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30464 篇 当前为第 2927 页 共 3047

所属行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29261.[Co(en)3]2(Zr2F12)(ZrF6H2O)·H2O的合成、结构及表面光电压性质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采用常温晶化法合成了1个新的金属配合物与氟化锆的复合物[Co(en)3]2( Zr2F12) (ZrF6 H2O)·H2O(1),并对其单晶结构进行了解析.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a=3.06110(17) nm,b=0.877680(5)nm,c=1.50811(9) nm,β=118.897(4)°,V=3.547(4) nm3,Z=8.该化合物由双核氟化锆阴离子簇[Zr2F12]4-和单核氟化锆阴离子簇[ ZrF6H2O]2-与钴胺配合物阳离子[Co(en)3]3+及水分子组成,氟化锆与钴胺配合物之间存在大量的氢键.该化合物的表面光电压谱在339nm处出现了光电信号.这种特殊的光电现象有可能归因于该化合物的钴胺配合物阳离子与氟化锆阴离子簇之间存在的协同作用.
    关键词:氟化锆;钴胺配合物;氢键;光电压
  • 29262.Dy3+,Eu3+双掺单基质Ca9Y(PO4)7白色荧光粉的合成与发光性能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以具有多种格位的Ca9Y(PO4)7作为基质,以Dy3+和Eu3+作为共激活剂,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种单基质白光荧光粉.X射线衍射证实样品属于三方晶系菱面体结构,Dy3+和Eu3+在Ca9Y(PO4)7晶体中占据了Y3+的格位.样品在365 nm紫外线激发下,荧光光谱同时出现了Dy3+和Eu3+的特征发射,且发光强度以及色度坐标随着Dy3+和Eu3+掺杂比率的变化而有规律变化,所有样品的发射均处于白光区域.利用近紫外芯片作为激发源,单一基质白色荧光粉Ca9Y1-x-y(PO4)7:xDy3+,yEu3+可应用于白光发光二极管等领域.
    关键词:发光材料;固相合成;光学性质;白色荧光粉
  • 29263.Si-Al-Si复合薄膜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采用磁控溅射法,通过控制其中Si薄膜的溅射时间,在铜箔集流体上沉积了4种不同Si厚度的Si-Al-Si夹层结构复合薄膜.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能谱仪(EDS)分析样品表面形貌和结构.采用恒电流充放电和慢循环伏安等方法研究了复合薄膜作为锂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Si溅射时间的延长,复合薄膜首周放电容量增加,不可逆容量损失也增加;Si-Al-Si复合薄膜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随着Si溅射时间的延长而变差,但与纯Si薄膜相比,Al的加入明显降低了首周不可逆容量损失,改善了Si薄膜的循环性能.
    关键词:磁控溅射;Si-Al-Si薄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29264.纤维增强改性阻尼材料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随着高性能机械设备和高速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阻尼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噪声和振动问题.研究了添加不同纤维对阻尼材料性能的影响.在阻尼浆和环氧树脂两种基体中添加了有机纤维和玻璃纤维,使用DMA测试仪对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进行表征,探讨了纤维增强机理.测试结果表明,有机纤维较玻璃纤维对复合材料的增强效果好,其中PET纤维表现出较优良的阻尼性能.
    关键词:纤维增强;阻尼;DMA;复合材料
  • 29265.TiO2纳米管/介孔SiO2复合膜的制备及生物活性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以表面构筑了TiO2纳米管阵列的金属钛为基底,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和浸渍-提拉技术涂覆介孔SiO2 薄膜,构建了TiO2纳米管/介孔SiO2复合膜.利用SAXRD、FTIR、HRTEM和FESEM等表征样品的结构和微观形貌.研究表明,在高度有序、规整排列的TiO2纳米管阵列基底上,利用溶胶-凝胶工艺和浸渍-提拉技术涂覆有六方相介孔SiO2薄膜的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关键词:TiO2纳米管;有序介孔;SiO2薄膜;溶胶-凝胶;浸渍-提拉;生物活性
  • 29266.ZnO纳米结构晶体质量对其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在镀有Au(10nm)膜的石英衬底上通过控制O2流量制备不同形貌的纳米结构ZnO,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变温光致发光谱研究晶体缺陷对ZnO表面润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表面粗糙度之外,高密度的缺陷对样品表面润湿性能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氧空位缺陷对吸收羟基有利,能够降低ZnO表面自由能,提高其疏水性能.
    关键词:氧化锌;氧分压;光致发光;润湿性
  • 29267.在线实时红外研究丙烯聚合N催化剂的制备过程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采用在线实时IR表征方法研究了丙烯聚合N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包括MgCl2的溶解过程、邻苯二甲酸酐(PA)的溶解过程、滴加TiCl4的过程.表征结果显示,MgCl2可与磷酸三丁酯(TBP)迅速发生络合反应,而与环氧氯丙烷(ECH)则需在较高的反应温度及较长的反应时间下发生络合反应;PA在MgCl2-ECH-甲苯体系中可与ECH发生反应生成酯,而在MgCl2-TBP-甲苯体系中与TBP只有微弱的反应;通过滴加TiCl4可破坏TBP中的P=O双键从而使MgCl2析出,并促进溶液中的酯类物质与MgCl2发生配位络合反应.
    关键词:丙烯聚合N催化剂;在线实时红外光谱;环氧氯丙烷;邻苯二甲酸酸酐;四氯化钛
  • 29268.液体脱硫醇催化剂的性能评价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以氯磺酸与酞菁钴为原料合成多磺化酞菁钴,制得活性组分含量为23.8%(w)的液体脱硫醇催化剂(Cat.A).采用硫含量、动态光散射及电位滴定等方法考察了Cat.A的结构、粒径分布及催化氧化性能,并与进口和国产液体脱硫醇催化剂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Cat.A的磺化酞菁钴中平均磺酸取代基个数为3.4;Cat.A在碱液中具有较好的分散性、溶解性和较高的稳定性;在Cat.A质量浓度为100 μtg/g、Cat.A用量3 mL、汽油(混合硫醇硫含量为255 μg/g)体积30 mL、反应温度30 ℃、反应时间30 min的条件下,Cat.A对汽油中硫醇的脱除率达90%,其脱硫醇活性与进口液体脱硫醇催化剂的活性相当.
    关键词:液体催化剂;磺化酞菁钴;汽油脱硫醇
  • 29269.氯化镁增塑改性聚乙烯醇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以氯化镁为增塑剂,采用流延法制备了增塑改性聚乙烯醇(PVA).研究了氯化镁与PVA的相互作用以及氯化镁增塑改性PVA的结晶性能、热性能和机械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氯化镁能与PVA大分子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从而破坏PVA分子链内和链间的氢键,降低PVA的结晶度.氯化镁对PVA的热性能影响显著,PVA在加入氯化镁后的热分解过程由纯PVA的两段失重过程转变成三段失重过程.氯化镁可有效增塑PVA,其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拉伸强度下降,断裂伸长率上升,储能模量下降.
    关键词:聚乙烯醇;增塑;氯化镁;结晶性能;热性能
  • 29270.利用线性酚醛树脂制备有序介孔碳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1-15]

    三嵌段共聚物F127为模板剂,线性酚醛树脂为碳前驱体,采用溶剂挥发诱导有机-有机自组装法(EI-SA)制备了具有二维六方结构的有序介孔碳.利用FT-IR、XRD、TEM、N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有序介孔碳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焙烧温度和模板剂用量对有序介孔碳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模板剂的用量一定时,有序介孔碳的孔径、孔容和孔壁厚度都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比表面积却随着微孔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模板剂用量的增加,介孔碳的有序性降低.有序介孔碳PF-2-500的比表面积、孔径、孔容、孔壁厚度和微孔比表面积比分别为583.82m2/g、3.05nm、0.31cm3/g、3.40nm和361.18m2/g,而有序介孔碳PF-1-500的比表面积、孔径和孔容相对于PF-2-500有所提高,分别为647.79m2/g、3.44nm和0.41cm3/g,但微孔比表面积和孔壁厚度分别降低为309.46m2/g和3.35nm.
    关键词:三嵌段共聚物;溶剂挥发诱导自组装;介孔碳;介孔结构
首页  上一页  ...  2922  2923  2924  2925  2926  2927  2928  2929  2930  2931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