活的故事。影片中部及结尾处李丽在铁轨上被追逐时的仓惶悲伤与笑容满面的对比,展示了突破身体与爱情双重困境前后的李丽精神面貌上的巨大反差,体现了突破困境后的李丽对爱情的满足和对死亡的认可。
    关键词:《纺织姑娘》;;李丽;;笑;;双重困境;;突破
  • 1367.活性剂在纺织品上的应用

    [纺织业] [2019-07-20]

    表面活性剂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作为"工业味精",表面活性剂能够明显改变溶液的性质,而且会随着水和油的成分的不同发生变化。另外,表面活性剂所具备的分散、抗黏等多种性质都符合纺织工业的要求,对纺丝、纺纱的作用较大,而且能够改善纺织品的质量,促进纺织业的发展。本文就表面活性剂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及发展做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活性剂;;纺织品;;发展速度;;应用范围
  • 1368.我国婴幼儿与儿童纺织品标准现状研究

    [纺织业] [2019-07-20]

    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婴幼儿与儿童用纺织品分类、相关标准差异性比对和分析,并结合现阶段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特点,指出儿童用纺织品的安全隐患和不足,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儿童用纺织品标准化工作、提升产品品质的建议。
    关键词:婴幼儿与儿童用纺织品;;行为特征;;标准化
  • 1369.E86精梳机高效梳理器材配置解析

    [纺织业] [2019-07-20]

    探讨了E86精梳机的梳理针布配置。分析了E86高效精梳机采用"重定量、短喂给"工艺措施实现低落棉、高质量针布配置的特点,并与传统针布配置规格进行了对比。通过实例介绍了配置高密度渐密锡林和顶梳针布的设计机理和进步特点。认为:精梳锡林和顶梳采用增加梳理扇面、提高梳理齿密、合理齿型设计、强化表面处理提高光洁度等措施,提高了精梳梳理度和穿刺能力,解决了容易嵌花,长纤维流失,短纤维进入精梳条,齿尖不耐磨损等问题,有利于E86精梳机实现高速高产高质高效。
    关键词:精梳机;;精梳锡林;;顶梳;;工艺;;梳理;;棉结
  • 1370.夏布源流及其工艺与布艺研究

    [纺织业] [2019-07-20]

    夏布有古代纺织品“活化石”之誉,其由半脱胶苎麻纤维手工纺纱织造而成,因其夏季穿着透气排汗、凉爽宜人,故称“夏布”。夏布源头的“布衣”曾是平民的主要服饰,夏布织造技艺是中国古代纺织文明的见证之一。明清时期麻纺的主体地位逐渐被棉纺所取代,夏布适宜消夏,故被作为一种地方特产而存在。随着纺织科技的进展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夏布作为中华民族一种历史悠久的手工纺织品,已开始淡出大众的视野。2008年江西万载、重庆荣昌的夏布织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学术上以夏布为主体的研究概括成两个方面。一方面,从经济史、社会史的视角,研究夏布经济与文化的价值;另一方面,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出发,田野考察夏布织造技艺,以艺术设计的方式开发夏布衍生品。但是,从麻类作物出发,追溯夏布源头的麻纺及其服饰文化;从古代纺织科技出发,挖掘古老的麻纺织技艺;从对夏布文脉的定位和其织造技艺的还原出发,促进夏布的延伸设计,保护与开发并重。这些研究并没有完成展开。另外,对夏布织造技艺的田野考察,不可忽略江西省分宜县内民间私营的作坊与个体的织户,其保留有原生态夏布织造技艺;对夏布的设计开发,不可无视江西新余夏布绣的创新案例。基于此,本文对夏布源流及其工艺与布艺作一个系统的梳理。追溯夏布悠久的历史文脉,还原夏布织造的核心技艺,促进夏布的古典美学与传统技艺,以布艺延伸设计的方式在当代生活物件中再现。以此达到,发扬传统的麻纺服饰文化,挖掘核心的夏布织造技艺,并致力于两者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上、中、下三编,即夏布追溯、技艺挖掘及布艺延伸三个部分:上编,夏布追溯。查阅古文传记、报刊、县志等文献资料,结合博物馆中陈列的纺织品与服饰,以“二重证法”追溯夏布的源流。从“夏布”词义出发,结合其语境和出处的时代背景,分析“夏布”一词的由来。认为“夏布”一词明确指代手工苎麻布应该在清代,其与麻纺的地位下降,及麻纺面料适宜消夏的特征有主要关联;探究中国古代麻类作物的品种与分布,追溯麻纺及其服饰文化,梳理夏布的历史与文脉。夏布以苎麻为主要原料,跟其纤维的纺织性能有直接关系。在男耕女织的社会,麻纺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绩麻织布是一件极为繁琐的事情,其“成”与“败”对个人与整个农业社会都具有的重要意义。古代麻纺的布衣,按布的精细分等级,粗糙的布衣为庶民的主要服饰,而精细的麻布则为贵族所服用。布衣指代平民,由麻纺面料的服用性能、价值及礼仪下的服制决定;概括近代夏布主产地的情况,分析近代夏布产业兴衰的原因。近代夏布主产地以江西的万载、四川的荣隆两昌以及湖南的浏阳最为盛名,这些地方有共同的特点,深厚的麻纺历史,优越的地理以及稳定的外部环境。近代夏布产业兴衰的直接推动力是朝鲜市场的得失,其背后的博弈力量与日本侵略有直接关系。中编,技艺挖掘。通过文献、图片、实物的方式,挖掘古代麻纺技艺及其演变。对夏布中苎麻纤维的脱胶技术与现象考察,认为在先秦时期人们开始有意识地进行麻纤维的脱胶,在宋代形成完整的脱胶程序,这一程序与近代夏布织造环节中的脱胶并无多大差异。基于纺轮上的漩涡纹考察,认为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先民就开始懂得利用漩涡纹来控制纺轮加捻时,麻纱的捻向与均匀度。麻纺纱与织造,没有对最先进纺织工具的吸收,同麻纺的地位下降以及麻织以平纹布为主有最大关联。麻纺车经历了从手摇到脚踏,从单锭到多锭的发展过程。近代夏布的麻纱以手工绩麻的“扁纱”为主,只有给麻纱通体加捻时才用麻纺车,故麻纺车开始慢慢消退。近代夏布织造的主要织机为夏布腰机,为在明代腰机的基础上加以撞手打纬的改进,虽其织造效率不及土布机,且织工容易落下腰疾,但因其更适合于织造精细的夏布,而成为夏布的专门织机。架式织机的应用,为麻纺织辅助工具梭、筘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梭与筘的应用提高了夏布织造的效率和质量;深入夏布织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开展田野调查,约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与当地群众,以口述科技史与文化人类学的方式,揭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夏布织造技艺。深入湖南浏阳的麻产地、走访江西夏布织造的私营厂房与民间艺人以及荣昌的夏布织造技艺展区,综合多处田野考察收集系统的资料,记录完整的夏布织造技艺;追溯与归纳夏布的印染工艺。石染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矿物颜料的利用,以涂染与浸染为主,因石染织物色牢度低,后期被草木染所取代。苎麻纤维染色困难,且夏布主要为平民服饰,故夏布多为麻纤维本色服饰,如染色以植物染料染蓝色与黑色系为主。夏布印花为蓝印花工艺,以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为主。下编,布艺延伸。在考察与实验的基础上,以技艺的视角,揭示夏布绣、夏布画及其衍生品的制作流程和要点。重点阐述夏布绣,认为其别具魅力在于充分发挥绣地夏布的肌理与色泽,及适宜绣地的独特针法。以实验的方式,介绍铜版转印夏布版画的步骤和注意的问题;收集与整理夏布在织品设计方面的案例,拓展夏布时尚化的再利用。分析夏布材质的特征,在材质利用上做到扬长避短,以达到产品设计上有的放矢的目的;最后,从手工艺价值的视角,探讨夏布及其衍生品生产保护的策略。生产性保护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鱼目混杂,保护与开发拿捏不当则会产生生产性的破坏。将夏布的文脉与手工精神转化为夏布布艺延伸设计的文化内蕴,在物化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兼顾精神的诉求,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核心。总体研究框架。将古代麻纺历史文化与工艺,以及近代夏布的文化生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夏布织造技艺串联起来。还原完整的夏布历史与工艺,并从夏布历史文化与生态工艺出发探究夏布布艺的延伸设计。这样形成夏布历史、织造、文创的生态链,历史文化是夏布文化创意产品溢价的空间,手工织造技艺是夏布朴拙魅力的前提,文创是夏布生产性保护的终端。综合上述研究,可以作一些总结。夏布源头至少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麻类作物的利用,麻纺及其服饰曾在人们生活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夏布的演变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广,其中纺织技术的进展与新纺织原料的冲击是其作为服饰面料地位变更的主导力。夏布在近代的勃兴与韩国市场的开拓有莫大的关系,这一点与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夏布以出口韩日为主惊人的一致,韩日市场的需求与散落在民间夏布织户的生存休戚相关。现保存的重庆荣昌、湖南浏阳及江西万载夏布织造技艺,只是麻织造技艺的一个部分。现代纺织科技的渗透也在异化传统的夏布织造技艺,挖掘夏布织造技艺应将其置于古代纺织科技这个大背景中。在夏布布艺延伸设计开发中,以夏布为载体嫁接地域文化资源,开发共融性文创产品有不少亮点,例如新余夏布绣、宜春夏布版画及荣昌夏布折扇。夏布服饰品的开发方兴未艾,夏布在家庭软装饰中应用的空间很大,夏布工艺品设计的成绩值得肯定。夏布在当代生活中的回归,其产品开发,应坚守传统手工的核心技艺,变通其外在形式,真正意义上开发具有传统工艺美学的物件。古代麻纺有“国纺源头,万年衣祖”之誉,但其相关的科技与历史记载却寥若晨星,另出土麻纺织物的偏少,给研究也带来一些困难。历史文献与实物资料收集的不够,以及个别借以举证的材料缺乏进行深入的考辨,导致在阐述观点论证时力度不够,期望在后续的研究中加以完善。
    关键词:夏布;;夏布绣;;夏布画;;织造技艺;;布艺;;非物质文化遗产
首页  上一页  ...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