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 [2023-12-22]
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000861.CSI)发布于2019 年5 月16 日,以国资委下属 央企上市公司为待选样本,综合评估其在企业创新和盈利质量方面的综合情况, 选取较具代表性的100 家上市公司股票作为样本股,以反映较具创新活力的央企 上市公司在A 股市场的整体表现。
[金融业] [2023-12-22]
1)国际层面,中美联合声明支持2030 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争取到2030 年 各自推进至少5 个工业和能源等领域CCUS 大规模合作项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基加 利修正案》已获155 国批准;港交所与北京绿色交易所签署推动绿色金融及可持续发展 合作协议;2)国家层面,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力现货市 场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国家建立煤电 容量电价机制;CCER 配套制度三文齐发,自愿碳减排市场启动在即;中央金融工作会议 释放重要信号: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国家能源局:推动将生物柴油纳入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机制;国家发改委等五部 门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国务院批复《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 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八部门“支持民营 经济25 条”重磅发布:支持民营企业注册发行绿色债券、碳中和债券、转型债券。3) 地方层面,《上海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条例(草案)》征求公众意见;《济南市减 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印发;我国首个露天煤矿排土场碳汇造林项目通过CCER 第 三方审定;国家电投和大唐集团旗下控排企业100%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配 额清缴;广东证监局:强化碳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服务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着力点;45.2 元/吨!浙江省贻贝“海洋蓝碳”首拍。
[建筑业] [2023-12-22]
本周景气度改善的领域主要在信息技术和金融地产。上游资源品中水泥价格持续改 善,原油价格震荡下行。中游制造领域,新能源产业链和光伏价格指数继续下跌, BDI 指数较大幅上行。消费服务领域生猪养殖亏损扩大,延续去化逻辑。信息技术中 10 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降幅继续收窄。金融地产领域中商品房成交环比继续上 行,我国天然气价格持续上涨。11 月PMI 略有放缓,呈现复苏中的波动态势,同时 行业间分化明显。推荐关注景气持续改善的水泥等部分资源品和电子等TMT 领域, 景气度较高或边际改善的汽车、专用设备、电机和医药制造业以及房屋建筑业、建筑 安装装饰等。
[综合] [2023-12-22]
从必要性看,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速,会出现实体经济低迷、资本市场不振、社 会情绪焦虑的负向循环,经济金融社会难以稳定,信心难以提振。有必要将2024 年的经济增速目标维持在2023 年的水平,即“5%左右”。 从可能性看,2024 年是疫后的第二年,疤痕效应逐渐消退,扩大总需求、放松 供给约束、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地方政府活力,稳住房地产这个牛鼻子, 中国有可能实现5%乃至更高的经济增速。
[综合] [2023-12-22]
在年度展望上篇《变革与机遇之"变”》一-“资产之变”一童,我们探讨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本篇,我们首次尝试 A+人工远股融合模式,依大用"人工为主、A1 为辅”、“人工为、AI为主"构建了新指数组合与个股精选组合·打通从宏想至个股的信递路径。
[金融业] [2023-12-22]
2024 年银行二永债净融资预计约6622 亿元。我们先依据现有数据推算 2023 年五大行资本充足情况,进而得出23 年五大行需要净融资二永债 5975 亿元。然后通过假设计算24 年五大行资本充足情况,进而得出24 年 五大行二永债需要净融资二永债3642 亿元。最后我们再根据五大行二永债 存量占全市场的比重就可以推算出24 年所有银行二永债净融资约6622 亿 元。
[金融业] [2023-12-22]
2023Q3 披露业绩预告的292 家公司景气度为77.4%,同比-12.88%。2023 年11 月 官方制造业PMI49.4(前值49.5),非制造业PMI49.3(前值50.1)。2023 年11 月 万得全A 指数0.35%,市场成交额回落。从PB 分位数来看,截至2023 年11 月30 号,万得全A 的PB 分位数为2.39%,市场整体估值上升。 中信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23-12-22]
兵器集团旗下积淀悠久的导控龙头。北方导航是兵器集团下属企业,主要 业务以“导航控制和弹药信息化技术”为主,涵盖导航与控制、军事通信、智 能集成连接三大领域。公司以导航控制、弹药信息化系统、短波电台和卫 星通信系统、军用电连接器等领域的整机、核心部件为主要产品,是以军 品二三四级配套为主的制造型企业。2022 年公司处置了哈尔滨北方专用车 股权,剥离非核心业务,进一步聚焦主业,持续提升数智制造能力,全力 推进提质增效,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公司近几年营收总体呈高速增长态势, 2022 年以及2023 年前三季度营收的同比下滑主要是受到了需求释放节奏 的影响,随着公司客户机构各项调整到位,公司有望从四季度开始逐步恢 复高速增长。
[综合] [2023-12-22]
全球和中国都处于周期性和结构性的双重拐点,多期叠加的复杂性加大了宏观政策应对的难度和挑战。 中国经济呈现“波浪发展,曲折前进”的态势,在化解宏观风险过程中,逐步建立长效机制。从全球各 国经验来看,经济增长在新旧动能切换过程中的下行风险会显著上升,这需要更为积极的宏观政策来为 经济转型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全球经济增长低迷导致企业层面资本开支意愿低迷,重大科技突破未能 启动新一轮康波周期。基于人口规模、经济发展、科技研发、制造业能力等全方位的大国优势,中国有 望引领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第六轮康波周期。在此过程中,国有企业部门做大做优并有望成为中国经济 转型的重要推动力。相对于全球日益上升的不确定性,中国在统筹安全和发展的大框架下,通过“去风险”和“促改革”来加大自身的确定性,以“内在确定性”来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金融业] [2023-12-22]
近期M2-M1 缺口增大的现象,引发了各界对于金融空转问题的关注,也使得 部分投资者担心是否会对货币政策形成掣肘,导致资金面继续收紧。然而经过 分析,我们认为存款定期化和居民赎回理财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背后反 映了实体投资回报率偏低的问题,而想要扭转市场悲观预期,仍需要货币与财 政协同发力。我们认为未来货币政策仍将维持稳中偏松的取向,后续政策工具 箱或仍有扩充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