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23-02-09]
从短期看,受季节性因素和疫情反复影响,2022 年12 月制造业PMI 继 续下降,11 月地产销售投资和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环比走弱,金属切 削机床、工业机器人产量和叉车销量增速也有所回落,显示制造业短期需求 和景气度有所承压。不过,11 月份我国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仍保持今年4 月 以来的回升态势。我们认为,短期疫情扰动不会改变我国制造业中长期复苏 趋势,且随防疫政策变化,以及稳增长政策发力、基建投资维持高强度,通 用自动化行业需求料将持续回暖。此外,随着地产支持政策力度不断加大, 行业供需两端也有望逐渐好转,叠加低基数、出口高景气等因素,挖掘机、 装载机等工程机械销量也有望维持增长。此外,我国光伏、动力电池终端需 求维持景气,相关产业链各环节投资热度不减,推动光伏设备和锂电设备行 业业绩仍有望维持较快增长。综上,我们维持机械行业“增持”评级。建议 关注机床工具、自动化设备、工程机械、锂电设备、光伏设备等细分板块。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23-02-09]
国际油价与天然气为主的大宗原料价格处于震荡下行区间,2023 年 1 月成本端压力或减小。成本端,大多数大宗化学品成本与原油天然气价 格联系紧密。2022 年原油、天然气价格都经历了剧烈波动。2022 年四季 度,欧洲天然气价格需求转淡,全球天然气价格下跌;全球紧缩周期来临, 原油价格也趋于震荡下行。我们预计2023 年1 月的整体能源价格预计处 于震荡下行区间,化工企业成本端压力将普遍减轻。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3-02-09]
本周(23.01.02-23.01.08)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创业板指、传媒板 指分别上涨2.2%、3.2%、3.2%、2.1%。 本周板块内个股涨幅前三新文化(30.5%)、ST 中昌(21.7%)、ST 三 五(18.6%),后三生意宝(-13.3%)、ST 北文(-12.2%)、祥源文化 (-7.0%)。 本周海外传媒板块内个股涨幅前三知乎(43.1%)、有道(41.4%)、 映客(28.9%),后三乐享集团(-29.3%)、微盟集团(-1.1%)、滴 滴出行(0.0%)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023-02-09]
2022 年 12 月中证军工下跌 5.2 11 月下跌 6.1 跑 输 上证综指 3 .2 ppt 跑 输 沪深 300 指数 5.7 ppt ;跑 输 创业板指 5 .2 ppt 。 2 022 年,军工板块走出深 V 行情 1~4 月经历较深回调, 5~7 月持续走强 8~10 月较为震荡 11~12 月 再次 回调 。 展望 2 023 年 1 月, 我们认为 ::“日历效应 或失效, 军工板块调 整基本结束, 当前配置机会正好 。 推荐 “制导装备、 航空 发动机、航空装备”三 条主线 和 “信息化、新材料”两个赛道 尤其 持续重点推荐 制导装备和 航空发动 机产 业链 ,优选 有 国产化替代 逻辑 和平台型公司, 同时 建议关注主机厂 治理改善 、 军贸需求变化 等 。
[房地产业] [2023-02-09]
2023 开年,监管部门密集发声,释放积极信号,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 势头得到实质性扭转,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事关金融市场稳定和宏观经济发展全 局。供给侧来看,多部委相继表态,通过信贷、债券、股权多种方式综合协同, “三箭连珠”,执行层面的可操作性大幅提升,有力提振了房地产行业信心;需 求侧来看,5 年期LPR 连续下调,地方政府“因城施策”引导合理住房需求,包 括优化“认房认贷”标准,下调首付比例及按揭利率,发放购房补贴等。政策利 好频发,供给侧信用风险出清,促需求实质性升温,疫情管控优化,供需回暖可 期,资本市场关注度提升,投资建议关注三条主线:1)看好核心城市土储充裕、 信用优势显著、品牌优秀的龙头房企未来市占率与ROE 率先提升,建议关注保利 发展、招商蛇口、中国金茂、中国海外发展等;2)看好先发布局多元赛道、注重 运营升维、第二增长曲线经营性现金流稳定增长的房企,建议关注万科A/万科企 业、龙湖集团、新城控股等;3)关注存量资产资源丰富、质地优异、管理高效的 房企未来运用REITs 提高资产回报率,建议关注华润置地、上海临港等。
[房地产业] [2023-02-09]
投资策略:地产板块迎来开门红,在内部、外部环境都向好的情况下,行 业信心和基本面将进一步回暖,活下来的优质房企估值将进一步提升。我 们首选“有钱有地有人”的国央企地产物管,推荐绿城中国、越秀地产、 建发国际、华润置地、中海物业、保利物业,近期股权激励落地的越秀服 务值得关注;短期市场风险偏好度提升,我们更关注自身改善空间更大的 优质民企,推荐新城发展、旭辉永升、宝龙商业、新城悦服务、融创服务。
[综合] [2023-02-07]
制造业订单恢复强于生产,供给侧限制大于需求端 1 月份制造业PMI 在疫情达峰的背景下如期反弹,产需均有回复且需求强于生产,产成品库存在供给限制下仅小幅上行,原材料类购进价格明显上升。疫情的快速达峰除了带来需求的环比回升外,也缓和了供给端的瓶颈:雇员的逐步恢复助力生产上行,配送时间也有所加快,不过制造业供给端目前受到的压制大于需求端,是未来改善的重点。需要注意(1)1月内需环比改善更多是环比修复而非全面复苏,53%的企业依然表示需求不足,短期新订单扩张会受限制;(2)私人部门预期逐步改善、部分超额储蓄释放和消费政策使上半年需求复苏概率较高,进一步带动生产。
[综合] [2023-02-07]
12 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继续大幅改善,一方面税收收入超季节性增长,主要源自出口退税的大幅减少,通过动用以前年度结转资金予以退税,全年实际出口退税额并不低;另一方面非税收入延续高增,12 月同比增速达44.4%;支出端,增速显著放缓,继续向卫生健康、社保领域倾斜。整体来看,收入显著回升、支出放缓带动下,全年收支进度基本匹配,收支不平衡压力明显缓和。向前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引下,2023 年财政加力提效,中央政府政策空间打开,地方债务压力掣肘加杠杆。一方面,“财政加力提效”意味着基调持续积极,赤字率或有所上调;另一方面,“财政可持续、债务风险可控”,意味着地方政府加杠杆空间有限,新增债务规模难以大幅上行,将依赖于特别国债、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可选项,补充基建资金。
[综合] [2023-02-07]
2023 年1 月31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 年1 月PMI 数据,制造业PMI50.1%,前值47.0%;非制造业PMI 54.4%,前值41.6%。
[综合] [2023-02-07]
制造业PMI 回升超预期。1 月制造业指数重新回到临界点以上,高于市场预期。五项分类指数较上月均有所改善,其中生产、需求及物流配送回升明显,一方面疫情第一轮高峰已过,对经济的短期扰动减弱,另一方面春节假期刺激消费需求,带动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