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氧苄氨嘧啶在黏土矿物上的吸附解吸机理
来源: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发布日期:2021-12-27
以高岭土和蒙脱土为吸附剂,选用Na~+和L-赖氨酸(Lys)作为共存组分,通过批实验探究了不同赋存形态的甲氧苄氨嘧啶(TMP)在黏土矿物上的吸附/解吸特征。结果表明:TMP在高岭土和蒙脱土上的吸附均在24 h内达到平衡。蒙脱土对TMP的吸附动力学特征会受到溶液中H+竞争吸附与TMP赋存形态的影响,在p H较低时(如p H=3.0时)尤为明显。TMP在黏土矿物上的主要吸附机理为阳离子交换、静电吸引和
-
功能季铵盐改性蒙脱土吸附刚果红染料
来源:化工环保 发布日期:2021-12-24
以1,3-双[二(2-羟乙基)十二烷基溴化铵]丙烷(12-3-12(OH))对钠基蒙脱土(Na-Mt)进行插层改性,制备了有机蒙脱土(OMt)。采用FTIR、XRD和SEM等方法对用不同改性剂用量改性的OMt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吸附剂用量和体系pH对OMt吸附刚果红(CR)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了其吸附规律。表征结果显示:OMt表面有明显的褶皱,层间空隙随着改性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OMt作为吸附剂去除水
-
磁性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对水中Pb(Ⅱ)的吸附
来源:化工环保 发布日期:2021-12-23
以铅离子为模板离子、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偶氮二异丁腈为交联剂和引发剂、稀盐酸为洗脱剂,采用微波辅助反相乳液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磁性离子印迹聚合物(MIIP),通过SEM、FTIR、XRD和BET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水中Pb(Ⅱ)的吸附。在初始质量浓度60 mg/L、溶液pH 6、吸附温度303 K、吸附时间60 min的优化条件下,MIIP对Pb(Ⅱ)的吸附量可达107 mg/g。MII
-
聚乙烯亚胺改性聚苯胺/氧化石墨烯对Cr(Ⅵ)的吸附性能
来源:化工环保 发布日期:2021-12-22
采用聚乙烯亚胺(PEI)对聚苯胺/氧化石墨烯(PANI/GO)进行改性得到PEI-PANI/GO,通过XRD、FTIR、BET和SEM技术对PEI-PANI/GO进行表征,并考察了PEI-PANI/GO对溶液中Cr(Ⅵ)的吸附性能。表征结果显示,PEI-PANI/GO材料以介孔为主,比表面积为35.12 m~2/g,孔体积为0.098 24 cm~3/g。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0 ℃、体系pH为
-
Fe_3O_4@SA/GO凝胶球的制备及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
来源:环境工程学报 发布日期:2021-12-17
以海藻酸钠为骨架,结合Fe_3O_4及氧化石墨烯制备了Fe_3O_4@SA/GO复合凝胶球。采用SEM、FT-IR、XRD、VSM等对制备的材料进行了表征分析,并且考察了Fe_3O_4@SA/GO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Fe_3O_4@SA/GO凝胶球空隙较多,表面含有丰富的羧基、羟基等含氧官能团;材料磁性能良好,饱和磁化强度达到了17.88 emu·g~(-1),具有超顺的磁性;在2
-
脉状和砂状金红石的可浮性差异及机理研究
来源:金属矿山 发布日期:2021-12-17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考察了在油酸钠捕收剂体系中脉状和砂状金红石的可浮性差异。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检测、接触角测定、Zeta电位测定、红外光谱测定以及浮选溶液化学计算,对脉状和砂状金红石可浮性差异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脉状和砂状金红石可浮性差异较大,砂状金红石可浮性优于脉状金红石。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砂状金红石表面钛、铝等金属元素相对含量更高,这说明砂状金红石表面有更多的活性位点,更利于
-
页岩干酪根吸附规律的分子模拟研究
来源: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发布日期:2021-12-16
页岩气是以CH_4为主赋存在有机质页岩的非常规天然气,其中的吸附气是页岩气后期产量的主要来源,因此,研究页岩的吸附机理对页岩气开发有重要作用。利用Ⅱ型(混合型干酪根,来源于浮游生物)干酪根分子建立Ⅱ型干酪根模型,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和分子模拟方法研究CH_4在Ⅱ型干酪根中的微观吸附行为和机理,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该模型,并进一步探究了孔径、温度和压力对吸附行为的影响。研究取得的认识如下:(1)孔径越大,
-
壳聚糖/生物炭复合材料对Cr离子的吸附性能
来源:应用化工 发布日期:2021-12-16
通过浸渍法制备不同负载量的壳聚糖/杏壳生物炭(C-ABC)和壳聚糖/椰壳生物炭(C-CBC)复合材料。利用SEM和XPS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分析,研究复合材料对电镀废水中Cr等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壳聚糖/生物炭形成了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大量表面官能团和表面电荷的复合材料。C-ABC和C-CBC对Cr(Ⅵ)的吸附量分别达到了1.621 mg/g和1.615 mg/g,去除率达到了97.3%和96.9
-
岸滤系统对氨氮的吸附作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发布日期:2021-12-15
岸滤系统对水质的净化作用是傍河取水过程中水质安全的重要保障.哈尔滨第一水源地为典型的松花江傍河水源地,本文以其岸滤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吸附批实验分析不同深度含水层介质对氨氮的吸附去除特征,并研究了氨氮初始质量浓度、温度、pH等对含水层介质吸附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含水层介质对氨氮的吸附作用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受化学作用控制;随深度增加,含
-
石油树脂废水污泥资源化及对磷的吸附性能
来源: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发布日期:2021-12-15
石油树脂废水污泥属于危险废物,通过污泥主要成分分析,提出污泥资源化途径,研究其对磷的吸附条件及效果。结果表明,石油树脂废水污泥含有较多的苯、萘、茚、薁、烯烃、烷烃等石油类污染物,污泥经600℃煅烧后,减量化程度达到82.5%,得到以γ-Al_2O_3为主的吸附材料;煅烧污泥对磷的最佳吸附条件:吸附时间为90min,振荡强度为180 r/min,pH为4,初始磷质量浓度为12.5 mg/L,煅烧污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