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5411 篇 当前为第 429 页 共 542

所属行业:农、林、牧、渔业

  • 4281.安徽琅琊山青檀种群空间格局

    [农、林、牧、渔业] [2014-06-15]

    利用点格局O-Ring统计法,分析安徽省琅琊山青檀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青檀种群趋于小龄化,种群结构呈倒“J”型,属增长型种群;种群中Ⅰ龄级个体在r<25 m的尺度上呈集群分布;Ⅱ龄级个体呈随机分布,随龄级增大,逐渐趋于均匀分布;不同龄级间青檀个体的关联性研究表明,只有Ⅰ龄级和Ⅱ龄级个体在r>8 m的尺度上呈正关联,其余各龄级间均无显著关联.
    关键词:青檀种群;琅琊山;点格局分析;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关联
  • 4282.昆嵛山腮扁叶蜂取食对赤松生长的影响

    [农、林、牧、渔业] [2014-06-15]

    依托昆嵛山森林生态定位观察站40块永久性样地,以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口密度代表为害程度,比较不同样地赤松2006-2008年的平均胸径生长量的差异,并比较了赤松枝条受到连年连续取食或分年度取食后的生长差异,从中评判昆嵛山腮扁叶蜂为害对赤松林分的局部与整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遭受连年取食和分年度取食后的赤松,当年生枝条长度差异显著;同时,生长率差异也显著.根据赤松枝条在3 a受到的为害情况看,赤松枝条当年的生长不受当年昆嵛山腮扁叶蜂取食的影响,但受前一年取食影响:即当前一年虫口密度较大时,赤松当年生枝条的生长受到一定的抑制,反之则影响不大.腮扁叶蜂连续在前年和去年为害2年,会严重降低赤松当年生枝条生长量.通过比较2006年至2008年37块样地赤松胸径的增长量,赤松胸径在不同虫口密度为害下,增长量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昆嵛山腮扁叶蜂为害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是局部而非整体,在短期内仅从赤松枝条的生长上难以评判其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关键词:昆嵛山腮扁叶蜂;赤松;抽枝生长;胸径生长量
  • 4283.基于线性混合模型的落叶松枝条长度和角度模型

    [农、林、牧、渔业] [2014-06-15]

    以黑龙江省五营林业局丽林林场30株人工落叶松2 190个枝条长度和角度数据为例,利用逐步回归技术建立落叶松枝条长度和角度模型:BL=b1+b2DINC+b3DINC2+b4DBH·DINC2,BA =b1+b2DINC+b3DINC2+b4DBH·DINC.利用S-PLUS软件中的LME模块,考虑树木效应拟合线性枝条长度和角度模型.采用AIC、BIC、对数似然值和似然比检验等模型评价统计指标对不同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拟合枝条长度和角度模型时,b1,b2,b3同时作为混合参数时模型拟合最好.为了描述混合模型构建过程中产生的异方差现象,把幂函数和指数函数加入到枝条长度和角度混合模型中.指数函数显著提高了枝条长度混合模型的拟合效果,幂函数显著提高了角度混合模型的拟合效果,并且消除了异方差现象.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混合模型通过校正随机参数值能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因此,混合模型在应用上不但能反映总体枝条长度和角度预测,而且能通过方差协方差结构校正随机参数来反映树木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枝条长度;枝条角度;线性混合模型;落叶松
  • 4284.茶秆竹细胞壁解剖特性以及木质素微区分布

    [农、林、牧、渔业] [2014-06-15]

    对12个月的茶秆竹进行细胞壁解剖特性和木质素微区分布的研究,运用光学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以及颜色反应鉴定木质素的存在,利用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及其可见光显微分光光度计半定量测定竹材纤维、薄壁组织和导管细胞壁各微区的木质素含量.12个月时细胞壁全部木质化,木质素在各组织中均有分布,其含量因组织类型及其细胞壁微区不同而有差异.从组织化学染色及可见光吸收光谱图的吸收峰值,说明细胞壁各微区中存在愈创木基(G)和紫丁香基(S)2种木质素组成单元.竹壁径向和纤维帽不同位置的木质素含量未有明显的规律性变化.纤维次生壁具有薄厚层交替的多层结构,薄层木质素含量大于厚层.
    关键词:茶秆竹;细胞壁特性;木质素微区分布;可见光显微分光光谱
  • 4285.利用2种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2水平)对杉木林胸径生长量的分析

    [农、林、牧、渔业] [2014-06-15]

    选择2种2水平非线性混合模型对杉木林胸径生长量进行分析,其中模型1为一般的2水平非线性混合模型,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固定效应参数随某一特定因子水平变化而变化.本文通过对这2种模型的分析,首先确定构建2水平非线性混合模型的基础模型,然后对模型1衍生出的665种模型及模型2衍生出的2 703种模型进行计算和比较:对于模型1,有57种模型计算收敛,当形参b0同时考虑区组和样地效应、而b4和b5只考虑区组效应时,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因此把该模型作为模型1的最佳拟合模型;对于模型2,有24种模型计算收敛,当形参b5同时考虑区组和样地效应、b1只考虑区组效应并且固定效应b0的取值与各区组水平有关时,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因此把该模型作为模型2的最佳拟合模型.最后对传统的非线性回归模型、模型1及模型2进行比较:模型1和模型2的拟合效果都比传统的非线性回归模型好,且模型2的拟合效果最好.
    关键词: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2水平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杉木胸高断面积;最佳拟合模型
  • 4286.Poisson回归模型和负二项回归模型在林火预测领域的应用

    [农、林、牧、渔业] [2014-06-15]

    应用Poisson回收模型和负二项回归模型进行林火预测预报,研究模型的使用条件和检验方法,以大兴安岭地区1980-2005年该地区林火发生数据为基础,并运用AIC检验方法对模型的拟合水平进行检验,探讨这2种模型对林火发生的预测能力,为在我国林业领域的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关键词:林火;Poisson回归模型;负二项回归模型;气象因子
  • 4287.基于森林清查资料的乔木林生物量估算方法的比较

    [农、林、牧、渔业] [2014-06-15]

    利用广东、江西、贵州、陕西、吉林和北京6省市第六、第七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资料,应用IPCC法、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和加权生物量回归模型法,从计算原理过程、方法特点、模型的可验证和可重复性以及2期生物量增长的稳定性等方面对3种估算乔木林生物量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总生物量,可变BEF2的IPCC法估算结果偏大,固定BEF2的IPCC法估算结果偏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和加权生物量回归模型法的估算结果较为适宜;对于转换因子,同一树种在不同的区域间,加权生物量回归模型法最为稳定;各个树种7次清查的转换因子,IPCC法和加权生物量回归模型法比较稳定,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波动较大;对于2期生物量增长率,可变BEF2的IPCC法和固定BEF2的IPCC法结果接近,比较稳定,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波动很大.
    关键词:IPCC;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加权生物量回归模型法;乔木林生物量;估算
  • 4288.基于变权欧式距离模型的森林流域地表水水质评价

    [农、林、牧、渔业] [2014-06-15]

    关键词:变权欧式距离模型;次生林流域;人工林流域;水质评价
  • 4289.黑龙江省1980-2005年森林火灾时空特征

    [农、林、牧、渔业] [2014-06-15]

    关键词:森林火灾;黑龙江省;时空特征
  • 4290.海南霸王岭山地原始林与伐后林中木质藤本与支持木的多样性及其相互关系

    [农、林、牧、渔业] [2014-06-15]

    研究海南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与伐后林的物种多样性及木质藤本与支持木的关系.结果表明:原始林中树木的物种丰富度和多度低于伐后林(P<0.05),而木质藤本的物种丰富度和多度在原始林与伐后林间无显著差异;原始林中树木的平均附藤率和平均每木附藤数均高于伐后林(p<0.05),而平均每藤攀附支持木个体数表现为伐后林高于原始林(P<0.05);在原始林中树木胸径与平均每木藤本数间呈显著的三次函数关系,伐后林中树木胸径与平均每木藤本数间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树木高度与平均每木藤本数在2林型中均呈显著的三次函数关系.
    关键词:木质藤本;支持木;原始林;伐后林;山地雨林;海南霸王岭
首页  上一页  ...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