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13915 篇 当前为第 967 页 共 1392

所属行业:采矿业

  • 9661.致密砂岩储层小尺度非均质性与石油富集特征

    [采矿业] [2015-10-29]

    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储层为例,运用岩心、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微G纳米CT技术,从毫米、微米和纳米3个尺度分析致密储层的非均质性,揭示致密砂岩储层小尺度非均质性对致密油富集的影响,明确了小尺度非均质性的特征及其对致密油富集的影响,确定了含油孔喉半径的下限.结果表明:致密储层毫米尺度下层理缝、块状层理与粒序层理发育,岩心内存在钙质胶结与大量的泥质条带.微米尺度下粒间孔隙(2~50μm)与微裂缝(50~300μm)发育,纳米尺度下粒内孔隙(50~500nm)发育.毫米尺度下,层理缝的发育导致致密油的局部富集.其中块状层理最有利于石油的富集,正韵律与中间突进韵律影响致密油的分布,钙质胶结与泥质条带不利于致密油的富集.微纳米尺度下,致密油主要发育在较大的条带状孔隙中,孤立的孔隙如果有微裂缝的沟通也有致密油的富集.致密储层的孔喉半径下限为50~80nm.

    关键词:小尺度;微纳米;非均质性;致密砂岩;长6段;合水地区
  • 9662.煤层气藏非均质性及其对气井产能的控制

    [采矿业] [2015-10-29]

    为查明煤层气藏内部非均质性特征,基于煤层气井生产数据,对沁水盆地南部郑庄区块3#煤层气藏非均质性及其对气井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研究区3#煤层气藏在裂隙系统、岩石骨架及内部流体赋存方面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布差异性,且煤层气井产能受小微褶曲构造密切控制,提出了煤层气藏非均质程度评价参数及方法.结果表明:裂隙方面,通过气井产水量分析得出煤储层裂隙系统发育优势方位受喜山期构造应力场控制表现为NNE及NW向,且靠近寺头断层带部位煤储层裂隙发育密度高;岩石骨架方面,研究区小微褶曲带煤层段水平主应力差大,煤岩受构造应力剪切破坏,储层骨架松软破碎,气井产粉严重;流体赋存方面,煤层气藏流体分异主要受小微构造形态及储层渗透性控制.按照气水比高低,将研究区划分为:富气富水区、富气贫水区、富水贫气区、贫水贫气区4个大类共6块,其中小微背斜(鼻状构造)轴部构造应力呈拉张状态,煤岩卸压膨胀甲烷气解吸逸散,煤层含气低含水高为富水贫气区,气井产能效果差;小微向斜(舟状构造)轴部构造应力挤压,煤岩收缩甲烷气吸附保存,煤层含气高含水低为富气贫水区,气井产能效果好.综合压降速率、解吸梯度、水平主应力差、含气量等参数构建气藏成熟度指标,并通过气藏成熟度分异系数定量表征煤层气藏空间非均质程度,据此可为煤层气靶区优选及后期煤层气井加密布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沁水盆地;煤层气藏;非均质性;压降速率;分异系数;产能
  • 9663.“相控”测井曲线标准化及其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延长组湖相泥页岩TOC评价为例

    [采矿业] [2015-10-29]

    为了进一步提高测井数据精度,提出“相控”测井曲线标准化,TOC含量预测为例阐述“相控”测井曲线标准化对提高地质、地化参数预测精度的重要性.在对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地质条件分析基础上,在严格的相控下,选取了主体位于半深湖相、厚度稳定、主要由泥页岩组成的延长组C27小层作为标准层,以位于研究区中心、测井和分析测试资料较全的YY9井作为标准井,采用直方图标准化法对研究区测井曲线进行了标准化.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传统测井曲线标准化能够提高TOC预测精度,但其标准层选取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湖相页岩气勘探中测井曲线标准化“标准层”的选取需要;与传统标准化相比,“相控”测井曲线标准化后TOC预测值与实验分析值线性回归更加趋近于Y=X,相关系数提高0.0200.129不等,其中,问题井相关系数提高32.23%,“相控”测井曲线标准化更好地降低了测井资料的系统误差,提高了利用测井资料评价TOC的精度;“相控”测井曲线标准化要求标准化在位于同一“沉积亚相”的井中进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标准化的平面推广.

    关键词:均值标准化方法;直方图标准化法;测井曲线标准化;延长组
  • 9664.中经网行业月度报告-煤炭201502

    [采矿业] [2015-10-29]

    2月份,受春节放假因素的影响,国内煤炭市场的供应量和销售量都相对较低,到2月下旬,煤炭下游行业陆续开工,煤炭的消费量逐渐回升,发运港口和用户企业库存也逐步下降,但是由于下游需求对煤炭市场后期不看好,采购意愿不强,煤炭价格继续下滑。
    关键词:煤炭;消费量;采购市场;价格下滑
  • 9665.上覆优质源岩对上生下储式致密油成藏的控制作用——以松南中央坳陷区青一段泥岩为例

    [采矿业] [2015-10-29]

    基于优质源岩在致密油成藏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以松南中央坳陷区青一段泥岩为例,综合运用测井、录井及地球化学测试等资料,提出由排烃角度建立源岩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综合优质源岩的供烃能力、古超压发育特征及封盖能力等因素,详细阐述其对下伏泉四段致密油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青一段暗色泥岩有机质类型以I型和II1型为主,具有丰度高、类型好、生烃潜力大的特征,其中,TOC>2.0%,Ro>0.9%的泥岩排烃量明显增大,为优质烃源岩;优质烃源岩厚度由湖盆边缘向沉积中心逐渐增加,纵向上主要集中在青一段下段,平面上以长岭凹陷中、北部和红岗阶地东部海坨子地区最为发育;研究区青一段优质源岩的展布范围控制了泉四段致密油藏的分布格局;其累计厚度及生、排烃强度控制油源充足程度,使得石油最大下排深度达160m;青一段古超压是石油下排的充注动力,其与油源断层的配置关系控制了泉四段下部砂组的油气富集程度;此外,青一下亚段的优质源岩为泉四段致密油藏的保存提供有效封盖.

    关键词:优质源岩;评价标准;控藏作用;上生下储式致密油藏;青一段泥岩;松南中央坳陷区
  • 9666.薄互层泥云岩储层裂缝预测方法研究

    [采矿业] [2015-10-29]

    在薄互层泥云岩储层和裂缝发育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比构造导向相干、倾角、最大构造曲率以及本征值等叠后地震属性对裂缝发育程度的敏感性差异.通过加入与裂缝形成相关的地质、地球物理参数优化反演模型,采用非线性神经网络方法厘定不同地震属性在交汇融合过程中的权重比,定量预测青西凹陷下白垩统泥云岩储层裂缝发育强度和平均密度.研究结果表明:与FMI识别成果对比证实,多属性交汇融合预测结果吻合率达82%.

    关键词:叠后属性;多属性交汇融合;非线性神经网络;裂缝预测
  • 9667.浙西荷塘组页岩孔隙结构及分形特征研究

    [采矿业] [2015-10-29]

    运用低温N2和CO2等温吸附、高压压汞及FEGSEM观察,采用分形几何原理,对浙西荷塘组页岩孔隙结构及分形特征进行研究,论述了孔隙结构对页岩储渗条件的影响,并揭示了孔隙结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浙西荷塘组页岩矿物基质孔及裂缝孔属渗流孔,有机质孔属吸附孔,因有机质孔面孔率高,而矿物基质孔及裂缝孔面孔率低,使其利于吸附气的富集而欠缺游离气存储空间以及气体的渗流通道;荷塘组页岩孔隙结构大致可分为3类,由于与页岩气渗流密切相关的100~10000nm孔隙基本不发育,造成页岩气运移连通性与渗流条件明显较差.页岩孔径大于25nm的孔隙最具多样性,孔隙结构最复杂,4~25nm次之,2~4nm最简单.当孔径大于25nm时,孔隙结构复杂程度与有机碳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当孔径小于25nm时,呈负相关关系;孔隙结构复杂程度与黏土矿物含量均呈负相关关系,与脆性矿物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孔隙结构;分形;荷塘组;浙西
  • 9668.矿石体重取值方法对储量估算的影响———以某铁铜矿为例

    [采矿业] [2015-10-10]

    为了提高资源储量估算的准确性,分析矿石体重取值方法对资源储量估算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插值方式的矿石体重赋值方法。首先基于某铁铜矿的勘探数据和勘探线剖面图,经过图形格式转换和坐标变换,构建了部分矿体的三维地质模型及地质数据库; 其次进行矿石样品组合,采用距离幂次反比法推估矿体品位; 然后依据矿石样品体重与品位的测试值,建立了矿石体重与品位的线性、二次、三次及对数回归模型,经过分析比较,确定二次回归模型为矿石体重插值模型; 最后在矿体三维地质模型内对矿石体重进行插值并估算储量,分析储量估算结果并与传统矿石体重取值方法估算的资源储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上述2 种方法估算的资源储量相差较小,采用基于插值方式估算的矿石平均品位稍高于传统方法,对于提高资源储量的估算精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矿石体重;储量估算;插值;三维地质模型;回归模型
  • 9669.基于DTM离散模型的露天矿测量验收方法

    [采矿业] [2015-10-10]

    针对传统测量验收方法运算速度慢、稳定性差及离散误差大等问题,以四川潘家田铁矿为例,提出了一种介于完全离散模型及三维连续模型的DTM( Digital terrain model) 离散模型。从计算精度、速度、稳定性及直观显示等方面与相应的三维实体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与三维实体模型相比,DTM 离散模型的计算误差小于1. 00%,运算速度快1 个数量级,计算稳定且精度满足准确性要求; 与块体模型相比,DTM 离散模型的离散误差较小。上述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DTM 离散模型可以作为露天矿生产中矿岩量测量验收的有效方法,并且可推广应用于土建及公路的相关生产计算中。
    关键词:DTM离散模型;三维实体模型;块体模型;矿岩量
  • 9670.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三维可视化

    [采矿业] [2015-10-1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现实技术与岩石力学数值模拟在采矿工程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一方面,作为一个综合展示平台,虚拟现实系统可以将矿山的生产进度、采矿方法、人员设备等信息综合集成处理并进行实时显示,但其缺乏围岩的应力场、位移场等安全性相关的数据资料; 另一方面,岩石力学数值模拟方法虽然可以计算获得围岩的安全性信息,但是其后处理的显示功能偏弱。因此,虚拟现实技术与岩石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在功能与效果上各具优势、互补性强。以新城金矿为例,综合运用2 种技术手段,并最终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研究内容对有条件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与岩石力学数值模拟技术的矿山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虚拟现实;岩石力学;数值模拟;可视化;采矿工程
首页  上一页  ...  962  963  964  965  966  967  968  969  970  971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