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11.油茶良种‘华金’
[农、林、牧、渔业] [2014-06-15]
‘华金’是从普通油茶实生林分中选育出来的高产油茶良种,属霜降籽类型,鲜果平均单果质量51.59 g,最大单果质量80.40 g,鲜果出籽率36.38%,千籽含油率46.00%,盛果期产油900 kg·hm-2以上,具有丰产稳产、果实大、抗性强等特点.
关键词:华金;良种;选育
-
4312.民勤沙拐枣克隆种群构件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
[农、林、牧、渔业] [2014-06-15]
关键词:沙拐枣克隆种群;构件结构;环境因子;灰色关联分析;民勤沙地
-
4313.安徽岭南优势树种(组)生物量特征
[农、林、牧、渔业] [2014-06-15]
关键词:优势树种;生物量;异速生长方程;生物量结构;安徽
-
4314.结合图像纹理特征的森林郁闭度遥感估测
[农、林、牧、渔业] [2014-06-15]
在光谱等传统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遥感图像的纹理特征估测郁闭度:首先基于面向地块的方法计算图像的灰度共生矩阵纹理特征,然后用主成分方法分析相关性并降维,最后将图像纹理特征和光谱地形等特征一起作为自变量引入到郁闭度估测的逐步回归模型中.结果表明:结合图像纹理特征的方法比传统的只基于光谱或地形特征的方法在估测精度上有较大提高,判别系数(R)2从0.737提高到0.805,估测精度从81.03%提高到84.32%.
关键词:郁闭度;纹理;灰度共生矩阵;面向地块;主成分分析;逐步线性回归
-
4315.不同氮素水平对红厚壳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农、林、牧、渔业] [2014-06-15]
采用温室盆栽方法,设置0(对照)、50、100、150、200、300、400、600 mg·株-18个氮素处理,研究氮素供应对红厚壳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供氮量的增加,红厚壳幼苗高、地径、叶面积及整株生物量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在200 mg·株-1时达到峰值,分别为22.06 cm、0.65 cm、327.27 cm2和10.43 g·株-1,是对照的1.59、1.25、2.58、1.90倍;地下生物量N5显著高于N7、N8处理,但与其余处理无显著性差异,根冠比随供氮量的增加呈现单调递减趋势;红厚壳幼苗叶绿素a、b及总量随供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红厚壳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以及蒸腾速率随供氮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均在200 mg·株-1时达最大值,分别是7.29 μnol·m-2·s-1、0.071 mol· m-2·s-1、220.22 μmol·mol-1和1.34 mmol·m-2·s-1,分别是对照的2.26、1.92、1.37、1.79倍,不同氮素处理间红厚壳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差异均显著.结果表明:施氮量200 mg·株-1左右为红厚壳幼苗温室栽培的最佳施肥量.
关键词:红厚壳;氮肥;生长特性;光合特性
-
4316.林木遗传育种基础研究热点述评
[农、林、牧、渔业] [2014-06-15]
林木由于世代周期长、个体高大、遗传负荷高等自身固有的一些特性,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难以操作的遗传学材料,导致林木遗传育种在基础研究方面远远滞后于模式动、植物和其他重要作物,成为限制林木遗传改良进程的主要因素.分子育种是突破林木育种周期长的关键技术,通过基因组学研究,分析和阐明林木基因的功能是进行林木分子育种设计的前提.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领域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林木遗传育种基础研究也出现一些新的热点.本文主要阐述林木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学、连锁与关联分析、木材形成机制及分子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虽然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实际应用的条件还不成熟,但作为技术储备是急需加强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林木遗传育种;功能基因组学;关联分析;木材形成;分子育种
-
4317.油松种子萌发初始阶段的呼吸代谢
[农、林、牧、渔业] [2014-06-15]
关键词:油松;种子萌发;呼吸代谢;酶活性
-
4318.同源四倍体刺槐花序变异表型观察与分析
[农、林、牧、渔业] [2014-06-15]
为揭示同源四倍体花序的遗传变异机制,对同源四倍体刺槐和二倍体刺槐的花序生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与二倍体刺槐相比,同源四倍体刺槐的花序长度没有明显变化,但着生的小花数量明显提高;同源四倍体刺槐花序不同位置小花的发育呈现不同步性;分别从同源四倍体刺槐与二倍体刺槐中克隆出花分生组织决定基因LFY和TFLI的同源基因的部分片段,其同源性分别达到98.44%和98.00%,而去甲基化剂5-acazC能够明显抑制变异花序的形成和促进花序提前开花.
关键词:刺槐;同源四倍体;花序变异;甲基化;花分生组织决定基因
-
4319.水杨酸诱导山茶抗灰斑病的作用及生理生化响应
[农、林、牧、渔业] [2014-06-15]
采用载玻片萌发法测定水杨酸(SA)对山茶灰斑病菌的影响.浓度为0~5 mmol·L-1的SA对山茶灰斑病菌的孢子萌发没有抑制作用,其诱发抗病性可持续10~ 15天,诱导最佳间隔期为3天.用SA喷雾涂布叶片诱导山茶抗性,植株内丙二醛、木质素、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化指标对山茶灰斑病菌诱导信号有不同响应.MDA含量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减少,膜脂的过氧化程度降低,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这种诱导抗性的作用逐渐减弱,且在不同浓度处理间存在差异,在诱导并挑战接种的处理中,各处理表现为初期低于对照、后期缓慢上升;诱导并挑战接种的处理中,木质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只诱导处理基本相似,高浓度诱导的木质素积累量大于低浓度;诱导并挑战接种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只诱导处理也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诱导并挑战接种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比只诱导的处理和对照高.生化反应与病情指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MDA、木质素含量与病情指数达到显著水平(P<0.05).
关键词:诱导因子;抗病性;灰斑病;七心红
-
4320.红脂大小蠹声音信号记录、分析与发声器官电镜观察
[农、林、牧、渔业] [2014-06-15]
应用开发设计的昆虫声音采集与录制系统,对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玻璃板夹心、木段钻孔、室外直接测定)的红脂大小蠹两性成虫声音信号进行了采集、放大与数字化记录,并应用Adobe Audition与matlab软件分别对雌雄成虫的胁迫声、雄虫求偶声、雄虫竞争声、雌虫回应声等声音信号进行了脉冲组、频率、持续时间、频谱等特征分析,此外,还应用扫描电镜对其摩擦发声器官进行了观察与记录.研究结果表明:红脂大小蠹整体摩擦声音频率为3~5.3 kHz;雌雄间声音有显著区别,其摩擦发音结构音锉也有明显不同;而不同行为下所发出的声音信号在时域和频域上也略有差异,显示其与行为交流密切相关.
关键词:红脂大小蠹;摩擦声信号;记录和分析;发声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