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13915 篇 当前为第 966 页 共 1392

所属行业:采矿业

  • 9651.煤层气的复合解吸模式研究

    [采矿业] [2015-10-29]

    通过分析煤层气的气相及液相吸附特点,论证了煤层气的吸附服从液相吸附规律,讨论了地层原始条件下煤层气的解吸过程,发现其是由气相与液相解吸复合而成的,建立了描述煤层气复合解吸的数学模型.复合解吸受气相解吸、液相解吸以及煤层含水饱和度控制,并存在相转换解吸模式,计算出煤层气复合解吸的静态及动态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静态曲线表明当煤层含水饱和度由100%减少至60%,复合解吸量较气相解吸量多36.48%;动态曲线表明在煤层气解吸初期,相转换解吸气量比例为74%;而在解吸晚期相转换解吸气量比例下降至4%.复合解吸同样满足Langmuir规律;早期解吸气的主要来源是由于相转换解吸且解吸量会出现台阶式变化;而在解吸晚期,则主要由气相解吸模式控制,煤层产出气的主要来源是气相解吸和液相解吸.

    关键词:气相解吸;液相解吸;复合解吸;液相解吸控制度;含水饱和度
  • 9652.页岩油气甜点识别的综合评价方法

    [采矿业] [2015-10-29]

    页岩油气的高效开发需要最大程度地识别出甜点所在.为了将地质甜点与工程甜点有效融合来识别和评价页岩油气甜点,在总结龙马溪组勘探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美国某盆地A组页岩层为例,提出“甜点体”的概念,其界定为体积压裂的对象.通过A组页岩储层纵向差异化研究,以及总有机碳(TOC)数值、脆性指数等地球物理预测方法的应用,结合甜点体非均质性变化对水平井产量影响的分析,建立了页岩油气甜点体的识别和综合评价方法,即五步法:垂向评级、平面划区、体积雕刻、差异压裂、油藏定调.研究结果表明:龙马溪组的TOC 在2%~8%,含气量在1.7~4.8m3/t,脆性矿物质量分数在20%~70%,“甜点”划分的门槛值应是TOC大于3%,含气量大于2m3/t,脆性矿物质量分数大于40%.基于不同区域3个参数门槛值不同,该方法有利于区块内的勘探开发及钻完井技术适用性调整. 
    关键词:页岩油气;甜点;识别方法;评价流程
  • 9653.扶新隆起带东缘泉四段层序格架内的相分异研究

    [采矿业] [2015-10-29]

    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东缘泉四段沉积阶段,古地形平坦,气候由干旱向温湿转换,湖盆宽浅,发育大面积浅水三角洲沉积砂体.根据湖泛面、冲刷侵蚀面等层序界面特征,将扶新隆起带东缘泉四段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4个中期旋回,并细分为12个短期旋回.在精细等时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上,明确了泉四段沉积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层序地层格架内随中、长期基准面升降变化的相分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受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比值(A/S)控制,在长期基准面旋回范围内,相分异作用使扶新隆起带东缘泉四段依次发育了高能和低能河控三角洲平原与三角洲前缘3种沉积亚相.泉四段河道砂体主要发育大幅切叠型、小幅切叠型、非下切拼接型和孤立型4种砂体接触关系.受相分异作用影响,中期基准面旋回的不同旋回位置呈现不同的砂体规模及叠置关系,上升阶段早期以发育大幅切叠型为主,中期多发育小幅切叠型、非下切拼接型,晚期砂体零星孤立分布.

    关键词:层序地层;相分异;泉四段;浅水三角洲
  • 9654.点坝建筑结构控渗流单元划分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采矿业] [2015-10-29]

    为了识别油田高含水期、3次采油阶段曲流河点坝砂体内部剩余油富集区,利用密闭取心井岩心及密集开发井测井资料,采用岩心观察、测井曲线交汇分析、建筑结构解剖等方法,对夹层遮挡性及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微电位回返最低值和微梯度回返率作为夹层岩性判别标准;以夹层相邻砂体含油饱和度差对比值划分夹层遮挡性;以夹层遮挡性划分点坝砂体内部渗流单元.结果表明:夹层遮挡性分为4种类型,识别符合率达72%;渗流单元以完全阻流型夹层为界,平均由2~3个侧积体构成,其间以强限流型夹层相隔;点坝砂体内部剩余油分布受控于渗流单元,主要富集在未被钻遇的渗流单元中上部,渗流单元内部相邻夹层间砂体驱油效率受夹层遮挡性影响,呈高极差或低级差的正韵律,以此为挖潜点坝砂体内部剩余油奠定基础.

    关键词:夹层遮挡性;夹层岩性;渗流单元;建筑结构;剩余油
  • 9655.页岩气超临界状态吸附模型及其地质意义

    [采矿业] [2015-10-29]

    为了表征各类型页岩孔隙吸附机理,合理解释页岩气超临界吸附特征,建立了Dubinin-Astakhov和Langmuir-Freundlich(简称D-A和L-F)超临界吸附模型.采用等温吸附实验、低温液氮吸附实验和压汞实验进行模型验证和页岩孔隙分布特征研究,进而依据D-A和L-F模型阐明页岩气超临界吸附特征及意义.结果表明:D-A和L-F模型能够同时表征超临界下微孔充填式吸附和中、大孔单层吸附机理,合理解释页岩气高压负吸附现象;基于吸附速率压力敏感性可将页岩吸附分为4个阶段,各阶段具有不同的地质意义;过剩吸附量与绝对吸附量差异随埋深增大愈为显著,绝对吸附量评价吸附气含量更符合实际;微孔吸附能力约为中、大孔的2倍;灰分和水分对吸附起负作用,且对各类型孔隙的影响程度相当.

    关键词:页岩气;超临界吸附;吸附阶段;吸附能力;吸附贡献
  • 9656.南堡凹陷不同相态天然气成因联系及勘探意义

    [采矿业] [2015-10-29]

    查明南堡凹陷天然气复杂相态的成因联系,有利于本区天然气勘探成果的扩大.本文根据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地层PVT及产能资料确定了地层条件下天然气相态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分析了天然气相态成因及相互关系;利用断接厚度和排替压力两项参数,从盖层宏观和微观封闭机理,分析了不同相态天然气的封闭下限,并以地球化学示踪的方法确定了天然气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南堡凹陷天然气的相态类型划分为溶解态的油溶气、游离态的气顶气和凝析气三大类,深层天然气以凝析气为主,中浅层天然气以气顶气和油溶气为主,并以两相共存的气顶气最容易被封闭,断接厚度为50~180m,盖层排替压力下限为1.5 MPa左右,深层凝析气形成的纯气藏次之,封闭条件要求最高的是只以单相油柱存在的油溶气.由于深层天然气相态以凝析气为主,封闭下限相对较低,并且浅层天然气发现了具有深源气的地球化学响应,反应了南堡凹陷深层天然气较大的资源潜力,故应加强滩海深层凝析气藏的勘探,并有望在陆上地区深层获得突破.

    关键词:天然气成因;天然气赋存状态;天然气相态;保存条件;南堡凹陷
  • 9657.沧东凹陷孔二段常规油与致密油关系研究

    [采矿业] [2015-10-29]

    为了分析沧东凹陷孔二段常规油与致密油的关系,采用地球化学分析、盆地模拟、铸体薄片和包裹体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两者在形成时间、空间分布和资源量三方面的关系,提出了2种常规油与致密油的空间分布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孔二段常规油具有2期成藏,致密油仅有1期成藏,致密油形成时间晚于常规油形成时间;2)孔二段常规油与致密油空间分布具有“正常型”和“反转型”2种模式,从湖盆中心向斜坡高部位,前者依次聚集致密油—常规油,后者依次聚集常规油—致密油—常规油;3)孔二段常规油资源量大于致密油资源量,两者资源量分别为6.36×108t和5.10×108t,但是非常规油(致密油和页岩油)资源量大于常规油资源量,常规油与非常规油资源量比例为1∶1.8~1∶3.0,非常规油是下一步的开发领域.

    关键词:沧东凹陷;孔二段;常规油;致密油;空间分布
  • 9658.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松南-宝岛凹陷同沉积断裂活动及其对沉积充填的控制

    [采矿业] [2015-10-29]

    综合利用大量二维、三维地震数据以及钻井资料,运用古落差法和断层活动速率分析法系统阐明2号断裂带时空演化规律,并重点分析同沉积期断裂活动及其所形成的古构造格架对松南-宝岛凹陷北缘层序地层整体构型、层序充填样式以及砂分散体系时空配置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2号断裂带活动在时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幕式特征,整体表现为“弱—强—弱—消亡”的演化趋势,主要活动期集中在古近纪裂陷期;在空间上显示出显著的分段性特征,可细分出松南段和宝岛段,且松南段活动性较宝岛段更为强烈.2号断裂带同沉积期断裂活动对松南- 宝岛凹陷北缘沉积中心的展布及其动态迁移规律、层序内部体系域发育和沉积充填样式均具有明显控制.在裂陷期,松南-宝岛凹陷北缘分别发育陡坡断阶型层序样式和多级断阶陡坡型层序样式,在裂后坳陷阶段主要发育挠曲坡折型层序样式、沉积坡折型层序样式以及滑塌坡折型层序样式.此外,沿F2断裂上升盘发育的2个横向凸起调节带和2个走向斜坡调节带对盆缘水系的汇聚具有明显控制,其所在位置发育大型储集砂体. 
    关键词:同沉积断裂活动;层序样式;琼东南盆地;南中国海;深水勘探;
  • 9659.侧限压缩条件下充填体与岩柱相互作用机理

    [采矿业] [2015-10-29]

    利用伺服试验机对不同配比充填体-岩柱进行侧限压缩实验,研究不同工况下岩柱的峰值强度、残余强度、峰值应变、破坏形式,以及充填体-岩柱的受压特性.结果表明:充填体-岩柱的承压过程主要分为岩柱试件承载阶段、岩柱试件的破坏阶段、充填体和岩柱共同承载直到破坏阶段、充填体和岩柱散体承压阶段.随着充填体强度的增大,岩柱的峰值强度、残余强度以及破坏时的轴向应变逐渐增大,同时岩柱的破坏形式逐渐由单轴压缩时的拉伸破坏向剪切破坏转化,而无充填体包裹的岩柱则主要发生单斜面剪切破坏.相比充填体-岩柱应力-应变曲线峰后的下降斜率,单岩柱破坏时表现出了更强的突变性.

    关键词:侧限压缩试验;承压过程;应力G应变特性;岩柱强度;破坏模式
  • 9660.太古界潜山内幕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分析——以鲁西—济阳地区为例

    [采矿业] [2015-10-29]

    为了建立太古界潜山内幕储层评价标准,综合运用露头、岩心及试油等资料,对济阳坳陷太古界内幕储层的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太古界内幕储层为典型的裂缝性储层,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包括岩石矿物组成、潜山岩石构造与构造变形程度等3项.结果表明:受岩石矿物组成差异控制,混合二长花岗岩脆性系数可达0.84,而英云闪长岩,脆性系数仅为0.64.潜山岩石构造为内幕储层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层状或似层状潜山构造更易于形成裂缝性储层,岩心破碎,取心收获率仅为50%左右,而块状构造岩心较完整,取心收获率通常在80%~100%.受构造改造程度控制,辽河坳陷太古界潜山裂缝发育要好于济阳坳陷,济阳坳陷内部东部要好于西部.通过对主控因素的级别定义和相互匹配,建立了济阳坳陷太古界潜山内幕储层的三端元评价标准,将太古界潜山内幕储层划分为3类,其中Ⅰ类储集性能最好,Ⅱ类次之,Ⅲ类最差.

    关键词:储层;太古界;内幕;济阳;鲁西
首页  上一页  ...  961  962  963  964  965  966  967  968  969  970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