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碳”目标下钢铁企业绿色创新联盟网络的结构演化研究
来源:科技与管理 发布日期:2023-03-15
以“双碳”目标实现为背景,挖掘2014—2021年与钢铁上市企业联合申请的绿色专利数据,按三年时间窗划分6个时期,运用Ucinet构建各时期钢铁企业绿色创新联盟网络,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索网络的整体结构和核心节点的演化特点。研究发现:钢铁企业绿色创新联盟网络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紧密度不够、流动性较强;钢铁企业绿色创新联盟网络的小世界特性逐步凸显;宝钢股份在6个时期网络演化中均处核心地位,产学研联
-
关于钢铁企业绿色创新绩效评价体系的探讨与应用——以A企业为例
来源:财政监督 发布日期:2023-03-15
当前,环境污染问题仍然突出,钢铁行业作为工业的重要领域,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也是污染物排放大户。可见,作为高耗能、高污染的钢铁行业更需要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绿色创新以应对环境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了鼓励企业绿色创新,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措施,以保障企业研发需求。钢铁企业绿色创新的效果如何,成为我们思考的关键。因此,为了客观评价企业绿色创新效益,本文从经济效益、创新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四个维
-
新形势下钢铁企业成本管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营销界 发布日期:2023-03-10
钢铁企业是我国的重要企业,无论何时,其发展都备受关注。在新形势下,钢铁企业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依旧,在某些领域其地位堪称独一无二,例如制造业、建筑行业等。制约钢铁企业发展的因素较多,成本管控属于主因之一,若成本控制不佳,会对企业的整体收益造成重大影响。为了在新形势下构建出钢铁企业的科学发展计划,本文特以“新形势下钢铁企业成本管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题展开综合论述。
-
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怎么破?
来源:中国冶金报 发布日期:2023-03-1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要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调要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由“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到在此基础上增加“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不仅意味着当前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已由偏重强个体的单点发力
-
基于绿色价值链下钢铁企业成本控制思考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发布日期:2023-03-10
随着我国基建和房建市场的不断扩张,对钢铁材料的应用需求也越来越大,钢铁产业一直是我国重要的重型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钢铁企业在生产运营阶段,普遍会出现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尤其是在当今社会背景之下,各个国家的能源耗损明显增多,对于钢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与此同时,现阶段全球环境污染问题也相对严重,雾霾引起全球人民的关注,人们逐渐开始关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共存。要想实
-
数字时代,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来源:河北日报 发布日期:2023-03-03
去年年底,工信部公布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名单,河北津西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津西股份”)的“钢后生产运营管控能力”项目榜上有名。 钢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工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传统钢铁产业与新兴数字技术碰撞,会
-
当前我国钢铁企业集团管控的模式探析
来源:福建冶金 发布日期:2023-03-01
近年来,根据提升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的迫切需要,很多钢铁企业快速向集团化方向发展。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对管控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建立与企业相适配的管控模式是优化集团化管控能力的基础,本文针对当前钢铁企业集团管控模式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合理选择、应用管控模式并予以保障提出了一些建议。
-
智能矿山建设实践
来源:创新世界周刊 发布日期:2023-03-01
当前,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矿山建设已成为矿山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矿业公司秉承“首钢为首”的创新基因,以“现场无人化、操控集约化、管理智慧化”为目标,前瞻性地开展数字矿山向智能矿山转型的探索与研究,创新构建了“智能采矿、智能选矿、智能运输、智慧管理”四大平台,形成36条智能矿山企业标准,为国内矿山企业发展智能矿山提供了“首钢方案”。
-
某钢铁企业石灰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和环保对策措施
来源:福建冶金 发布日期:2023-03-01
本文介绍某钢铁企业石灰窑的建设环境和生产工艺,分析总结该类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应重点关注的要点,并介绍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
钢铁企业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建设经验介绍
来源:太阳能 发布日期:2023-02-28
为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作为降低钢铁企业电力资源消耗的创新实践,在充分研究了青岛市太阳能资源条件的基础上,以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的厂区屋顶为依托,开发、建设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该项目总装机容量为23 MWp,选用385 Wp单晶硅光伏组件,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光伏发电系统自发电就地升压,可并入电网直接使用。按照25年运营期计算,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