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T企业缘何盯上汽车产业?
来源:汽车纵横 发布日期:2021-04-15
ICT企业即信息通信企业,国内以华为、中兴为代表。随着汽车产业与ICT产业深度融合,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正在成为人类社会新的革命性发展引擎,其影响远远超出两个行业本身。近年来,在汽车产业内的人都有一种感觉,似乎BBA(奔驰、宝马、奥迪)不吃香了,现在追捧的豪华品牌是特斯拉、蔚来等新势力企业。实际上,不只是BBA,丰田、大众、通用、福特等这些老牌汽车制造商的市值都远不如特斯拉、蔚来高。
-
蔚来“缺芯”停产 汽车产业面临结构性转型
来源:中国工业和信息化 发布日期:2021-04-15
芯片短缺和蔚来临时停产的背后,其实是汽车产业结构性转型的问题。缺芯危机,或启动汽车工业的供应链变革。供应链层面的压力如影随形,汽车工业需要对供应链风险"穿透式"管理。2021开年以来,在全球汽车产业面临"缺芯"的背景下,中国汽车公司普遍也不轻松,蔚来汽车最先在供应链压力之下宣布"停产5天"(主要涉及合肥江淮汽车工厂)。
-
国企创新活力缺失?这些解决之道可以借鉴——以汽车行业为例
来源:国企 发布日期:2021-04-05
几年前,清华大学汽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显君教授,以汽车行业为例,著文阐述国有企业创新活力的问题。如今,国企很多政策有了一定调整,国企改革力度也远胜当时。但重温此文,依旧能为我国国有企业特别是为国有汽车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一些借鉴。(囿于篇幅,本刊有删改)
-
柳州市汽车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研究
来源:时代汽车 发布日期:2021-04-05
本文针对柳州市汽车产业创新集群出现的增速缓慢、带动效应差、科研水平不高等问题,利用其产业专业化程度高等优势,把汽车产业升级与创新生态系统相结合,构建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并认为柳州市汽车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的关键点在于提升创新主体水平,打通要素流通的关键脉络,提升内部软实力。
-
“两会”究竟传来哪些关于汽车产业的声音?
来源:汽车与配件 发布日期:2021-03-15
全国"两会"素来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当仁不让地引发诸多热点话题。那么,2021年的"两会"究竟传来哪些关于汽车产业的声音?笔者在此摘录各家之言以供大家参考。"两会"期间,不少来自汽车界的代表委员公布了议案、提案和建议,他们的建言献策不仅透露出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也将影响整个产业的变革方向,进一步促进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
紧握汽车产业重大战略契机,坚持奋斗,砥砺前行
来源:上海汽车 发布日期:2021-03-10
"十四五"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各个重要领域当中,由于新能源汽车关乎到未来的产业主动权、技术竞争力和能源安全战略,当仁不让成为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发力方向。
-
汽车产业物流供应链这样来造就
来源:中国储运 发布日期:2021-03-01
我国汽车物流行业的区域分布主要受到汽车生产企业区域分布的影响,目前已经形成了东北汽车物流集群、京津汽车物流集群、武汉汽车物流集群、上海汽车物流集群、广州汽车物流集群、重庆汽车物流集群六大汽车物流集群。从各区域的汽车物流产业客户分布来看,东北汽车物流产业集群以一汽集团为核心;京津冀汽车物流产业集群以北汽、天津一汽为中心;武汉汽车物流产业集群以东风汽车为中心;上海汽车物流产业集群以上汽集团为中心;广州
-
浅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与发展调查研究
来源:内燃机与配件 发布日期:2021-02-28
新能源汽车比较于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具有环保节约资源、政府政策和帮助了消费者省钱省力等优点,但现阶段来说,仍然有诸多类似于车辆生产技术和成本的问题阻碍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由此可见,目前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不仅要通过团体的努力改善自身的生产技术,打造高质量低成本的新能源汽车,才能消除眼前的阻碍,实现产量。相信在未来,新能源汽车一定会符合大众的口味。
-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实证研究——以电动汽车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制定为例
来源: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发布日期:2021-02-28
本文以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为背景,从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出发,阐述了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建设对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性。通过对当前电动汽车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总结了课程主要存在的不足。运用产教融合理念,从"学生本位"、"职业能力提升"以及"企业参与的过程性考核"三方面,提出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电动汽车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改革策略。在课程标准改革策略的基础上,新编制电动汽车构造与维
-
新冠肺炎疫情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应对举措
来源:科学管理研究 发布日期:2021-02-20
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全球大流行疾病,对世界经济社会带来重大冲击。当前,疫情持续传播,深刻影响全球汽车产业。从全球汽车产业链、企业经营状况、汽车市场风险3个方面系统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采取的多项政策,从汽车行业、企业两个维度阐述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提出6个方面的应对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