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2-10-19]
数据要素分配体制是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包括数据要素参与分配和数据要素收益在不同主体间分配两个方面。目前我国在数据要素价值实现上存在供需对接不充分、价格形成不规范、竞争规制不完善、使用边界不明确等突出问题,在数据收益分配上还面临分配主体不明、分配规则不清、侵权行为频发等多重挑战。加快构建数据要素分配体制,要重点围绕稳步推进数据要素产权制度、完善数据市场功能和秩序规范、强化数据监管与合规治理、探索构建数据要素促进共同富裕机制完善政策体系,理顺数据要素分配关系,确保数据要素更好造福社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2-10-19]
针对网络空间安全预警和安全防御的迫切需求,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技术背景和方法基础,针对安全态势要素定义和综合态势计算等关键环节,分析其中的主要技术方法,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提供设计参考。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2-10-19]
2018年通过的《国家量子法案》被认为是美国量子研发事业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美国联邦政府正式介入这一蕴藏着巨大机会、有可能改变科技和经济竞争格局的新兴领域。美国政府从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与产业界合作、基础设施、国家安全和经济增长、国际合作等几个方面统筹推进,既强调基础科学和人才,也考虑到未来的产业化和供应链,力图打造一个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量子生态体系,同时也开展了相应的投资和布局。美国这种规划未来产业的做法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2-10-19]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2-10-19]
近年来,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量子保密通信在应用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拓展。基于量子密钥分发在传输距离和密钥成码率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局限,提出了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量子保密通信可分为量子密钥在线分发和量子密钥在线与离线结合分发两种模式;并基于两种模式的优劣势,提出两种模式的典型应用场景;最后对量子密钥分发在技术、设备、组网、网络能力提供等方面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量子保密通信的应用也与传统加密通信业务、系统和网络的发展紧密相关,需要产业链共同积极推动。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2-10-19]
手势识别技术作为人机交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5G感知、手语翻译、体感游戏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接触式传感器、机器视觉和无线信号在手势识别中存在需佩戴设备、暴露隐私等缺陷,提出了采用毫米波雷达手势识别的技术优势,并按时间顺序分析归纳了现有毫米波雷达手势识别技术采用的方法以及达到的识别效果。最后对下一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指出了连续手势动作检测、干扰抑制、实时动作识别等是手势识别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2-10-18]
随着5G时代的到来,5G网络具有高速、大容量、低延迟的特点。5G基站建设的流程包括基站勘测、设备盘点与安装、电缆布置图、勘测基站覆盖范围并准确检查信息、检查设备是否齐全、准确安装BBU、AAU和GPS、电缆规范布置图和管理并完成设备的测试和验收结果。5G基站的建设关系到我国的发展,为了加快5G移动通信时代基站的建设,本文将对5G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过程、技术研究、推广和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2-10-18]
建设和完善数据市场,促进数据资源流通和应用,是实现数据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中国数据保护法律框架已逐步成形,数据市场和产业链生态初具规模,数据应用空间广阔。但数据开放共享程度不够,数据交易不活跃,约束过度而应用不足,数据行业竞争力不强,数据企业预期不明确,数据市场发展面临多重制约,发展水平不能适应数字化转型需要。要加强大数据交易所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总结,积极探索多元交易模式;注重监管与尊重市场自发秩序的平衡,逐步明确数据权属,推动商业数据流通与应用;充分发挥公共大数据基础设施作用,加大开放共享力度,推动实现中国数据产业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2-10-18]
数据权属不确定,导致数据流通、交易、使用不能被规范化,相关主体的权责不清,数据市场价值开发处于灰色领域。数据监管困难、成本增加,使得违法成本较低,个人信息在黑市上低价售卖,隐私泄露问题等数据违法行为频发。因此近年来,我国对数据产权制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2-10-18]
随着工业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速,工业控制系统风险暴露面持续扩大,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以下简称工控安全)漏洞成为网络安全攻击的众矢之的,被利用风险不断攀升,产业各界高度关注工控安全漏洞管理工作。本文围绕工控安全漏洞的概念、分类及特点,立足我国产业发展实际,分析了法律政策环境,结合国家工业信息安全漏洞库运营实践,提出加强工控安全漏洞管理的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