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 篇
7614 篇
377810 篇
8607 篇
7618 篇
64 篇
1521 篇
27 篇
33481 篇
24171 篇
7103 篇
80 篇
207 篇
244 篇
75 篇
96 篇
97 篇
154 篇
339 篇
790 篇
[综合,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农、林、牧、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22-01-19]
本文首先指出了中国林业生态扶贫取得的重要成效,如提升生态扶贫支撑保障能力、定点扶贫产业项目成功落地等。其次,指出林业生态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如林业生态扶贫的财政支持力度有待提高、扶贫方式有待改进等。最后,本文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保证和巩固林业生态扶贫发展成果,如重视林业生态扶贫相关人才培养、组建林业生态扶贫队伍,继续加强推进退耕还林,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和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等。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综合,农、林、牧、渔业] [2022-01-19]
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具有代表性的林业协会,如中国林业生态法制促进会、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林业产业工会的发展情况、主要职能与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作用;其次,本文认为目前林业行业协会在进行行业自我监管、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等方面促进了产业发展。行业协会应从吸收科技要素、引导产业布局优化、加快林业改革创新、积极建言献策和扩大服务能力方面,促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农、林、牧、渔业,综合] [2022-01-19]
本文首先介绍了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基本情况;其次,分析了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管理模式,通过设立“管理局—管理站”两级管理体系,组建三支人才队伍,明确权责划分,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与当地政府实行人员交叉任职;再次,说明了建立其试点的具体做法,如坚持依法治园,建立公园治理新体系,加强生态管护,开展特许经营,壮大绿色产业等;最后,总结了其试点成效,如创建行政管理新体制等。
[金融业] [2022-01-18]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农村逐步走向现代化,农资法律体系逐渐健全,农资经营管理要求更为严格,使得农资经营面临的责任风险愈加凸显。为有效规避农资经营责任风险,并保障因农资经营者指导过失而受损的农户能够及时得到赔偿,防止农资纠纷事件持续恶化,开发设计一款农资经营责任保险尤为重要。通过分析开发该款保险产品的意义以及其在市场需求、政策及法律等方面的可行性,运用保险学的相关原理对农资经营责任保险的保险责任等条款予以说明,同时又针对现实情况提出了发展该款保险产品的相关建议。
[金融业] [2022-01-18]
中国证监会2022年系统工作会议昨日召开。会议总结2021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了2022年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作了题为《坚持稳字当头深化改革攻坚奋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工作报告。
[金融业] [2022-01-18]
大卫•哈维的城市地租理论为理解房地产金融化的内生性及其背后的地租与土地所有权作用,提供了一种供给侧的分析视角。该理论系统诠释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城市地租的基本判断,指明房地产金融化积累是通过营造建成环境、刺激需求竞争、加强供给阶级垄断,从而创造并占有更多城市地租,并将其转化为利润。哈维区分了带来城市地租的资本循环与收入循环,揭示出房地产金融化积累的实质是对社会价值的再分配。这种价值转移是对劳动者财富的掠夺,加重了剥削;不仅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甚至还会进一步演变为经济社会危机。从中汲取理论启示,应当结合需求侧状况,着力推进房地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防止我国房地产过度金融化,促进房地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金融业] [2022-01-18]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条前无古人、独树一帜之路。在伟大建党精神指引下,百年红色金融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各个历史时期承担了不同的重大历史使命。从百年红色金融史看,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有以下五个特征。
[金融业] [2022-01-18]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强调,要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这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要素市场等基础性改革,加大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和金融监管的力度,以此为抓手,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融业] [2022-01-18]
地方金融控股企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业态,加快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并成长为地方金控公司对于有效服务地方实体经济意义重大。本文综合考虑我国实际情况后认为,发展地方金控公司助力实体经济要从典型引路、改革赋能、拓宽布局三方面着手。
[制造业] [2022-01-18]
在世界各国制造业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提升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能止步不前,更不能倒退。稳定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应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奋勇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