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281.共聚型氯醇橡胶锂离子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和性能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以共聚型氯醇橡胶(ECO)为基体,通过在基体中溶解不同浓度的LiCF3SO3制备了一系列聚合物电解质.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技术( DSC)研究了该体系锂盐浓度对聚合物电解质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体系内锂盐与聚合物基体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相同锂盐浓度下,ECO基聚合物电解质的室温离子电导率比传统的聚环氧乙烷(PEO)基聚合物电解质提高了2个数量级,并且体系电导率在升降温循环测试中没有弛豫现象产生.这是由于ECO基体的非结晶性所致.
关键词:聚合物电解质;共聚型氯醇橡胶;非结晶性;离子电导率
-
29282.聚苯胺/聚四氟乙烯导电复合膜的电化学制备和表征分析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在聚四氟乙烯(PTFE)微孔膜上电化学制备硫酸和磺基水杨酸(SSA)共掺杂的导电聚苯胺(PANI)复合膜,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设计法优化工艺条件,并在其上继续沉积银,研究了沉积银电流密度和时间及拉伸对复合膜电导率的影响.采用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复合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PTFE-PANI复合膜电导率可达36.9S/cm,此复合膜经20mA/cm2沉积4min的银可使其电导率显著提高到5379S/cm.对最优条件制备的PANI-PTFE和PANI-PTFE-Ag复合膜进行适当程度的拉伸均可提高其电导率,PT-FE系列复合膜展现出较优异的力学性能.拉曼光谱表明PTFE、PANI和银复合良好.复合膜有一定的结晶度,经拉伸后复合膜结晶度增大,电导率显著提高;PANI在PTFE上呈颗粒状生长,颗粒尺寸均匀,直径约为200nm,Ag呈树枝状镶嵌、覆盖在PANI颗粒间,与PANI复合很好并形成三维导电网络.
关键词:聚苯胺;聚四氟乙烯;电化学制备;导电复合膜
-
29283.碳纤维表面改性最新研究进展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概述了国内外关于碳纤维(CF)电化学氧化、等离子体处理、气液双效法、偶联剂涂层、表面电聚合、溶胶凝胶法、化学接枝法等表面改性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几种改性方法的优缺点和实用性,并着重介绍了利用电子束辐射改性CF的最新进展,希望能为改性CF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碳纤维;表面改性;电子束辐射
-
29284.钛酸盐纳米管薄膜的合成、结构与性质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在水热条件下,控制反应温度和氢氧化钠的浓度,分别采用去离子水和盐酸进行洗涤处理,在钛金属基底表面合成出含钠元素和不含钠元素的两种钛酸盐纳米管薄膜(TiNTW和TiNTA),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等对其结构、组成和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iNTW和TiNTA均由宽约8 nm、长约1μm的纳米管组成,但TiNTA表现出较好的光催化活性和储氢性能,而热稳定性弱于TiNTW,二者在性质上的显著区别归因于2种钛酸盐纳米管薄膜的晶体结构和元素组成的不同.
关键词:钛酸盐;纳米管;热稳定性;光催化活性;储氢性能
-
29285.荧光磁性双功能树状分子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以FeCl3·6H2O和FeSO4·7H2O为原料制备了磁性Fe3O4纳米颗粒,采用树状大分子对其进行修饰,然后通过树状大分子具有的大量空腔及末端丰富的氨基,经吸附、键合,与大量巯基乙酸修饰的CdSe/CdS量子点连接,得到三代具有荧光磁性双功能的树状分子微球,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三代复合后的微球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5,34和49nm;一代荧光磁性微球的发光性能最佳,其量子产率达24.1%;零代荧光磁性微球磁性能最优,其饱和磁化强度为15.96 A·m2/kg.这种具有荧光和磁性的双功能纳米复合微粒有望在免疫检测、靶向治疗、荧光追踪和磁性分离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荧光;磁性;树状分子;纳米粒子
-
29286.耐盐型AA/AMPS/PVA吸水树脂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针对高盐地层条件下的油井出水问题,以丙烯酸(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聚合单体,聚乙烯醇(PVA)为互穿剂,采用网络互穿技术合成耐盐型AA/AMPS/PVA吸水树脂.以吸水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合成条件对树脂性能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w(单体)=25%,丙烯酸中和度85%,w(交联剂)=0.175%,w(引发剂)=0.15%,树脂在80℃时,2×104 mg/L NaCl溶液中膨胀倍率为21.77 g/g,在5×10 4mg/L CaCl2溶液中膨胀倍率为12.46 g/g.研究表明,树脂平衡溶胀时间为120 min,树脂形成了适度有效的交联网状结构,在过硫酸钾溶液中能够完全降解.
关键词: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聚乙烯醇;耐盐;聚合物树脂;堵水
-
29287.纯/掺杂纳米氧化锆粉体水热法制备研究进展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与氧化锆粉体的其他传统湿化学制备方法相比,水热法显示出更突出的优点,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制备纳米金属氧化物的湿化学方法.综述了氧化锆的基本性能、不同晶型氧化锆的用途及制备方法,简述了稳定氧化锆的稳定化原理,阐述了水热法制备纯/掺杂纳米氧化锆粉体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氧化锆;水热法;纯/掺杂纳米氧化锆;zirconia;hydrothermal;pure/doped nano zirconia
-
29288.粉末冶金法制备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论述了铝基复合材料研究和发展的概况,简要介绍了非连续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常用的几种制备方法,包括挤压铸造法、原位反应法、搅拌铸造法和粉末冶金法等,并重点针对粉末冶金法做了系统的阐述,包括这种方法的优势、具体的制备工艺、材料性能的影响因素及研究进展等.最后,展望了粉末冶金法进一步用于制备非连续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前景.
关键词:粉末冶金法;非连续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powder metallurgy;discontinuously reinforced Al matrix composite;preparation process
-
29289.改善桥梁加固混凝土性能的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在定义混凝土贯入阻力值与凝结初期、中期及后期对应关系基础上,利用超声法对混凝土凝结阶段受扰动后强度变化进行分析,并时桥梁加固混凝土的抗扰动机制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自制调凝型功能外加剂、抗裂增韧外加剂、自愈合功能外加剂提高混凝土的抗扰动性,即缩短混凝土早期受扰影响比较大的时间段(简称受扰期)、减少表面裂缝、提高受扰混凝土自行修补内部微裂纹以恢复强度性能的能力(简称自愈合性);利用正交试验分析3种改善途径的复合效应,研制出不中断交通桥梁加固混凝土功能外加剂的最佳配比:调凝型功能外加剂6%、自愈合功能外加剂9%、抗裂增韧外加剂0.18% (800g/m3).
关键词:桥梁加固混凝土;抗扰动机制;受扰期;表面裂缝;自愈合性
-
29290.桐酸基C22三元酸钙盐的制备及其PVC复合热稳定体系优化设计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以桐马酸酐 —C22三元酸单甲酯(MEMAA)为原料,采用复分解反应合成了桐酸基C22三元酸钙盐(TOTC),并利用FTIR表征其结构.通过刚果红法和热老化烘箱法考察了亚磷酸三苯酯(TPP)、季戊四醇(PER)、β二酮(DT)对桐酸基C22三元酸钙/硬脂酸锌体系初期着色性及热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完成了桐酸基C2三元酸钙锌复合热稳定剂体系的配方优化设计.结果表明:TOTC、ZnSt2、DT、TPP、PER的质量比为48∶12∶2∶5∶10时,钙锌复合热稳定剂体系热稳定性最佳.在100 g PVC/40 g DOP体系中加入最佳配方条件下的桐酸基C22三元酸钙锌复合热稳定剂3g,185℃下静态热稳定时间可达50min,热稳定性优于部分国内市售产品,与德国熊牌钙锌复合热稳定剂相当.
关键词:桐酸基C22三元酸单甲酯;钙锌复合热稳定剂;辅助热稳定剂;正交实验法;tung acid-based C22 triacid monomethyl ester;calcium-zinc composite stabilizer;co-stabilizers;orthogonal intersection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