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行机械通气密闭式吸痰护理效果分析
来源:福建医药杂志 发布日期:2015-04-2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是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短期内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气喘较平时明显加重,咳大量黏稠脓痰,可伴有发热等表现。而需要行机械通气的AECOPD患者常常合并呼吸衰竭,通常为感染所致,常为革兰阴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吸痰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最直接方法、能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持肺泡通气、防止肺部感染加重的主要措施。
-
PICCO监测技术在严重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山东医药 发布日期:2015-04-24
目的探讨脉搏轮廓持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技术在严重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严重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34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经口气管插管辅以机械通气,根据PICCO监测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72 h的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Pa O2/Fi 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脏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
-
无呼吸系统感染的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管道系统适宜的更换周期分析
来源:现代诊断与治疗 发布日期:2015-04-23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50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时间超过72h的痰培养阴性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别在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后24、48和72h等时间点对出入气管道结合位置、出气侧和入气侧冷凝瓶等采样进行细菌培养鉴定。结果本次研究共采样450次,共培养出103株细菌,包括89株革兰阴性杆菌,其中有28株(27.18%)鲍曼不动杆菌,13株(12.62%)非发酵糖杆菌,12株(11.
-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发布日期:2015-04-23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78例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护理,比较2组血气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H值、Sa O2、p(CO2)、p(O2)等血气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HMGB1/TLRs信号通路在大鼠机械通气肺损伤中的作用
来源: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发布日期:2015-04-23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TLRs)信号通路在大鼠机械通气肺损伤(VILI)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3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组)不行机械通气,保留自主呼吸;高氧流量组(HN组)氧流量7 L/min;小潮气量机械通气组(LV组)潮气量7 ml/kg;大潮气量机械通气组(HV组)潮气量30 ml/kg。通气4 h后处死动物取肺组织,HE染色观察各组肺组
-
修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以试用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观察
来源:临床急诊杂志 发布日期:2015-04-21
目的:修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使之适用于正在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焦虑状态的评估。方法:分别采用修改后的HAMA对50例正在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焦虑状态进行评估,与脱机后患者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修改后的HAMA对患者焦虑状态评估结果与患者采用SAS的自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有一致性。以SAS评估结果为标准,修改后的HAMA对患者有无焦虑的评
-
ICU实施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机械通气意外拔管率的探究
来源: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发布日期:2015-04-20
目的:探讨ICU实施品管圈活动(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对机械通气意外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3年12月入住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ICU中心的气管插管患者120例,在此期间,对患者进行QCC管理。另外选取此前半年内在该院ICU中心气管插管患者120例,患者未接受QCC管理。比较QCC管理实施后和实
-
高龄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使用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
来源:中国医药指南 发布日期:2015-04-20
目的总结高龄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机械通气的护理经验。方法对8例高龄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使用机械通气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未发生因气道阻塞或其他原因而造成的意外拔管,未发生因伤口感染而致的其他并发症。结论通过采取正确有效的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措施,可以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声门下冲洗联合吸引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来源:中国医药指南 发布日期:2015-04-20
目的观察间歇性声门下冲洗联合吸引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100例气管切开急性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气管切开套管,进行常规气管切开气道护理;观察组采用声门下可冲洗、吸痰的气管切开套管,在常规气道护理的基础上,间歇行声门下滞留物的冲洗、吸引,比较两组患者VAP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VAP发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俯卧位机械通气优质护理效果分析
来源:临床护理杂志 发布日期:2015-04-20
目的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优质护理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我院NICU治疗的ARDS新生儿90例,均采用相同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儿均接受俯卧位机械通气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观察两组通气30min、60min动脉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