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13916 篇 当前为第 328 页 共 1392

所属行业:采矿业

  • 3271.海南岛金矿控矿因素浅析

    [采矿业] [2018-08-06]

    前古生代变质地层是海南岛金矿重要的矿源层,海西印支期-燕山期酸性侵入岩浆为金矿的形成提供热源和部分成矿物质,构造控制着金矿的空间定位和形态,金矿的典型类型有岩浆热液石英脉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
    关键词:金矿;控矿因素;海南岛
  • 3272.浅谈建筑用石英二长闪长岩矿安全预评价

    [采矿业] [2018-08-06]

    通过对建筑用石英二长闪长岩矿矿山现状、特点及主要问题、矿区地质概况和生产规模的论述,提出选择好预评价方法和辨识小型露天采石场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安全隐患的分析方法,并对把握好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进行阐述,为作好小型露天采石场的安全预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用石英二长闪长岩;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安全预评价
  • 3273.电动轮矿车电储能功率变换器的研究

    [采矿业] [2018-08-06]

    根据矿用电动轮卡车在下坡和减速时产生大量电能的运行特点提出储能方案,并着重对能量变换器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根据矿用电动轮卡车储能系统能量双向流动的特点,引入半桥式DC/DC变换器。在对半桥式DC/DC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出相应的传递函数,并对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建立统一的数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和优化,从而实现半桥式DC/DC变换器的双向稳定控制。
    关键词:矿用电动轮卡车;储能方案;能量变换器
  • 3274.基于近红外测试技术的紫金山矿田东南矿段蚀变分带特征

    [采矿业] [2018-08-06]

    本文利用近红外矿物测试技术研究紫金山矿田东南矿段铜钼矿床的蚀变近红外光谱特征,探讨蚀变分带与矿化的关系,研究成矿规律及矿床成因,为地质找矿提供了更丰富的综合信息。
    关键词:近红外矿物测试;铜钼矿床;蚀变矿物
  • 3275.基于高斯过程机器学习算法的矿柱稳定性分析

    [采矿业] [2018-08-06]

    矿柱是地下矿山支撑顶板围岩、维持采场稳定的关键结构要素。为迅速准确地判别矿柱稳定性,选取矿柱宽度、矿柱高度、矿柱宽高比、矿岩单轴抗压强度和矿柱承受载荷作为影响指标,利用高斯过程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矿柱状态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进而提出一种基于高斯过程二元分类(GPC)的矿柱状态识别模型。结合工程实例,以40组样本数据进行训练,以10组样本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检验,并与ANN和SVM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矿柱状态识别的高斯过程模型是科学可行的,该模型具有参数自适应化获取、分类精度高、计算复杂度低等优点,还可对矿柱状态判别结果的不确定性或可信度进行定量化评价。
    关键词:安全工程;矿柱稳定性;状态识别;高斯过程;机器学习
  • 3276.老厂矿田2号矿群周边地质找矿分析

    [采矿业] [2018-08-06]

    通过2号矿群周边地质找矿分析,目的是以2号矿群周边找矿事例,探索总结老矿区地质找矿工作的经验,便于指导在老矿区开展地质找矿工作。
    关键词:老矿区;矿群;残盲矿;断裂;层间破碎带;找矿靶区
  • 3277.现代分光光度法及其在岩矿测试中的应用

    [采矿业] [2018-08-06]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现代岩矿测试技术有了一个本质上的发展和突破,形成多学科、多分析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新格局,而现代分光光度法作为一种分析技术方法被广泛的应用在岩矿测试中,为地质勘探行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首先论述了现代分光光度法的发展和特点,接着分析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分光光度法两种方法,最后阐述了现代分光光度法在岩矿测试中的应用。
    关键词:分光光度法;紫外;红外;岩矿测试
  • 3278.磁电综合方法在青海南戈滩多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

    [采矿业] [2018-08-06]

    磁电综合方法是近年来矿山地质勘查作业领域新近涌现的重要技术应用方法,本身对于有效改善优化矿山开采生产企业勘查作业活动过程中的综合技术效能获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磁电综合方法在青海南戈滩多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择取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磁电综合方法;青海南戈滩多金属矿;勘查;应用
  • 3279.柴达木盆地红沟子油砂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采矿业] [2018-08-06]

    以野外露头、录井描述、岩心、地震资料为基础,利用普通薄片、荧光薄片、分析化验等方法,研究了柴达木盆地红沟子油砂矿的地质特征和成矿因素。结果表明:红沟子油砂矿出露于红沟子构造高点,沿着背斜两翼分布,发育层位为新近系上油砂山组(N21)和下油砂山组(N22);红沟子油砂矿的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石英、长石、岩屑含量为Q38F32R30,整体成熟度较低;储层物性整体随着深度变大而变差,孔隙度为3.10%~38.90%,平均为22.70%,渗透率为0.1×10-3~10.0×10-3μm2,综合评价为中孔、低渗储层;油砂的含油率随着孔隙度、渗透率的增加而增加,含油率为0.12%~15.55%,平均为2.51%;充足而持续的烃源供给、优质的储层、有效的盖层封闭、盆地高寒缺氧的古气候环境、良好的运移通道和较晚的构造抬升是红沟子油砂成矿的必要因素;孔隙度大于25.00%、渗透率大于1.0×10-3μm2、砂泥互层配置良好、泥岩层较厚、靠近背斜核部的区域是今后的勘探优选目标。该研究为柴达木盆地西部油砂资源的下步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油砂矿;地质特征;成矿因素;红沟子地区;柴达木盆地
  • 3280.基于突水系数的范各庄矿12~#煤底板突水机制研究

    [采矿业] [2018-08-06]

    以范各庄煤矿12~#煤层为研究对象,选取水压力和隔水层厚度判定突水系数,利用Suffer软件画出突水系数等值线图,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划分突水安全区域,通过实际突水点与定量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合各点构造条件和岩体性质判断其突水机制。根据突水系数分区图得出,西部区域属于突水危险区,东部大部分区域为安全区,具有良好的吻合性。煤层西部区域实际突水事故与定量计算结果一致,属于底板突水危险区域;仅在单斜构造区东部计算结果与实际突水事故存在较大出入,主要由于断裂构造导致底板相对隔水层厚度减小,向斜构造改变了含水层水力条件。底板突水机制将为范各庄矿12~#煤层后续安全开采提供有力依据。
    关键词:突水系数;隔水层厚度;水压力;等值线
首页  上一页  ...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