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01.密度对黑腹果蝇胚细胞系L-2/Mdelta2-3冻存效果的影响
[农、林、牧、渔业] [2014-06-15]
使用双翅目昆虫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Fallen)胚细胞系L-2/M delta 2-3作为研究材料,制备10个密度试验组(0.81×106~2.88 ×107个·mL-1,每组跨度大于2.00×106个·mL-1),分别在冻后第6、10、14个月对各组细胞冻后活力、回复时间长短、以及生长状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研究密度因素对细胞系L-2/M delta 2 -3长期冻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冻存密度对细胞系L-2/M delta 2-3冻后活力和状态恢复均有显著影响(P<0.05).细胞冻后活力下降速率随冻存密度增高而减慢,复苏后细胞状态恢复所需时间较短.将L-2/M delta 2-3的冻存密度提高至1.3×107个·mL-1以上有利于细胞活力的保持与冻后的恢复.
关键词:冻存密度;冻存时间;昆虫细胞;细胞活力
-
4302.基于非线性混合模型的东北兴安落叶松树高和直径生长模拟
[农、林、牧、渔业] [2014-06-15]
以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大青川林场80株人工兴安落叶松解析木数据为例,采用Richards生长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利用S-PLUS软件中的NLME过程,分别拟合非线性树高和直径生长模型.采用AIC、BIC、对数似然值和似然比检验等模型评价统计指标对不同模型的精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对树高-年龄关系进行拟合时,b1、b3同时作为混合参数时模型拟合最好;当对直径-年龄关系进行拟合时,b1、b3同时作为混合参数时模型拟合最好.把相关性结构包括一阶自回归结构AR(1)、一阶移动平均结构MA(1)及一阶自回归与移动平均结构[ARMA(1,1)]加入到树高和直径最优混合模型中,一阶自回归结构AR(1)显著提高了树高混合模型的拟合精度,一阶移动平均结构MA(1)显著提高了直径混合模型的拟合精度.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混合模型通过校正随机参数值能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因此,混合模型在应用上不但能反映树高和直径的平均预测趋势,还能用方差协方差结构和误差相关性结构校正随机参数来反映个体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单木生长模型;非线性混合模型;时间序列相关结构;兴安落叶松
-
4303.林带冬季相结构参数及透风系数的算法推导
[农、林、牧、渔业] [2014-06-15]
从林带结构参数——疏透度β、立木表面积疏透度S'立木体积疏透度V'、地上生物表面积密度C、地上生物体积密度W的定义和运算关系出发,推演出冬季相林带结构参数之间、以及它们与林带透风系数α、林带宽度D、枝条平均直径d的相互关系,其表达式为:W=V'/D=(1/4)dC=(dS')/(4D)=(-πdlnβ)/(4D)=(-0.1πdlnα)/D该式是对几个主要结构参数之间具有同质性的证明,说明不同结构参数概念具有本质上的继承性和一致性,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排他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换算的,为林带防风效应评价运算提供了方便.导出一组适合我国北方干旱风沙区农田防护林带防风效应评价的运算公式.
关键词:农田防护林;疏透度;立木疏透度;表面积密度;体积密度;透风系数
-
4304.杉木单木生长可视化模拟系统设计与实现
[农、林、牧、渔业] [2014-06-15]
以杉木为例,采用从可视化模拟角度设计的调查参数调查杉木形态结构,根据实际调查数据对杉木形态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生长曲线控制下的迭代函数系统方法,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根据DIRECTX9.0提供的API及模型渲染技术,在.NET和DIRECTX9.0平台上,使用C#吾言建立了杉木单木生长可视化模拟系统,实现了单株杉木静态和动态的三维可视化模拟.
关键词:杉木;三维可视化模拟;形态结构;迭代函数系统
-
4305.杨树溃疡病病原的多重PCR检测技术
[农、林、牧、渔业] [2014-06-15]
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EF1-728F/EF1-986R对4种杨树溃疡病病原菌株和环境样本的核糖体DNA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和转录延伸因子EF - 1α基因序列分别进行普通和多重PCR检测,再进行测序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为55.6℃,各引物终浓度为0.2μmol·L-1,可以成功地扩增出菌株和环境样本的目的条带,并通过测序比对鉴定出多种来自培养和环境病害组织中的溃疡病病菌,多重PCR能够检测到1ng的基因组DNA.研究结果将为建立溃疡病病原多重PCR鉴定技术和以环境溃疡病病害样本为直接检测鉴定对象的高通量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关键词:杨树溃疡病;多重PCR;病原鉴定;环境样本
-
4306.不同坡度及作用力对伐木作业者心率及伐木锯切周期的影响
[农、林、牧、渔业] [2014-06-15]
关键词:伐木作业;标准姿势;锯切周期;心率;坡度
-
4307.杨树新品种‘全红杨’
[农、林、牧、渔业] [2014-06-15]
‘全红杨’来源于杨树品种‘中红杨’的芽变,经多年研究培育而成.从春季芽萌动到6月下旬整株叶片及新发嫩枝深紫红色,7-9月叶片为紫红色,10月后叶片为鲜红色.当年生苗干7月底前为深紫红色,叶柄、叶脉为鲜红色.适宜种植范围广.
关键词:杨树;红叶;品种;全红杨
-
4308.广东三地幼龄檀香生长和结香的早期评价
[农、林、牧、渔业] [2014-06-15]
采用标准地调查的研究方法,调查广东省种植规模较具代表性的3个试验基地内6年生幼龄檀香的生长和结香情况,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个试验基地内种植的同龄檀香,其树高、地径、胸径、净树干高度以及冠幅均差异显著(P <0.001),位于湛江的试验基地内,各种形态指标值均最大,平均树高为6.05 m,平均地径为12.72 cm,平均胸径为10.27 cm,平均净树干高度为2.64m,平均冠幅(南北)为3.20 m.利用生长锥对檀香树干进行钻孔取样,分析幼龄檀香的心材形成情况,结果表明,3个试验基地内的6龄檀香均已陆续开始形成心材,自然形成心材的比例为15%~ 20%.采用溶剂浸提法对钻取的心材提取檀香精油,精油含量在0.66%~1.76%之间;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檀香精油的成分及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幼龄檀香精油的主要成分和檀香木油的国际标准成分相同,但含量较低,总檀香醇含量范围为34.31% ~37.91%,精油质量没有达到国际标准.早期的生长和结香情况表明,檀香人工林的规模种植在广东表现良好.
关键词:檀香;心材形成;精油成分;广东省
-
4309.巴山榧树地理分布格局及潜在分布区
[农、林、牧、渔业] [2014-06-15]
基于文献资料、标本资料和实地考察,收集巴山榧树县级分布点57个,在此基础上,使用生态位模型(GARP)预测巴山榧树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分析其地理分布及濒危原因.结果表明:汇流累积量、年均气温、雨日频率和水汽压对巴山榧树分布的影响较小,而太阳辐射、极端低温、极端高温和霜日频率对其分布影响显著;巴山榧树间断分布于海拔800 ~2 700 m的亚热带山区,散生于针阔叶混交林、灌丛及沟谷地带;预测我国中部地区为巴山榧树良好生长区;目前巴山榧树的实际分布远小于其适生区;巴山榧树虽然仍有不少种群,但各种群分布区域狭窄、种群密度小、人类破坏极为严重,应加强保护和繁育.
关键词:巴山榧树;GARP;潜在分布区预测;地理分布;保护
-
4310.脱脂脱蛋白处理对不同糯性板栗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农、林、牧、渔业] [2014-06-15]
以不同糯性等级的6个板栗品种为试材,比较不同糯性品种板栗粉的糊化特性差异以及脱脂、脱蛋白处理对不同糯性品种板栗粉糊化特性的影响,进而分析蛋白质、脂肪与板栗糯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高糯性品种板栗粉糊化黏度显著低于低糯性品种(P<0.05).2)脱脂后,板栗粉RVA谱特征值改变不明显;脱蛋白后,板栗粉糊化黏度显著升高,糊化温度降低.3)蛋白质含量与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和回复值显著负相关(P<0.05),脂肪含量与板栗粉糊化特征参数的相关性不明显.
关键词:脱脂板栗粉;脱蛋白板栗粉;RVA特征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