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13915 篇 当前为第 971 页 共 1392

所属行业:采矿业

  • 9701.大新锰矿西北重叠矿体矿石运搬工艺系统优化

    [采矿业] [2015-06-04]

    矿石运搬工艺系统的连续性、经济性是矿山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基于大新锰矿西北采场重叠矿体开采现状,分析了现有矿石运搬工艺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在初选方案的基础上确定了4 种运搬工艺优化方案。通过对优化方案的技术经济和系统性比较分析,综合确定出下盘脉外运输巷道b 方案( Ⅰ矿与Ⅱ、Ⅲ矿采用瀑布式共用溜井)为最优的运搬工艺系统方案。最优方案具备的优点: 减少了Ⅰ矿的电耙级数,提高了出矿效率; 整合了Ⅰ矿和Ⅱ、Ⅲ矿溜井结构,体现了出矿结构布置的系统性; 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大了矿石回采率,经济上实现了最优。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多层缓倾斜薄矿体开采矿石运搬工艺系统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重叠矿体;矿石运搬工艺系统;出矿结构;优化
  • 9702.磁西煤矿深部高应力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控制技术

    [采矿业] [2015-06-04]

    磁西煤矿- 890 m 进风行人大巷工程地质条件较差、水平构造应力大、自承能力低,现已发生严重变形破坏。为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保证其稳定性,通过对不同屈服准则条件下深部高应力巷道变形破坏进行弹塑性分析,确定适合工程实际的屈服准则,并基于FLAC3D结合巷道围岩岩性成分分析、力学性质测试结果,对不同支护方案中的支护结构、支护参数进行对比优化,提出以锚杆、锚索为核心的锚网索喷联合支护方案。在巷道开挖后进行矿压监测,进一步验证支护方案的可靠性,并获取巷道围岩开挖后的变化特征。工程实践表明,采用锚网索喷联合支护技术对提高深部高应力巷道整体性与稳定性具有较显著效果,围岩受力、变形更趋稳定,为保证煤矿的长期安全稳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高应力;弹塑性分析;FLAC3D数值模拟;锚网索喷;工程应用
  • 9703.洛钼露天矿复杂采空区治理一体化技术应用

    [采矿业] [2015-06-04]

    介绍了洛钼露天矿采空区探测、采空区稳定性监测和采空区处理一体化技术。洛钼露天矿采用高密度电法和地震映象法对采空区位置进行初探,再利用钻孔探测和三维激光探测方法对采空区赋存形态进行精确探测。利用微震监测技术对采空区稳定性进行全天候、实时和立体监测,在对矿山采区岩体稳定性微震量化评估、爆破震动对采空区稳定性影响和采空区治理前后稳定性监测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采用碎石充填和控制爆破技术对不同采空区进行处理,并根据采空区的赋存特点和处理的难易程度,对采空区进行分类一次处理或分次处理。洛钼露天矿采用该一体化技术已经成功治理了大量采空区,保障了矿山的安全生产,对矿山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国内外相似矿山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复杂采空区;空区探测;微震监测;采空区处理
  • 9704.非极性表面矿物滑石与辉钼矿浮选分离中的多糖抑制

    [采矿业] [2015-06-04]

    多糖作为非极性矿物表面抑制剂应用非常普遍,但关于其抑制机理和影响其抑制的因素研究还未完善。将国内外有关采用糊精、羧甲基纤维素( CMC) 、木质素磺酸盐及古尔胶抑制滑石和辉钼矿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多糖抑制剂抑制非极性表面的研究进展,并从浮选分离滑石和辉钼矿的角度分析了这4 种有机抑制剂对这2 种矿物抑制的影响因素和抑制效果。研究表明,多糖的抑制效果不仅与矿浆的pH 值、离子强度和离子种类有关,还与多糖分子的特性有关; 在2 种矿物的浮选分离方面,除了木质素磺酸盐能够高效率地分离滑石和辉钼矿外,十二烷在辉钼矿表面的吸附可有效阻止木质素磺酸盐的吸附,使木质素磺酸盐也可能成为滑石和辉钼矿有效分离的抑制剂;多糖对2 种矿物的抑制不能仅从吸附量方面阐释,更重要的是多糖吸附层的特性; 关于多糖的吸附机理则存在争议,主要有疏水力、静电力论、化学力论、氢键和羟基作用论,或它们的综合作用论。
    关键词:木质素磺酸盐;糊精;羧甲基纤维素;古尔胶;滑石;辉钼矿;抑制剂
  • 9705.基于粗糙模糊集理论的采矿方法优化研究

    [采矿业] [2015-06-04]

    针对传统采矿方法选择存在的弊端,将粗糙集理论与模糊集理论结合应用于采矿方法优化选择,提出液压支护长壁法开采缓倾斜薄矿体的新方法。将采矿方法优化评价结果作为决策属性,综合分析开采安全性、经济技术指标、环境友好等因素,选取11 种影响因素作为条件属性,构建样本集合,建立了采矿方法优选指标体系、隶属度矩阵和权重系数矩阵,对拟定采矿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应用粗糙集理论中知识依赖性和属性重要性评价法,将模糊数学权系数的确定转化为粗糙集中属性重要性评价问题,从约简结果中提取判别规则,给出预测模型权系数计算方法,确定液压支护长壁式崩落法为最佳开采方案。结果表明,应用粗糙模糊集理论选出的采矿方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达到了安全、高效、低消耗采矿的目的,提高了采矿方法优化选择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有较高理论与工程应用价值。
    关键词:粗糙模糊集理论;评价因素体系;最优采矿方法;优化评价
  • 9706.脆性岩石循环加卸载试验及应变损伤参数分析

    [采矿业] [2015-06-04]

    为研究不同应力状态循环加卸载条件下脆性岩石的强度、变形和损伤力学特性,对马城铁矿辉绿岩开展了单轴压缩、三轴压缩以及单轴、三轴循环加卸载等不同应力路径岩石力学试验,得到了脆性岩石在单轴和三轴条件下的强度、变形特征以及循环加卸载应力- 应变曲线变化规律。给出一种岩石循环加卸载过程中相对应变损伤参数,结合现有损伤力学理论,对脆性岩石破坏过程中的损伤演化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①UCS 条件下,循环加卸载峰值强度比平均单轴压缩峰值强度低10% ~ 20%; CTC 条件下,峰值强度出现离散性。②循环加卸载过程中弹性常量变化趋势跟岩石内部微裂隙的闭合、张开、扩展等断裂损伤机制密切相关。③岩石内部的损伤积累程度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不断增大,绝对应变损伤参数几乎不受围压作用的影响,而相对应变损伤参数受到围压的约束作用。
    关键词:岩石力学;脆性岩石;单轴压缩;循环加卸载应变;损伤参数
  • 9707.新型阳离子捕收剂对石英的捕收性能及作用机理

    [采矿业] [2015-06-04]

    用东北大学研制的新型高效阳离子捕收剂DBA-1对石英纯矿物进行了药剂用量、浮选温度、合适酸碱度试验,并借助Zeta电位测定、红外光谱分析和接触角测定对DBA-1浮选石英的机理进行了分析,以检验DBA-1对石英的捕收性能及效果。结果表明: ①0. 074~0. 038 mm 粒级石英纯矿物在pH=8.5、矿浆温度为18 ℃、药剂用量为75mg/L的情况下可获得97. 3%的回收率。②在无DBA-1的矿浆中,石英零电点的pH=2.26,而与DBA-1作用后的零电点偏移至10.10,说明DBA-1可以以阳离子形式在石英表面发生静电吸附; DBA-1与石英作用前后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二者间存在氢键吸附。③DBA-1的添加可大幅度提高石英表面的接触角,增强其表面的疏水性和可浮性,接触角在12. 6°~27. 0°范围内的小幅增大都会引起回收率的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阳离子捕收剂DBA -1;石英;浮选;作用机理
  • 9708.弓长岭井下矿上盘运输巷道让压开拓方法研究

    [采矿业] [2015-06-04]

    弓长岭井下矿中央区- 280 m 上盘运输巷道地压活动剧烈,高强度的刚性支护无法控制地压显现,支护后巷道出现拱顶开裂下沉、墙体片帮内推、底鼓等现象,严重地影响了矿山正常生产。现场调查了-280 m 上盘运输巷道的破坏部位和破坏范围,分析了岩性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得出楔形体压力是地压显现的直接原因,建立了力学模型,并通过计算验证分析的可靠性。利用上盘回采边界与巷道破坏边界的相互关系,确定让压角为74° ~ 78°,划分塑性变形区和弹性变形区,将- 340 m 上盘运输巷道布置在弹性变形区,采取让压开拓方式。实践表明,让压开拓方案能够有效地控制上盘运输巷道地压显现问题,保证矿山的正常生产。
    关键词:地压显现;楔形体压力;法向应力;让压角;弹性变形区;塑性变形区;让压开拓
  • 9709.深部矿床上行式开采采场参数优化数值模拟

    [采矿业] [2015-06-04]

    环境复杂“三下”矿床开采引发的岩层变形威胁到地表建构筑物的安全。以典型的“三下”矿山金口岭深部矿体开采为例,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金口岭深部矿体上行式开采25 组不同采场结构参数下地表变形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上行式盘区点柱式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对保护地表建构筑物安全极为有利,当采用盘区长度为70 m、顶柱厚度为6 m、间柱宽度为6 m、点柱尺寸为4 m × 4 m、点柱间距为12 m 的结构参数时,地表倾斜值为- 0. 18 mm/m,曲率值为- 0. 003 × 10 - 3 /m,水平变形值为0. 11 mm/m,参照《GB 50771—2012 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均小于地表建构筑物所允许的变形值。
    关键词:深部矿床;上行式开采;变形特性;采场结构;参数优化
  • 9710.复杂断陷盆地沉积充填演化与构造活动的响应分析——以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中部断陷带为例

    [采矿业] [2015-05-29]

    为了揭示断陷盆地构造活动与沉积充填的响应关系,搞清同沉积构造背景下的沉积砂体分布规律,以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中部断陷带为例,综合运用地震、钻井、测井和录井等资料,探讨了沉积充填与构造活动的响应关系;结合油气勘探实践,探讨了同沉积断裂坡折带控制的砂体与油气藏富集的关系,指出洼槽边缘断裂坡折带是最为有利的勘探部位.研究表明:盆地的充填演化受构造演化控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不同演化时期发育的沉积体系类型不同.依据古地貌的形态特点,划分出5种断裂坡折带,不同类型断裂坡折带发育的沉积体系类型有所差异.同时根据断裂发育特征及组合样式,识别出帚状、叉状、平行断阶状、雁列状、梳状、调节型等6种同沉积断裂组合样式,形成了复杂多变的构造古地貌特征,进而控制着砂体的分布和展布方向. 
    关键词: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构造与沉积响应;幕式断陷;充填序列;断裂坡折带;油气藏
首页  上一页  ...  966  967  968  969  970  971  972  973  974  975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