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热点
  • 氨基修饰磁性蒙脱土对水中As(Ⅴ)的吸附特性研究

    来源: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发布日期:2022-01-20

    为解决粉末蒙脱土使用后难以泥水分离以及材料吸附能力较差等问题,通过共沉淀法制备Fe_3O_4@蒙脱土复合材料,并通过氨基修饰磁性蒙脱土(N-Fe_3O_4@MT),研究了初始pH、投加量、共存离子、吸附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N-Fe_3O_4@MT去除As(Ⅴ)的影响,探讨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特征。通过元素分析、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
  • 复合凝胶球对水中结晶紫的吸附特性

    来源:印染助剂 发布日期:2022-01-20

    以海藻酸钠(SA)、玉米秸秆生物炭(BC)、壳聚糖(CTS)为原料制得复合凝胶球(SA/BC/CTS),利用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初步表征其结构。以结晶紫为吸附对象,考察染料溶液pH、吸附剂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和染料初始质量浓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SA/BC/CTS的孔隙率高,官能团丰富;在吸附剂质量浓度为6 g/L、结晶紫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pH为6、温度为30
  • 负载二氧化锰的磁性蔗渣炭对铅离子的吸附

    来源: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发布日期:2022-01-20

    采用沉淀煅烧—水热法制备了负载二氧化锰的磁性蔗渣炭(MnO_2@Fe_3O_4@SCBC),并通过XRD、FT-IR等对吸附剂进行表征,证明二氧化锰成功负载在Fe_3O_4@SCBC上。探究了吸附剂质量、初始溶液pH等对MnO_2@Fe_3O_4@SCBC吸附Pb~(2+)的影响,同时,比较研究了Fe_3O_4@SCBC和MnO_2@Fe_3O_4@SCBC对Pb~(2+)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结
  • 光助MIL-101(Fe)活化过氧化氢氧化洛克沙胂及同步吸附生成的砷酸根

    来源:中国环境科学 发布日期:2022-01-20

    采用铁基金属有机框架(MIL-101(Fe))在模拟太阳光下活化过氧化氢氧化降解ROX—吸附去除生成的砷酸根.结果表明,光助MIL-101(Fe)(250mg/L)活化氧化剂H_2O_2(1.0mmol/L)体系可在120min内实现95.27%的ROX去除率,反应过程中形成的无机砷酸盐(As(V))会吸附在MIL-101(Fe)的表面,最终从溶液中实现84.14%的总砷去除率,主要活性氧形态·O
  • 多乙烯多胺改性磁性壳聚糖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对Cu~(2+)的吸附性能

    来源: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发布日期:2022-01-19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多乙烯多胺(PEPA)改性壳聚糖磁性复合材料PEPA-CS/Fe_3O_4。通过红外(IR)、热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复合材料进行结构表征;并对复合材料吸附溶液中Cu~(2+)性质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吸附时间、吸附温度、pH值、初始浓度和重复使用次数对吸附性能的影响;讨论了复合材料吸附Cu~(2+)的动力学、热力学性质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当p
  • 液氮冻融对煤体孔隙演变和吸附行为的影响研究

    来源:煤矿安全 发布日期:2022-01-19

    为探究液氮冻融对煤体孔隙结构和吸附行为的影响,采用低温氮气和二氧化碳吸附法对冻融前后煤样孔隙结构进行表征,并开展了不同冻融次数下甲烷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冻融后煤样的滞后指数HI降低,孔隙系统的连通性得以改善,有利于煤中气体的运移;2~100 nm孔隙在冻融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一些孔隙演变为比自身孔径更小甚至小于2 nm的孔隙;冻融后微孔孔径分布发生了变化,微孔孔容和微孔吸附量增加;随着液氮处
  • 不同部位梧桐生物质炭对水溶液中镉吸附的机理

    来源:环境化学 发布日期:2022-01-19

    为了探究梧桐不同部位废弃物所制备的生物质炭(皮、枝、叶)对Cd~(2+)的吸附效率和稳定修复的机理,以此为园林废弃物炭化利用在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实验室模拟法,通过高温煅烧法制备梧桐不同部位生物质炭,采用元素分析仪、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BET)、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及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IR)等技术研究不同反应时间、重金属浓度和溶液
  • 负载ZnO的赤泥吸附剂对刚果红的吸附试验研究

    来源:湿法冶金 发布日期:2022-01-18

    研究了用赤泥(RM)负载氧化锌(ZnO)制备新型吸附剂RM-ZnO并用于从刚果红(CR)染料中吸附去除刚果红,通过分析形貌、元素组成、晶体形态及官能团和化学键,探讨了吸附机制,并通过试验考察了RM-ZnO对刚果红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在温度25℃、中性条件下,RM-ZnO对刚果红的平衡吸附量达305.17 mg/g,吸附效果优于纯ZnO吸附剂;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
  • 冬小麦叶角质层组分对菲和芘的吸附及影响

    来源: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发布日期:2022-01-18

    冬小麦叶面吸收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途径内在机制及影响因素尚不清晰。本研究采用化学分离法将冬小麦叶角质层分为7个不同组分,通过比较不同角质层组分对菲和芘吸附的影响,揭示角质层分离组分的组成和结构对菲(Phenanthrene,PHE)和芘(Pyrene,PYR)吸收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冬小麦叶角质层中除可提取脂质蜡质外,还含有丰富的
  • 微塑料吸附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来源:环境化学 发布日期:2022-01-18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在全球环境介质中普遍存在,其存在可能会影响传统有机污染物的分布、迁移和环境归趋.微塑料本身具有强疏水特性和较大的比表面积,使其能够有效地吸附有机污染物并将其输送到生物体内,从而改变微塑料潜在的环境风险.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主要受二者自身的理化性质,及溶液pH、温度、盐度、溶解性有机质和老化作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从微塑料的基本特性、与有机污染物的作用机
首页  上一页  ...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