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60例临床分析
来源:北方药学 发布日期:2023-01-05
目的:探讨采取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在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重症NRDS患儿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成实验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每组患儿均30例。两组患儿均采取基础干预措施,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机械通气的干预,实验组则是在基础干预同时采取机械通气干预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两组干预前
-
盐酸氨溴索辅助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发布日期:2023-01-01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经盐酸氨溴索辅助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收治的104例ARDS患者,其中机械通气治疗48例(对照组)、盐酸氨溴索辅助机械通气治疗56例(联合组)。对比两组治疗后7 d临床疗效、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合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R值均降低,联合组较对照组更低(P<0
-
膈肌收缩速度联合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研究
来源:中国医刊 发布日期:2023-01-01
目的 分析膈肌收缩速度联合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蛋白(albumin,ALB)比值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价值与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8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机
-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机械通气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中国妇幼保健 发布日期:2023-01-01
目的 分析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机械通气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旨在优化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1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83例PPHN患儿资料,患儿资料完整,统计患儿治疗72 h后机械通气治疗失败情况;采集患儿基线资料,包括性别、早产、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母亲剖宫产、母亲羊水污染、并发症、出生时体质量及治疗前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
-
预防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中集束化护理的应用
来源:基层医学论坛 发布日期:2022-08-15
目的 评价将集束化护理应用于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预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解放军第九六四医院2018年11月—2020年2月收治的92例机械通气患者参与研究,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集束化护理。观察2组患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气管切开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肺炎发生率为6.52%、气管切开发生率为8.70%,明
-
机械通气患者质谱激光病原学检测气管导管末端病原菌的特征分析
来源:检验医学与临床 发布日期:2022-08-14
目的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导管末端病原菌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2020年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共105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所有患者入院时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及合并症(高血压病、糖尿病等),计算并记录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记录导管留置原因及留置时间,随访患者并
-
护士与ICU机械通气患者沟通行为观察研究
来源:护理学杂志 发布日期:2022-08-05
目的 观察机械通气患者与护士沟通接触行为,为深入理解和帮助机械通气患者与护士有效沟通接触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15例ICU机械通气患者,通过现场观察和全景视频录像结合的方式收集护患沟通接触行为。现场观察记录机械通气患者与护士沟通接触类型与沟通内容,结合视频使用沟通互动行为量表评估机械通气患者与护士沟通接触行为质量。结果 现场观察与视频观察均255 h,共编码记录护患沟通接触过程755次,其中护士发起
-
以指南为基础的气道内吸引集束化护理策略在NICU有创机械通气早产儿中的应用
来源:齐鲁护理杂志 发布日期:2022-08-05
目的:探讨以指南为基础的气道内吸引(ETS)集束化护理策略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有创机械通气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1日~7月31日收治的139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ETS护理;将2020年8月1日~2021年6月30日收治的162例早产儿作为观察组,采用以指南为基础的ETS集束化策略。比较两组气道内吸引时、吸引后5 min疼痛程度、机械通气时间及堵管和痰块发生情
-
机械通气中氢吗啡酮与芬太尼应用效果比较
来源:中国药业 发布日期:2022-08-05
目的 比较氢吗啡酮和芬太尼在机械通气中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氢吗啡酮组(H组)和芬太尼组(F组),各30例。H组患者予氢吗啡酮2~8μg/(kg·h),F组患者予芬太尼0.5~2.0μg/(kg·h),均持续静脉泵入镇痛,观察48 h。结果 与用药前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后2,4,8,12,16,24,48 h的
-
骨骼肌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来源:中国医刊 发布日期:2022-08-01
目的 探讨胸部CT单一层面影像上测量的骨骼肌指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因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8年12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86例因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的AECOP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