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种镇静药物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比研究
来源: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发布日期:2015-04-01
目的比较常用四种镇静药物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机械通气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选取急性有机磷中毒机械通气患者84例随机平均分成4组,分别按药品说明书和相关专业指南给予静脉泵入地西泮、咪达唑仑、丙泊酚、右美托咪定镇静。按Ramsay分级法评估镇静效果;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各项生化指标。结果镇静后4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及平均动脉压都出现降低的情况,且与镇静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
-
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及心理护理
来源:内蒙古中医药 发布日期:2015-03-30
机械通气是在于改善患者的通气与换气功能,为治疗赢得时间,帮助患者顺利渡过危重期。本文从病人的监测到人工气道的护理及心理护理几个方面,探讨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各面监测及心理方面的调节对患者康复的积极作用。
-
机械通气下早产儿心排血量的准确性研究
来源: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发布日期:2015-03-28
目的评估超声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监测仪(ultrasound cardiac output monitor,USCOM)用于机械通气下早产儿测量CO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同时使用USCOM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ECHO)测量40例机械通气下早产儿生后24 h内的CO,采用Bland-Altman及直线相关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测
-
大承气汤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山东医药 发布日期:2015-03-27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ALI/ARDS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机械通气、抑酸及灌肠治疗,观察组加用以大承气汤为主方的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7 d后腹内压、平均气道压、C反应蛋白、血肌酐及氧合指数。结果两组治疗前腹内压、C反应蛋白、血肌酐水平、氧和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急诊机械通气方式的选择
发布日期:2015-03-26
~~
-
机械通气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山西医药杂志 发布日期:2015-03-25
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是患者在无原发心、肺、肾疾病情况下,由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颅内压增高引发急性肺水肿[1]。引起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原因有颅脑损伤、脑炎、脑出血等,而对于小儿而言,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往往会使得小儿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并进一步继发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病变,造成患儿的死亡[2,3]。临床主要表现为早期出现呼吸困
-
应用修改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正在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抑郁状态
来源:临床急诊杂志 发布日期:2015-03-23
目的:修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使之适用于正在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抑郁状态的评估。方法:ICU医生、护士分别采用修改的HAMD对50例正在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抑郁状态进行评估,与脱机后患者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医生、护士采用修改的HAMD对患者抑郁状态评估结果与患者采用SDS的自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一致性。以SDS评估
-
集束化护理在矽肺伴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
来源: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发布日期:2015-03-2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矽肺伴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矽肺晚期伴有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的5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选择2010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同科室同类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2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病死率低于对照组
-
8例机械通气且口腔分泌物过多患者的护理体会
来源:大众科技 发布日期:2015-03-20
文章针对使用呼吸机且口腔分泌物过多的患者,为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口腔感染,采用一次性组合式吸痰管持续吸引口腔分泌物及口腔冲洗,取得良好疗效。
-
持续声门下吸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 发布日期:2015-03-20
目的探讨持续声门下吸引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是否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将外科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225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9例和对照组116例,观察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对照组采用常规人工气道护理方法 ,分析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VAP发生率分别为16.5%和27.6%(P<0.05),呼吸机使用时间分别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