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021-08-19]
随着电动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的推广普及,有必要支持电动汽车与电网协同发展,通过电动汽车有序充电与V2G,实现电力平衡、削峰填谷与辅助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虽然中国车网协同的适用场景、政策保障都与国际存在一定差异,但国际经验显示,电动汽车与电网协同发展,既需要开展项目试点、探索车网协同在各应用场景下的经济和技术可行性,也需要制定如《加利福尼亚州电动汽车与电网协同路线图——电动汽车作为电网资源》的纲领性文件,从宏观角度出发识别电动汽车与电网协同的适用场景、提供政策与技术保障。此外,系统支持车网协同也需要车-桩间通信标准的规范、动力电池技术的提升、电价机制和电力市场的完善。
[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021-08-18]
2020年是粮食丰收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和产量呈上升趋势;价格方面,2020年小麦和棉花的平均价格较2019年下跌,稻谷、玉米、大豆、油料和糖料的平均价格均上涨。预测2021年,稻谷、小麦和玉米的播种面积和产量会增加,尤其是优质品种产量会持续增加;棉花和糖料作物种植面积会下降;2021年种植业进口压力依然较大。
[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021-08-18]
作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起点和基础,中国农业面临自然资源不足、增产潜力有限、供求结构错位等现实问题,必须统筹利用产品、资金、技术三个层面的内外循环,才有机会实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持食物消费升级和保证资源可持续的三重目标。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要实现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应着重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切实保护好国内耕地资源、适度调整国内农业生产结构、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建立现代化粮食收储体系、优化农产品进出口结构、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
[农、林、牧、渔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021-08-18]
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经历了农业服务体系市场化改革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三个时期。当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突出问题是专业化服务能力不足,导致市场化农业服务供给面临专业化升级瓶颈报。报告指出,面向2035年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必须主动适应农业现代化演变趋势,按照市场化、多元化、集成化、规模化的思路,推动形成多元共享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格局,把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成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突出亮点。
[农、林、牧、渔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021-08-17]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制造业] [2021-08-17]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021-08-17]
行业工资指导线是缩小行业工资差距的重要调控手段。地方实践工作中存在着政策定位与导向不明、测算方法单一且忽略行业和微观因素、“拍脑袋”和“地方攀比”等问题。本报告明确制定行业工资指导线的总体思路是,在对工资增长趋势进行定量预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宏中微观因素,依据国家收入分配调控原则确定特定行业的工资合理增长幅度。其中,在对行业工资增长趋势进行定量预测时,应组合使用“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含移动平均、指数平滑和B-J法ARIMA模型等)和“因果分析预测法”(即线性回归模型)两大途径、多种方法,并根据方法特点和模型精度按不同权重加权计算进行组合预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021-08-17]
东莞园区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园区统筹发展,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增强园区经济对全市发展的引领性、支撑性、标杆性作用,推动东莞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专题研究按照“三个聚焦、五个突出、一园一策”的研究思路,聚焦各类园区发展的短板以及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问题,剖析园区发展存在的突出困扰和短板,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021-08-17]
本文对2014年道路交通安全现状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总结了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对不同因素导致的道路交通安全运行问题进行了识别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道路交通安全预警体系和立体化应急响应体系。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汽车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1-08-16]
本报告综合描述了2016年中国汽车市场载货类商用车产销情况,按重型车辆、中重型车辆、轻型车辆、微型车辆等细分市场分析了2016年该市场的发展情况及变化趋势,剖析了载货类商用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宏观经济及产业政策方面预测了2017年载货类商用车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