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91.冀北承德盆地奥陶纪冶里组叠层石的发现及沉积环境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9-06-19]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冶里组中发现了叠层石,识别为雅库特叠层石Jacutophyton,颈状叠层石Collumnacollenia,卡塔夫叠层石Katavia f.和拟锥叠层石Paraconophyton,填补了区域上冶里组生物地层该项空白,丰富了奥陶纪生物地层内容。叠层石的形态特征说明其主要生长在潮下带中下部能量较低的环境中,有时转变成潮下带中上部能量较高的环境,可能代表了由下而上由深而浅的副层序模式。结合岩性岩相和基本层序分析,冶里组整体相序特征为:浅海陆棚相页岩→缓坡相含海绿石砂屑灰岩→潮下—潮间带亮晶生屑鲕粒砂屑灰岩、亮晶团块灰岩、叠层石灰岩→潮间带白云石化泥晶灰岩,构成向上水体变浅的沉积序列,推断冶里组沉积环境整体为浅海陆棚至潮间带环境。这一结论与根据冶里组岩性岩相及基本层序得出的沉积环境的结论吻合较好。
关键词:叠层石;;沉积环境;;冶里组;;承德盆地
-
1692.2017年黑龙江省石化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回顾及2018年展望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9-06-19]
2017年,黑龙江省石化工业规上企业360户,工业增加值、产值同比分别增长-4.0%、12.4%;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回升,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6.6亿元,同比增长15.9%,占全省投资的13.1%。2018年,预计原油产量同比减少5.6%,全省原油加工量同比减少4.8%,石油工业和石化工业的增加值有可能进一步降低。
关键词:石化行业;危险化学品;密集区;搬迁改造;化工园区;原油加工量;传统煤化工;煤化工项目;黑龙江省;
-
1693.印度信实公司炼油厂尾气裂解装置即将投产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9-06-19]
随着大型ROGC(炼油厂尾气裂解)装置投产,印度信实工业公司(RIL)完成了一项巨额石化投资项目,标志着该公司石化业务盈利能力和可持续性的转变。该项目耗资约150亿美元,是该公司在石化业务领域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投资,有可能使石化产值翻一番。这座世界上最大的ROGC装置,以该公司贾姆纳格尔两座炼油厂尾气为原
关键词:炼油厂;
-
1694.新疆东准噶尔金水泉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9-06-19]
新疆奇台县金水泉金矿床位于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成矿带上,夹持于清水-苏吉泉大断裂和卡拉麦里深断裂之间。前人仅对金水泉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做过简要介绍,有关成矿流体来源、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成矿年龄、矿床成因等方面的研究十分薄弱。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金水泉金矿床进行了详细的室内研究,包括岩矿鉴定、流体包裹体测试、稳定同位素分析、围岩蚀变元素迁移和热液锆石年代学研究,厘定了矿床的成因类型,初步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矿床产于中泥盆统一套低绿片岩相沉积-变质岩系中,含矿岩性为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及石英菱镁岩,矿床受卡拉麦里断裂带内NWW、NW向次级左行走滑断层控制。热液成矿作用也划分为3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石英脉(Q_2)为主成矿阶段石英脉。含金石英脉走向主体NWW向,倾向NE。金矿石类型包括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两类,深部以蚀变岩型金矿石为主。矿石结构主要包括结晶结构、交代结构以及压力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充填构造和交代构造。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和毒砂矿,含少量自然金、闪锌矿和黄铜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菱镁矿、滑石和绢云母,次为绿泥石、绿帘石等。硫化物颗粒较细,总体含量小于5%。金品位变化较大,最高可达十几g/t,自然金成色较高,集中于883~909。含矿热液使凝灰岩和超基性岩发生不同的交代蚀变,蚀变具有一定分带性。凝灰岩的蚀变类型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等,超基性岩的蚀变主要为硅化、菱镁矿化、滑石化和蛇纹石化等。成矿流体与凝灰岩的水-岩反应以及超基性岩在滑石-菱镁矿化时CO_2的大量消耗或逃逸,可能是该矿床中金沉淀的主要机制。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属中高温、低盐度的H_2O-CO_2体系,成矿流体的H-O同位素组成显示变质水特征。含金石英脉中热液锆石LA-ICP-MS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314.9±3.2Ma,表明金水泉金矿床形成于晚石炭世,该时期也是东准噶尔卡拉麦里金矿带重要的成矿时期。金水泉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控矿构造、赋矿围岩、围岩蚀变、矿物共生组合、成矿流体特征及来源、成矿时间等方面,均显示造山型金矿床的典型特征。
关键词:造山型金矿床;;围岩蚀变;;流体包裹体;;热液锆石;;卡拉麦里
-
1695.基于GARCH模型的A股市场波动研究与危机预警——以中国石化为例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9-06-19]
本文以中国石化公司2012年1月至2017年10月30日的股票交易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GARCH模型对中国石化股价的波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并结合Var值对其风险进行了预警。
关键词:股票交易;;GARCH(1,1);;波动性;;风险值
-
1696.大洋俯冲带绿泥石和蛇纹石的变形和地震波各向异性研究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9-06-19]
俯冲带相关的物质循环过程一直是国际地学界研究的热点,一般指俯冲板片与大洋沉积物俯冲进入地球内部,在脱水和熔融的过程中板片物质以流体或者熔体的形式向上迁移至岛弧底部,再通过岩浆作用返回地表。而古俯冲带中高压和超高压岩石的发现表明,俯冲带内部也存在逆俯冲的物质回流,低密度及低流变学强度的含水矿物被认为是导致物质回流的主要动力。另外,关于地幔楔地震波各向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俯冲带地幔楔剪切波快波分裂方向平行海沟,与传统二维地幔楔拐角流动力学模型预测结果矛盾,表明低温及富水地幔楔内部可能存在三维动力学过程或者内部物质的变形过程与常见弧后地幔变形方式不同。因此,含水矿物相关变形研究是研究俯冲隧道及地幔楔动力学过程的核心之一。本论文以含水矿物在俯冲带变形行为以及变形机制作为研究目标,以显微构造分析和高温高压实验方法为主要研究手段,对来自意大利阿尔卑斯造山带的Val Malenco蛇纹石化橄榄岩进行系统的变质和变形显微构造研究,同时对蛇纹石和绿泥石进行了轴向压缩和剪切变形实验研究进行对比分析,获得新认识如下:(1)系统阐明了Val Malenco地区蛇纹石化橄榄岩在阿尔卑斯造山带俯冲和折返过程中所经历的复杂变质变形过程。蛇纹石化橄榄岩样品保存有少量变形斑晶(Ol~P、Cpx~P)、重结晶矿物(Ol~R、Cpx~C(核部))、进变质成因矿物(Ol~C、Atg~C)以及交代溶解生长矿物(Ol~M、Cpx~C(边部)、Di、Atg~F)。辉石斑晶微量元素含量普遍偏低却富含流体迁移元素;辉石斑晶富水(340-598ppm);橄榄石及辉石斑晶晶内强变形并发育亚颗粒构造,启动多组在800-1000~℃常见滑移系;辉石斑晶内部出溶磁铁矿,且与辉石具有(100)_(Cpx)//(111)_(Mag)、(010)_(Cpx)//[-110]_(Mag)、[001]_(Cpx)//[-1-12]_(Mag)、[101]Cpx//[112]_(Mag)、(-101)_(Cpx)//(-1-11)_(Mag)的拓扑取向关系,指示其出溶温度为800-900~℃;辉石斑晶取向与周边粗粒单斜辉石极密具有良好继承关系,橄榄石斑晶与周边细粒橄榄石具有明显颗粒边界迁移特征;橄榄石斑晶自由位错定向排列,而周边细粒橄榄石位错密度较高且分布不均。这些特征表明Val Malenco超基性岩体经历地幔隐交代以及高温塑性变形,并伴随后期强烈动态重结晶过程。粗粒橄榄石发育良好三联点,无晶内变形特征,位错密度极低;橄榄石部分含有叶蛇纹石水峰,部分完全不含结构水;粗粒叶蛇纹石Al温度计算结果指示其形成温度为430-460~℃;粗粒叶蛇纹石富集As、Sb以及B等指示高温或者洋底蛇纹石化特征的流体迁移元素,同时富含高温下流体富集的Cu、Co元素。这些特征表明Val Malenco超基性岩体隆升至洋底蛇纹石化后,经历浅俯冲进变质过程,并变质形成粗粒橄榄石以及粗粒叶蛇纹石。细粒蛇纹石层内细粒橄榄石与细粒叶蛇纹石颗粒接触边界呈曲折弯曲状,且有孔隙存在;细粒橄榄石成分特征与粗粒橄榄石相同,且位错密度很低;细粒叶蛇纹石Al温度估算结果显示其形成温度为300-370~℃;单斜辉石斑晶存在典型压溶结构,形成橄榄石及透辉石;富橄榄石层粗粒单斜辉石包裹橄榄石,并发育港湾状结构、透辉石生长环带等;富橄榄石层透辉石集合体与橄榄石边界弯曲,常见橄榄石单晶被消耗肢解。这些特征表明Val Malenco超基性岩体在俯冲折返过程中发生沉淀溶解蠕变过程,形成细粒蛇纹石层以及透辉石。(2)提出在地幔楔富流体及低温条件下橄榄石可以通过溶解蠕变机制发育B型组构的新机制。富蛇纹石层的微粒橄榄石发育强形状优选方位及强B型组构,而橄榄石层橄榄石组构随机;微粒橄榄石成分、无位错特征与粗粒橄榄石一致;叶蛇纹石Al含量估算温度表明细粒橄榄石变形温度为300-370~℃。我们提出橄榄石通过各向异性溶解导致颗粒形成各向异性晶体形状,具有各向异性颗粒形状的橄榄石在同构造变形过程中颗粒发生旋转,导致溶解最慢的长轴[001]轴平行线理,溶解最快的短轴[010]轴垂直页理面,并在剪切作用下最终通过颗粒旋转及颗粒边界滑移发育B型组构。低温下通过溶解形成B型组构表明即使在低温富流体环境中,橄榄石仍然可以发育强B型组构。地幔楔剪切快波平行海沟地震波各向异性现象可以用低温蛇纹石化过程中橄榄石发育的B型组构解释。(3)提出叶蛇纹石受应变和应力作用可以通过沉淀蠕变机制发育[010](001)组构和[010](h0k)组构的新观点。蛇纹石层内叶蛇纹石发育强[010](001)组构,而晶内低角度边界旋转轴为[010]轴,表明[010](001)组构并不是位错蠕变导致。蛇纹石化过程也即为叶蛇纹石沉淀结晶生长过程。本文认为各向异性生长导致叶蛇纹石形成各向异性晶体形状(最长及最短轴分别为[010]、[001]),变形过程中的颗粒旋转最终导致叶蛇纹石发育[010](001)组构。橄榄石层内叶蛇纹石发育[010](h0k)组构,该组构也同样在其他地区低蛇纹石化的地幔楔样品中发现。本文认为与蛇纹石层交互产出的橄榄石层内部的高应力低应变环境对叶蛇纹石的生长有重要影响,导致叶蛇纹石生长速率发生微小变化,仅发育平行[010]轴的长轴,最终变形形成[010](h0k)组构。考虑到叶蛇纹石形成于富流体低温环境,这表明沉淀蠕变机制可能是叶蛇纹石常见的变形机制。因此,作为蛇纹石主要赋存区域,俯冲隧道以及地幔楔内部同样可能存在大量沉淀溶解蠕变过程,而具有更低粘度的沉淀溶解蠕变过程可能会对板楔解耦产生重要影响。(4)发现单斜辉石在沉淀蠕变机制下发育[001](100)组构,还可导致富橄榄石层内单斜辉石聚集产出,形成应变弱化。富橄榄石层内与应变相关的单斜辉石条带及单斜辉石囊状体内部单斜辉石发育强[001](100)组构,[001]轴极密与颗粒长轴分布一致。与应力相关的单斜辉石囊状体其[001]轴形成强极密,该极密分布与宏观线理并不相关,但与晶体颗粒长轴取向一致。本文研究表明该单斜辉石在低温条件下结晶生长形成。本文认为单斜辉石[001]轴优先生长发育为晶体的长轴,[100]轴生长最慢发育为晶体短轴,平行[001]轴的颗粒边界为低指数面边界。各向异性生长导致发育的低指数颗粒边界控制着颗粒最终的形状,在应力或者应变影响下并最终发育极密或者[001](100)组构。本文认为,单斜辉石[001](100)组构并不能作为可靠的指示低温滑移系启动证据。同时,造山带橄榄岩大量存在的流体交代现象,单斜辉石在沉淀溶解机制条件下发育强组构可以解释造山带常见的单斜辉石强组构而橄榄石弱组构现象。(5)首次在1-2.5 GPa和500-700~℃条件下建立起绿泥石的稳态流变方程?=e~(-27.2)σ~(4.1)exp[-((48830+11.51*P)/RT)],发现叶蛇纹石在高压稳定域内发生半脆性变形,且屈服强度大于绿泥石。幂流变方程应力指数表明绿泥石在该温压条件下通过位错蠕变调节变形;变形绿泥石显微结构观察发现绿泥石晶内发育大量扭折带,表明其通过塑性方式发生变形。本文叶蛇纹石变形研究结果与前人一致,至少在实验应变速率下,2 GPa、600-650~℃温压条件下,叶蛇纹石以半脆性方式发生变形。相同变形条件下,绿泥石屈服强度明显低于叶蛇纹石屈服强度。与橄榄石多晶集合体及洋壳榴辉岩相比,绿泥石流变学强度明显低于两者。因此推测,在俯冲带,俯冲板片与地幔楔之间的含绿泥石橄榄岩及绿泥石富集层可能会承担主要应变,从而导致板片与地幔楔发生解耦。(6)系统阐明了剪切变形条件下绿泥石与叶蛇纹石组构发育的规律,为俯冲带地震波各向异性特征提供了有力约束。剪切实验研究表明,随着温度增加,叶蛇纹石[010]轴在平行剪切方向逐渐形成弱极密;绿泥石[100]及[010]在平行剪切方向呈大圆环分布。绿泥石晶内变形分析表明,其变形形成以[001]轴为旋转轴的扭转颗粒边界以及对应启动滑移系分别为[100](001)、[010](001)和[hk0](001)的倾斜颗粒边界。高温条件下叶蛇纹石[010](001)滑移系的临界剪切应力最小,为最易滑移系;高温下虽然绿泥石有多个滑移系启动,但不同滑移系临界剪切应力差别不大。两种层状含水矿物在剪切变形环境下均发生塑性变形,说明层间滑移对其调节应变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含水矿物附着板片变形形成的强[hk0](001)组构可以解释某些大角度俯冲带地幔楔存在大延时地震波各向异性特征。
关键词:流变;;变形组构;;变形机制;;俯冲带;;绿泥石;;叶蛇纹石
-
1697.S石化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9-06-19]
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经济改革和市场化也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石化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也在持续调整经营方式,当然其在环境保护以及成本管理上也呈现出一些困难和机遇。石化行业是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除了通过不断改进生产流程来提高资源利用率,还需要建立有效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本文就S石化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优化石化行业的环境成本控制,进而为高污染行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本文以环境成本展开论述,通过总结、比较国内外学者对于环境成本控制的相关研究,了解环境成本控制研究的发展进程。以S石化企业为研究对象,从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三方面入手,对S石化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进行研究。首先,结合环境成本控制优化目标,在生态效率法的基础上,对S石化企业现有的环境成本核算进行改进,同时构建环境成本控制优化体系。其次,从环境成本确认、控制和评价三方面分析该体系运行的预期效果。最后,针对以上改进策略,提出保障措施,以确保S石化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优化体系的有效实施,最终实现S石化企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根据以上研究,对S石化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提出针对性建议,具体可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方面着手:制定环境成本控制优化体系,健全环境成本责任中心;测算环保支出和投资支出的“盈亏平衡点”,实施基于生态效率法的环境成本核算方式;完善信息披露,建立内部问责机制。通过分析运行效果可以发现,本文所构建的环境成本优化体系可以有效地改善S石化企业的环境成本核算和控制。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对S石化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对石化行业的企业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石化企业;;环境成本;;环境成本控制;;环境效益
-
1698.徐州大北望剖面寒武系海绿石成因及地质意义探讨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9-06-19]
以沉积岩石学、层序地层学、矿物岩石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选取江苏徐州大北望剖面寒武系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含海绿石层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剖面实测、岩石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定量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寒武系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海绿石成因展开研究,并在成因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海绿石的地质意义。在研究区馒头组—徐庄组识别出浅海碳酸盐潮坪和滨岸2种沉积相、3种亚相和3种微相,含海绿石灰岩层主要发育在低能泻湖与滩外斜坡环境,含海绿石砂岩层主要发育在高能浅滩与临滨环境。含海绿石层在三级层序中的发育位置集中为海平面相对较高的海侵体系域、凝缩段与高水位体系域。基于米级旋回理论,进一步识别并划分出9种含海绿石层典型沉积序列,序列中海绿石形态在镜下表现为颗粒状、胶团状与碎屑假象状。结合含海绿石层沉积环境、沉积序列、岩石学特征进一步建立了泻湖型、滩外斜破型、浅滩型、临滨型4种海绿石发育模式。综合成因机制、物质来源、成矿条件等方面探讨不同形态海绿石的成因:I型颗粒状海绿石为原地海绿石,形成于滩外斜破环境,以粉屑为母质,以大陆风化产物与石英、长石蚀变溶解为物源,遵循层状晶格与假形置换理论而形成;II型颗粒状海绿石为准原地海绿石,原生环境为泻湖浅部,以粪球粒与碳酸盐颗粒为母质,以颗粒绿化理论为成因机制,在原地演化成熟后被波浪、潮汐、风暴等搬运至异地;III型颗粒状海绿石为原地海绿石,形成于泻湖浅部,以粪球粒与碳酸盐颗粒为母质,演化遵循颗粒绿化理论;胶团状海绿石为原地成因,发育于泻湖环境,以大陆风化产物为物源,演化遵循自生淀胶理论;碎屑假象状海绿石为原地成因,形成于浅滩环境,以云母和退化云母为母质,以大陆风化产物及石英、长石蚀变溶解为物源,演化遵循层状晶格与假形置换理论。最后,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类型海绿石对指示沉积环境物理化学条件的意义,并认为含海绿石层可作为三级层序海侵体系域与高水位体系域的识别标志之一。
关键词:海绿石;;沉积环境;;发育模式;;成因机制;;地质意义
-
1699.西藏多玛地区地幔橄榄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9-06-19]
西藏多玛地区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发现该地区蛇绿岩超基性端元内存在两种类型的地幔橄榄岩,而地幔橄榄岩作为蛇绿岩套中的最底部的组成单元,通常被认为是了解上地幔深部信息的重要的载体,对其岩石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化蛇绿岩形成构造背景的研究,因此本文以多玛地幔橄榄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而探讨地幔橄榄岩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为班公湖-怒江新特提斯洋的构造演化提供进一步的制约。本文采集的地幔橄榄岩均发生较强的蛇纹石化作用,样品主要由强蛇纹石化橄榄岩和蛇纹岩组成。前人研究表明,发生蛇纹石化作用的地幔橄榄岩依然保留着原岩大部分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而可以通过其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去分析岩石的形成演化历史。依据Yb-Ti图解和重稀土分配形式图估算岩石的部分熔融程度,强蛇纹石化橄榄岩原岩部分熔融程度为17%~20%,而蛇纹岩原岩部分熔融程度大于25%。依据全岩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发现两种地幔橄榄岩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Ba、U、Pb、Sr等)和轻稀土元素(LREE)的同时,高场强元素(Zr、Nb、Hf等)同样具有轻微的正异常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为原岩在经历了部分熔融过程后又受到了俯冲带流体/熔体的交代作用导致的。经研究认为,在MgO相关图解和Yb相关图解中,可以明显的区分出多玛地区强蛇纹石化橄榄岩具有明显的深海橄榄岩(MOR型)的特征,并在后期遭受了俯冲带的改造作用,原岩为俯冲相关型橄榄岩。而多玛地区蛇纹岩具有明显的地幔楔型橄榄岩的特征,结合尖晶石成分图解判断其原岩为具有弧前性质的地幔楔型橄榄岩。两种不同构造环境形成的地幔橄榄岩后期均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蛇纹石化过程,最终伴随着古大洋的闭合而残存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通过前人对班怒带蛇绿岩的研究表明,班怒带在早-中侏罗纪普遍存在洋内俯冲事件(~187Ma-163Ma)。而本文研究表明多玛地区地幔橄榄岩可能属于同一时期的洋内俯冲背景形成的,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制约和数据支持。
关键词:多玛地区;;地幔橄榄岩;;弧前环境;;洋内俯冲;;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
1700.曹妃甸规划获批 重点发展炼化一体化、高附加值项目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9-06-19]
【本刊讯】(记者赵晨光)《曹妃甸石化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获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4月18日,记者从基地所在地—曹妃甸化学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了解到,该基地发展目标是打造世界一流、大型、现代化的临港石化产业基地。作为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曹妃甸石化基地一直备受业界关注。河北省政府在对该《规划》的批复中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重点发展炼化一体化、产业链和高附加值项
关键词:炼化一体化;高附加值;石化产业;曹妃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