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 [2023-02-19]
从全球龙头直觉外科的收入来看,“系统+耗材+服务费”的销售模式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不同的结构。商业初期主要为系统销售收入,但其系统保有量达到1395 台后耗材+服务费收入开始成为主要收入来源,毛利率也稳定在65%以上的高水平。对于中国市场,2020 年国内腔镜RAS 渗透率仅为0.5%,而同期美国为13.3%,表明我国市场仍处于导入期。2021-2022 年以来多款国产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同时北京上海率先将RAS 纳入医保,因此2023 年有望成为国产手术机器人商业化元年,未来10 年国内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空间有望从35 亿元增长至282 亿元,手术机器人整体市场空间有望从46 亿元增长至470 亿元,10 年走出10 倍市场空间。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23-02-19]
我们认为本轮光伏行业上游价格反弹主要系人为囤货所致,随着上游硅料厂开仓放料,拉晶厂开工率提升,根据硅片生产周期,我们认为近期硅片供给有望从短缺转为宽松,上游涨价已成强弩之末,我们继续看多光伏组件环节。弹性方向看好横店东磁、天合光能、亿晶光电等,价值方向受益于行业产业链重新分配的组件龙头,推荐晶澳科技、隆基绿能等。我们认为本轮价格反弹主要系人为囤货因素所致,我们预测此前
行业硅料库存折合约为50GW,行业月度产出量约40-45GW,叠加淡季硅料厂商屯库导致行业硅料紧缺,导致硅片供给不足。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23-02-19]
在太阳能电池领域,单晶硅、单晶砷化镓作为光吸收层是非常厚的,即使砷化镓厚度较薄也大于十几个微米,后期发展诞生的碲化镉和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等厚度也大于几个微米,这增加了制备太阳能电池的成本。光吸收系数与材料的厚度成反比,与吸光度成正比。材料的厚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吸光度,在某种程度上,材料越厚吸光越多。然而对于钙钛矿材料,其厚度仅为百纳米时,可见光范围内吸收系数就可达到105cm,具有较高的光捕获效率,可实现对光的全吸收,这是钙钛矿材料本征的优异光学特性。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23-02-19]
2022 年国内电车销量超市场预期,主要系供给端新车型大量上市丰富产品矩阵,需求端消费者认可度提升共同驱动。电车销量结构开始向橄榄型演化,A 级和12-16 万销量占比快速提升;自主品牌加速电动化,销量崛起,未来具备最大销量空间。展望2023 年,我们比市场预期更乐观,预期全年销量有望实现957 万辆,悲观预期下也在900 万以上,其中Q1 达150 万以上,是当前最大的市场预期差。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23-02-19]
新能源汽车销量和保有量快速增长带来了充电桩市场的强劲需求。目前来看全球范围包括中国、美国和欧洲市场的车桩比例都偏低,加快充电桩的建设成为迫切的需求,同时叠加技术进步和政策鼓励,充电桩市场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期。预计充电桩总量快速增长,大功率、高电压带动价值量提升,给充电桩、充电模块、液冷产品等器件带来发展。我们建议关注国内充电桩及产业链企业出海和大功率充电带来的结构性机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23-02-18]
齿轮箱是风力发电机的核心部件,也是整个发电机组当中技术壁垒较高的零部件之一,因工作环境恶劣且所经受载荷难以预测,导致极易损坏并影响整个发电机组的运行,所以齿轮箱的品质和性能尤为重要,而齿轮箱的品质和性能很大程度体现在齿轮、轴承等零部件的品质和性能上。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23-02-16]
投资主线: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未来能源的总量需求将持续增长,能源转型也将同时发生、绿色电力占比将持续提升,未来一年的能源领域投资应当侧重总量增长(EPS成长)和科技革新(PE弹性)两大主线,前者偏向EPS成长、后者偏向PE弹性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23-02-09]
我们认为,家电板块估值修复行情已逐渐从白电、厨电蔓延至前期跌幅较深的成长家电,后续随基本面好转得以持续验证, 业绩估值双升行情有望持续。近期逐步进入业绩预告高发期,爱玛、大元等公司陆续发布年度业绩预告,关注绩优公司。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23-02-09]
投资建议:2022Q4 基金重仓家电比例环比下降0.25PCT,整体来 看处于较低位置。展望未来,随着疫情影响减弱及地产政策改善, 行业景气度有望改善。当前家电板块估值仍处于较低水平,具有 较高的安全边际,配置性价比较高。建议关注传统家电龙头美的 集团(000333)、格力电器(000651)、海尔智家(600690)和老 板电器(002508)。集成灶和清洁电器市场规模有望维持增长,推 荐科沃斯(603486)、莱克电气(603355)和火星人(300894)。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23-02-09]
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在22年困扰家电行业国内需求的地产、防疫政策已得到优化,消费者的消费力&消费意愿以及消费场景或将得到改善。同时海外市场,欧美的去库存周期可 能迎来终点,伴随通胀压力下降,家电公司的海外业务亦有望迎来拐点。此外,在2B线条上,我们仍然看好家电企业的外延发展,将研发/制造能力延伸至新能源、汽零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