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751.驱油用BⅢ型聚表剂乳化性能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5-09-10]
BⅢ型聚表剂具有疏水能力强、表面活性强、乳化能力强、可提高洗油效率等特点。通过室内研究表明BⅢ型聚表剂在浓度为200mg/L时即可与原油完全乳化,剪切后乳化能力保持不变,并且通过现场试验发现,采出井全部乳化,采出液乳化类型有两种,乳化类型与主产层剩余油密切相关,剩余油越多,越易形成W/O型乳状液。
关键词:聚表剂;乳化能力
-
20752.聚乳酸及其增韧共混体系超临界CO_2发泡行为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5-09-10]
利用超临界CO2作为物理发泡剂,采用升温发泡法制备了聚乳酸(PLA)、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混物以及聚乳酸-丁二醇-己二酸-对苯二甲酸共聚酯(PBAT)共混物3种体系的微孔泡沫,并探讨了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与形貌、CO2的吸附与解吸附、发泡温度和发泡时间对泡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共混体系均为"海-岛"式不相容体系,且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PLA-10%PBS体系的结晶度最大;在12 MPa,45℃和8h的饱和条件下,3种体系的饱和吸附量均在20%左右,其中PLA-10%PBAT体系最大,PLA-10%PBS体系最小;3种体系呈现出3段式扩散模式,第1段扩散速率最快,为表皮扩散,...
关键词:聚乳酸;共混;发泡;泡孔;形貌
-
20753.井下工具可靠性设计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5-09-10]
由于井下工作条件的特殊性,导致井下工具易发生结垢、腐蚀和磨损等失效性,针对这些失效性原因可以采取通常的方法进行清理和维修,然而提高可靠性设计方法则可在通常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增加稳定性、安全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提高井下工具可靠性设计的方法有预防故障设计法、概率设计法、耐环境设计法、余度设计法、安全设计法、维修设计法、权衡设计法,以下将按照这种顺序进行具体探析。
关键词:井下工具;可靠性;安全性;设计法
-
20754.CaCl_2-HCl-H_2O体系中铁、镁、铝对二水硫酸钙转晶过程影响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5-09-10]
以Ca Cl2-HCl-H2O电解质溶液为转晶介质,在70℃、3.5 mol/kg氯化钙、0.5 mol/kg盐酸的实验条件下,研究金属杂质Mg2+、Al3+、Fe3+对二水硫酸钙转半水硫酸钙的转晶时间、晶体形态变化的影响。以结晶水含量变化确定转晶时间,以晶体图片表征晶体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该体系中,杂质离子促进转晶过程的进行。当Mg2+、Al3+质量分数超过0.01%后,转晶时间分别缩短至1.5、1.0 h左右后趋于稳定;当Fe3+质量分数超过0.001%后,转晶时间缩短至1.0 h左右后趋于稳定;杂质离子含量较低时,不同金属杂质离子对转晶过程促进作用的大小顺序为Al3+>Fe3+>Mg...
关键词:CaCl2-HCl;硫酸钙;杂质离子;转晶;晶体形态
-
20755.电沉积高硬度铜在大功率LED散热技术中的应用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5-09-10]
采用电沉积的方法获得了高硬度铜镀层,考察了镀层的形貌、硬度以及热振性能,并对其进行了晶相分析与晶粒尺寸计算。结果表明,由于镀层中晶粒尺寸减少,晶粒排列更加紧密,导致镀层硬度大大提高。这种高硬度、低热阻的特性很好的解决了LED散热的问题,延长了LED灯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电镀铜;高硬度;大功率LED;散热
-
20756.高性能氯化丁基橡胶复合阻尼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力学阻尼性能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5-09-10]
采用机械共混改性方法制备了高性能氯化丁基橡胶(CIIR)/四[甲基-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酯(AO-60)/酚醛树脂(PF)复合减振材料。研究了硫化体系、混炼温度和酚醛树脂用量等对复合减振材料力学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IIR/AO-60复合材料体系中,采用氧化锌硫化体系制备的减振材料的力学阻尼性能较佳;在混炼条件110℃×30min下制备的复合减振材料的综合阻尼性能和相态结构分布都优于常温下制得的阻尼材料;在CIIR/AO-60材料体系中,随着PF用量的增加,复合减振材料的力学性能、贮能模量和损耗模量都得到提高,复合减振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曲线向高温方向移...
关键词:氯化丁基橡胶;复合阻尼材料;制备技术;力学阻尼性能
-
20757.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冶金废水中的汞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5-09-10]
利用ASF-9130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离子交换树脂法处理的冶金废水中的汞。仪器条件:负高压为270 V,灯电流为30 A,硼氢化钾的质量浓度为10 g/L,载液为5%盐酸,检出限为0.032μg/L,相关系数为0.999 7,回收率为97.82%~100.27%,相对标准偏差为1.01%~2.25%。该方法检出限低,灵敏度高,适用于离子交换树脂法处理冶金废水中汞的测定。
关键词:原子荧光光谱;汞;离子交换树脂
-
20758.晶化温度对硅渣微晶玻璃形成机理和性能的影响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5-09-10]
本文以硅渣为主要原料,利用熔融法制备了高强度微晶玻璃。采用差热分析(DTA)、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不同晶化温度对硅渣微晶玻璃的晶相演变、显微结构、形成机理和样品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晶化温度870℃时,主晶相为铁板钛矿(Fe2TiO5)和透辉石(CaMgSi2O6)复合晶相,微观结构致密,晶粒呈球状,抗折强度为270MPa,维氏显微硬度为989.72MPa,耐化学腐蚀性能较好。
关键词:硅渣;微晶玻璃;晶化温度;形成机理;性能
-
20759.乙酰柠檬酸三正丁酯增塑改性淀粉/聚乳酸共混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5-09-10]
以乙酰柠檬酸三正丁酯(ATBC)作为增塑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淀粉/聚乳酸(PLA)共混材料。采用红外吸收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及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研究了ATBC对淀粉/PLA共混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TBC能与PLA和淀粉分子发生强相互作用,破坏淀粉/PLA共混物中原有的氢键,降低淀粉/PLA共混物的结晶度;在淀粉/PLA共混物中加入ATBC可提高PLA与淀粉的界面结合力,改善其相容性,进而改变淀粉/PLA共混材料的结构与性能。ATBC不影响共混材料的热稳定性,但能降低淀粉/PLA共混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熔点(Tm),改善加工性能;ATBC能显著提高淀粉/P...
关键词:聚乳酸;淀粉;乙酰柠檬酸三正丁酯;增塑剂;热性能;结晶结构;力学性能
-
20760.基于CO_2排放的车辆路径优化模型及其算法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5-09-10]
物流不仅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也是CO2排放的重要来源。在分析配送车辆燃油消耗和CO2排放因素的多种车辆类型车辆路径问题特点的基础上,构建其相应的优化模型,并给出基于遗传算法的启发式求解算法。最后,针对该模型和求解算法进行数值算例仿真,研究结果显示:路径最短的路线不一定是能耗最小的路线;与传统基于路径最短的车辆路径对比,基于CO2排放的车辆路径总行驶里程较长,但其综合成本较低;遗传算法是解决绿色车辆路径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求解算法。
关键词:物流能耗;CO2排放;车辆路径;优化模型;遗传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