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51.基于地震属性聚类的岩相分析方法及应用——以南堡凹陷奥陶系潜山储层为例
[采矿业] [2015-01-30]
在碳酸盐岩潜山勘探中,为了解决因基础资料缺失而造成的岩相分析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地震属性聚类的岩相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FCM),首先通过地震属性提取、优化和聚类分析得到地震相图;然后结合地质基础资料赋予每种地震相准确的岩相意义;最后检验结果准确性并分析岩相展布规律。选取振幅扭曲度、平均波峰振幅、最小振幅、均方根振幅、平均瞬时频率等5种属性进行FCM 聚类分析,研究南堡凹陷内石灰岩、泥灰岩和白云岩3种岩相的展布特征,结果表明:石灰岩相呈基底式分布、面积约占61%,泥灰岩相多呈条带状分布、面积约占31%,白云岩相多呈点状分布、面积约占8%;应用南堡1井和老堡南1井进行验证,吻合程度较高,说明该方法用于分析潜山储层岩相是可行的。
关键词:模糊C均值聚类;地震属性;岩相;南堡凹陷;奥陶系储层
-
9752.泥岩实时细观破坏过程及其声发射事件产生机制研究
[采矿业] [2015-01-30]
利用自制的与CT系统和声发射系统配套的加载装置,研究了泥岩在破坏过程中裂纹、孔隙等变化规律及与声发射事件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从CT图像可以观测到不同加载阶段试件中微裂纹闭合、扩展、分叉等细观损伤活动,声发射事件的空间分布规律很好地反映了内部微破裂、微裂纹的演化过程,定位结果与裂纹发育区域较一致.破坏模式不同反映了破坏过程和破坏机理的不同,破坏从规模较大的原生微裂纹处起裂,起裂载荷约为峰值载荷的80%,无原生裂纹区域和含坚硬夹层区域发生突发性脆性破坏,坚硬夹层对破坏模式起控制作用.声发射事件主要来源于加载初期新生裂纹的形成、原生裂纹的压密及裂纹的稳定扩展,此时声发射信号为突发型.裂纹的起裂和非稳定扩展过程不能形成声发射事件,此时声发射信号为连续型.能量累积陡增是裂纹起裂、分叉及宏观破坏的标志.
关键词:实时加载CT扫描;声发射事件;细观破坏过程;破坏模式;声发射信号
-
9753.不同煤级煤大分子结构对应力-应变环境的响应分析
[采矿业] [2015-01-30]
基于20块气煤、焦煤和无烟煤级不同变形类型和程度构造煤的X射线衍射(XRD)测试结果的计算分析,结合不同类型构造煤产出的应力-应变环境和不同煤级煤的分子结构特征,对气煤、焦煤和无烟煤大分子结构对应力-应变环境响应的差异性进行分析,认为不同类型应力-应变环境对气煤、焦煤和无烟煤大分子结构的芳香化进程的影响分别表现为正效应、正负兼有和负效应。结果表明:除弱变形碎裂煤和气煤级片状煤外,气煤级构造煤样品的面网间距和堆砌度相对同煤化程度原生结构煤分别不同程度减小和增大,减幅和增幅区间分别为[0.029?,0.104?]和[2.304 ?,6.937 ?],焦煤级构造煤则表现为增减兼有,相应的减幅和增幅区间分别为[-0.042?,0.009?]和[-4.703?,0.415?];无烟煤级构造煤表现为分别明显增大和减小,相应的减幅和增幅区间分别为[-0.046?,-0.031?]和[-7.970?,-3.239?]。
关键词:构造煤;X射线衍射;煤级;应力-应变环境;大分子结构
-
9754.折线滑面渐进破坏特性及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采矿业] [2015-01-30]
为了研究折线滑面渐进破坏过程的稳定性分析方法,掌握滑体发育过程中的时效稳定系数变化规律,对不同岩性渐进破坏过程中的抗剪强度及力学参数退化机理进行研究,基于下滑力、抗滑力及不平衡推力法的基本计算原理,推导出折线滑面渐进破坏过程的时效稳定系数计算公式,并对布沼坝露天矿西帮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渐进破坏过程中,边坡稳定系数随硬岩破裂区长度的增大呈线性递减,随软岩塑性贯通区长度的增大呈指数递减.缓帮对于边坡稳定性的增强效果在硬岩破裂阶段较为明显,在软岩贯通阶段相对较弱,边坡角每降低1°,稳定系数平均提高2.8%.削坡减载使边坡稳定系数呈现出二次线性增长,当边坡高度降低40m 时,边坡稳定系数为1.124,相对于初始状态提高了12.7%.
关键词:折线滑面;渐进破坏;时效稳定性;破裂区;不平衡推力
-
9755.赣东北荷塘组页岩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区评价
[采矿业] [2015-01-30]
为了探讨赣东北地区下寒武统荷塘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以野外荷塘组页岩实测剖面、露头地质调查资料及样品的分析测试结果为基础,对研究区页岩的分布与沉积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特征及页岩气保存条件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认为赣东北地区荷塘组页岩的储层物性条件较好.结果表明:赣东北地区下寒武统荷塘组页岩沉积厚度一般在25~200m,分布较广泛,主要为深水陆棚相沉积环境.页岩的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型,有机碳含量高,达0.54%~11.40%,平均为5.75%,热演化程度高(Ro 为2.35%~4.90%,平均为3.22%),达到过成熟阶段.页岩脆性矿物含量高,主要为石英及少量的长石、碳酸盐矿物.黏土矿物含量中等,以伊利石为主,其次伊/蒙混层,不含蒙脱石.页岩微孔隙类型主要为矿物晶间孔、有机质孔、粒间溶蚀孔及微裂缝.页岩的孔隙度平均为2.2%,渗透率平均为0.006mD.根据中国海相页岩气有利区的评价标准,优选出赣东北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区———磨盘山、上饶2个区块.
关键词:赣东北地区;下寒武统;荷塘组;成藏条件;有利区
-
9756.2015年煤炭市场看点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采矿业] [2015-01-12]
关键词:2015;煤炭看点
-
9757.全球炭黑市场报告(2015-2019年)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采矿业] [2015-01-12]
Carbon black is a black powder manufactured by the partial combustion of fossil fuels and it includes variants such as furnace black, thermal black, lampblack, acetylene black, and channel black. Carbon black is used as a pigment and finds application as a reinforcing agent in rubber goods. It is used in the Plastic and Automotive industries. Specialty carbon black is one of the segments of the Global Carbon Black market and it finds application in plastics, printing inks, and metallurgy.
关键词:炭黑;化石燃料;用作颜料;增强剂;橡胶制品
-
9758.2015煤炭市场展望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12-31]
关键词:2015;煤炭;市场展望
-
9759.煤层气直井排采过程中渗透率变化规律研究
[采矿业] [2014-12-29]
基于煤层气储层地质参数的差异对排采过程中煤储层内部应力状态、力学结构性质、能量系统变化的影响,采用孔隙结构、弹塑性、损伤力学,能量平衡转化理论等方法,研究构建了排采过程渗透率变化的数理模型.提出了“回升系数”的概念,量化了不同条件下渗透率变化规律的差异.结果表明:排采过程中渗透率总体呈现“先降低后增大”的趋势,储层参数不同,渗透率降低幅度和回升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埋深越浅,渗透率回升至初值所需的弹性模量越小.当埋深在400m 以浅,煤体弹性模量只需4~5GPa之间渗透率即可回升至初值,当埋深增加至600m 时,弹性模量需达到7~8GPa渗透率才能回升至初值,当埋深达到800m 以深,煤体弹性模量在8GPa内渗透率基本不能回升至初值.排采过程渗透率变化的临界地质参数值的确定,为现场的工程实施或渗透率理论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煤层气;渗透率;应力状态;力学结构;能量系统;回升
-
9760.构造成岩作用对裂缝有效性的影响———以库车前陆盆地白垩系致密砂岩储层为例
[采矿业] [2014-12-29]
构造成岩作用是控制天然裂缝形成、分布及其有效性演化规律的主要因素,对指导有效裂缝分布规律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阐明构造成岩作用对有效裂缝的控制作用,根据野外露头、岩心以及薄片等资料,对库车前陆盆地白垩系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的成因类型、有效性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研究区构造演化和成岩作用分析,讨论了构造成岩作用对裂缝发育程度和有效性的影响.认为研究区发育有构造裂缝和成岩裂缝,以构造裂缝为主,裂缝发育程度主要受沉积微相、构造变形强度和成岩相控制.结果表明:研究区从北部的克拉苏构造带向南至前缘隆起带,裂缝的发育程度逐渐降低,但有效性却逐渐变好,说明裂缝发育程度和其有效性是受不同因素控制的,构造变形时间、后期构造抬升剥蚀作用、现今应力场方向、胶结作用以及溶蚀作用等是影响裂缝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构造成岩作用;有效裂缝;控制因素;致密砂岩储层;库车前陆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