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3-06-02]
我们判断绿电制氢正迎来从1 到N 的产业爆发阶段,绿电度电成本、电解槽单位电耗和设备投资的下降,驱动水电解制氢在能源化工等领域与灰氢平价。碱性电解槽作为核心制氢设备,将迎来千亿级市场需求。我们看好具备技术和客户资源优势的国产龙头。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3-06-02]
FCV 4 月装机量 45.8MW,同比上升 9.9 倍。4 月,燃料电池系统装机量 45.8MW,同比上升 990%,其中商用车装机量为 39.3MW,本月装机多为轻型货车。全年 FCV 预计呈现高增趋势,政策细则落地叠加产业链成熟度提高下,行业放量确定性强,预计 23 年 FCV 将持续看向翻倍。4 月上险量为 506 辆,同比上升 8.9 倍。2023 年 4 月,燃料电池系统总装机数量为 506 辆,其中商用车 434 辆,乘用车 72 辆,乘用车为红旗 H5 和 Mirai。由于统计口径差异,中汽协 4 月份公布的 FCV 产销分别为 406/303 辆,同比上升 128.1%/222.3%。产销同比大幅增长,主要系去年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今年车企逐步复工且对 FCV 市场乐观,持续投入 FCV 生产以做到备货充足。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3-06-02]
Siemens Energy 作为能源领域领军企业,持续投入扩大氢能规模。公司在常规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均有广泛的技术基础,目前其在制氢端的PEM 电解槽系统可利用自产的风电制氢,在应用端积极改造氢燃料燃气轮机,以期达到2030年100%燃氢的目标,着重于搭建氢能体系,积极扩展氢能、燃机和智慧能源的三大核心布局。营业收入稳步增长,增加电解槽产品线。2022 年公司营收289.97 亿欧元,同比增长1.81%,主营业务油气与电力、可再生能源,在营收中占比分别为66%和34%,公司已增加电解槽产品线,计划在柏林建造一座“数千兆瓦级”的PEM电解槽工厂,预计于2023 年实现首个1GW 并投产。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3-06-02]
4月用电量同比增长8.30%。根据中电联数据,1-4 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2.81 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4 月全社会用电量6901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3%,增速比3 月份加快2.4 个百分点。4 月发电量同比增长6.1%。据国家统计局统计,4 月我国发电65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增速比3 月份加快1.0 个百分点。1-4 月,发电2.73 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分品种看,4 月火电、核电、风电增速加快,水电降幅扩大,太阳能发电由增转降。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3-06-01]
当前,生态安全、绿色低碳已经成为全球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在推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进程中,青海省基于得天独厚的风光所处生态地位、政策体系和资源优势,在实现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全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发挥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示范引领作用。本文梳理了青海省近两年风光电发展中的成效,深入剖析了清洁能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风光无限”的青海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有效推动青海省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的对策建议。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3-06-01]
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的逐步提升,储能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目前国内储能还存在商业模式不清晰、市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储能行业的发展。美国部分州和英国通过制度改革推动了储能的快速发展,值得我国借鉴。介绍了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关于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和前景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英美两国电池储能应用发展现状和趋势,包括储能发展的政策机制、需求逻辑、商业模式、政策制定方面的困难等,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和电力系统所处发展阶段的特征,提出了建议。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3-06-01]
2022年,我国煤炭生产保持较快增长而需求增量有限,但受国际能源危机等因素影响,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展望2023年,煤炭产量有望与2022年持平,进口量或将下降而需求小幅增长,叠加能源危机持续存在,煤炭价格依然存在较强支撑,增产保供稳价政策仍将是重要施策方向。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3-06-01]
文章针对光伏产业发展问题进行探究,从发展光伏产业的重大意义出发,分析了“双碳”目标下光伏产业发展新机遇,阐述了光伏产业在能源网络中的运用,并对光伏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希望为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助力“双碳”目标尽早实现。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3-06-01]
疫情、俄乌战争等因素使得全球能源市场波澜再起,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体系的重要性日益显现。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从整体上看必然会使能源体系向绿色、低碳、数字智能等方向发展,从结构上看新能源的使用比重将进一步上升,并逐渐成为支撑性能源,从宏观思路上看,防止能源使用体系的未立先破,已经成为能源安全体系建设的新焦点。现阶段,新能源仍然存在着供应不稳定、普及程度有待提升、在储存消纳环节存在短板等问题。要深入推进能源领域“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在新能源充分可靠的前提下,协调践行“双碳”目标与能源安全体系建设。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3-06-01]
2022年,在国内经济面临“三重压力”背景下,我国氢能发展势头不减,延续2021年的良好态势,产业链核心环节取得积极进展。随着用氢需求的持续扩大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2023年我国氢能产业仍将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但由于产业起步迟、发展晚,发展过程中面临基础设施薄弱、核心技术不强、运营成本高昂、应用领域单一等问题。对此,我国应强化氢能顶层设计,适度超前布局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加强科技创新促使产业自主可控,着力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