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6247 篇 当前为第 510 页 共 625

报告分类:中文技术报告 检索词:1

  • 5091.富含12-MTA的嗜碱芽孢杆菌X1的鉴定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农副食品加工业] [2014-04-15]

    12-甲基十四烷酸(12 - MTA,anteiso - C15∶0)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以重度盐碱土中分离的产芽孢细菌X1为研究对象,通过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和表型特征确定其分类地位,通过细胞裂解、脂肪皂化、盐酸催化的甲酯化和萃取等步骤制备X1菌体总脂肪酸甲酯衍生物,GC - MS分析其组成,结合称重法测定X1菌体总脂肪酸甲酯衍生物净重.结果表明:菌株X1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成员,其16S rDNA相似性数据显示其为芽孢杆菌属内的一个新种.GC - MS分析确定X1菌体主要含有iso-C14∶0、C14∶0、iso-C15∶0和anteiso - C15∶0 4种脂肪酸,其中anteiso - C15∶0(12 - MTA)比例占到X1菌体总脂肪酸含量的76.2%,含量占X1菌体干重的4.47%.
    关键词:芽孢杆菌;脂肪酸;12-甲基十四烷酸;抗肿瘤
  • 5092.丙泊酚和异氟醚对颅内肿瘤患者抗炎性因子的影响

    [医药制造业] [2014-04-15]

    目的:观察丙泊酚、异氟醚对颅内肿瘤患者抗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4、IL-10及IL-13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颅内肿瘤手术患者106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和异氟醚(I)组各53例,P组采用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3~6 mg/L,I组使用1% ~2%的异氟醚持续吸入,2组术中均按需静脉给予芬太尼和维库溴铵,并于手术结束前5 min分别停止丙泊酚输注和异氟醚吸入.2组均于麻醉诱导前(T0)、术后0h(T1)、24 h(T2)和48 h(T3)各时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IL-4、IL-10和IL-13水平.结果:P组和I组比较,T0、T1时,IL-4、IL-10和IL-13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T2时,P组IL-10和IL-13的水平均高于I组(均P<0.01);T3时,P组IL-4、IL-10和IL-13的水平均高于I组(均P< 0.01);P组、I组患者血清IL-4、IL-10和IL-13的水平自T0~T2时逐渐上升,T3时均较T2时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较异氟醚吸入可更好地增强颅内肿瘤患者术后抗炎性水平,这可能是丙泊酚较异氟醚发挥脑保护作用强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脑肿瘤;二异丙酚;异氟醚;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3;丙泊酚
  • 5093.黏附分子L1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医药制造业] [2014-04-15]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L1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检测66例GIST、10例平滑肌肿瘤、6例神经鞘瘤及14例正常肠壁组织中L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胃肠道间质瘤中L1蛋白及mRNA的表达率分别为57.6%(38/66)和83.3% (3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1在不同侵袭危险性GIST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1在GIST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平滑肌肿瘤及正常肠组织中的表达(P<0.01),与其在神经鞘瘤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1表达在GIST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L1可作为GIS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指标.
    关键词:神经细胞黏附分子L1;胃肠肿瘤;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胃肠道间质瘤
  • 5094.X100级管线钢焊接粗晶区微观组织预测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014-04-15]

    采用Gleeble3500热-力学模拟试验机,研究了在不同焊接热循环条件下,X100级管线钢焊接粗晶区组织形态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X100级管线钢焊接粗晶区组织主要有粗大的粒状贝氏体、贝氏体铁素体和马氏体.当焊后冷却速度低于2℃/s时,焊接粗晶区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当焊后冷却速度为2~5℃/s时,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当焊后冷却速度高于5℃/s时,粗晶区开始出现马氏体组织.
    关键词:X100级管线钢;热模拟;粗晶区;微观组织
  • 5095.Wnt通路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抑制小鼠毛细胞凋亡的作用

    [医药制造业] [2014-04-15]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抑制小鼠毛细胞凋亡作用的调控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新生小鼠耳蜗基底膜.在分别含有正常对照培养波(A组)、0.5 mmol/L庆大霉素(GM)(B组)、0.5 mmol/L GM+1 ng/mL IGF (C组)、0.5 mmol/L GM+1 ng/mL IGF+5μg/mL wif(D组)、0.5 mmol/L GM+1 ng/mL IGF+ 10 μg/mLwif(E组)、0.5 mmol/L GM+1 ng/mL IGF+ 15μg/mL wif(F组)的成分中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及固定.应用TUNEL法观察各组耳蜗毛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法观察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 B组耳蜗毛细胞经刺激后,细胞凋亡数量及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较A组明显上升(P<0.01),C组耳蜗毛细胞经IGF刺激后,细胞凋亡数量及Caspase-3mRNA和蛋白表达较B组明显下降(P<0.01),应用Wnt阻断剂(wif)后D、E及F组细胞凋亡数量及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较C组升高,其中F组升高显著(P<0.01).结论 IGF可能通过激活Wnt通路抑制毛细胞凋亡.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Caspase-3;毛细胞;凋亡
  • 5096.磷脂和硫酸肝素对αs1-酪蛋白淀粉样纤维沉淀形成的影响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4-15]

    利用ThT荧光分析法、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圆二色光谱检测αs1-酪蛋白形成淀粉样纤维沉淀(Fibril)的动力学过程,优化了其形成条件,研究了Fibril形成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αs1-酪蛋白在65℃高温下,pH=5~5.4的范围内,加热144 h以上,可以形成Fibril.在此过程中,αs1-酪蛋白的二级结构由α螺旋构象向β折叠构象转变.甘油磷酸胆碱D6PC可以显著地促进αs1-酪蛋白Fibril的形成,并呈浓度依赖性,说明一定条件下蛋白质可能与细胞膜的磷脂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从而导致酪蛋白二级构象的转变.硫酸肝素对αs1-酪蛋白形成Fibril无影响,说明硫酸肝素对蛋白质二级构象的影响作用因蛋白质的不同而不同,与不同蛋白质的Fibril形成机制相关.
    关键词:αs1-酪蛋白;淀粉样纤维沉淀;磷脂;硫酸肝素;ThT荧光分析法;αs1-Casein;Amyloid fibril;Lipid;Heparin sulphate;ThT assay
  • 5097.抗利尿激素及SSR149415对大鼠母婴分离模型空间认知能力的影响

    [医药制造业] [2014-04-15]

    抗利尿激素(vasopressin,VP)主要在下丘脑的室旁核和视上核合成,经神经垂体分泌进入循环系统,分泌量取决于血浆渗透压和血容量。VP神经元向其他脑区都有投射,尤其是边缘系统,包括中隔及海马系统。已有文献报道VP及其代谢产物可以调节海马的theta节律,易化记忆过程。
    关键词:
  • 5098.环保型防沾色剂DM-1574

    [纺织业] [2014-04-15]

    探讨环保型防沾色剂DM-1574在棉织物和涤棉织物染色,以及棉织物印花工艺中的防沾色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防沾色剂DM-1574具有良好的防沾色性能,对染料的上染具有抑制作用,在用量为1 g/L的条件下,防沾色性等级可达到5级,皂洗性能优良.
    关键词:皂洗;防沾色剂;性能;应用;soaping;anti-staining agent;property;application
  • 5099.TNF-αsi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TNF-α及IL-1的影响

    [医药制造业] [2014-04-15]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小干扰RNA(siRNA)真核表达载体对胶原性关节炎(CIA)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构建TNF-α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并注射CIA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空载体组、TNF-α-siRNA1组和TNF-α-siRNA2组,每组6只,各组分别尾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pGFP-V-RS空载体、TNF-α-siRNA1真核表达载体和TNF-α-siRNA2真核表达载体。另设6只未造CIA模型只注射PBS的大鼠为空白组。于注射后1、5、9和13 d采血,ELISA检测血清中IL-1的变化;注射后13 d处死大鼠,RT-PCR检测TNF-α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注射第1、5、9和13天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的表达水平高于空白组(P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RNA;小分子干扰;白细胞介素1;关节炎;实验性;疾病模型;动物;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RNA;small interfering;interleukin-1;arthritis;experimental;disease models;animal
  • 5100.氨基酸羟胺钒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对PTP1B酶的抑制活性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4-15]

    合成了2种羟胺氧钒配合物——缬(亮)氨酸羟胺氧钒,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PTP1B酶筛选模型评价了它们及相关配合物的PTP1B酶抑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这2种配合物同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中心钒原子与7个配位的氮氧原子形成扭曲的五角双锥构型,进而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晶体结构.这2种配合物对PTP1B酶都表现出抑制活性,亮氨酸羟胺氧钒在浓度为20μg/mL时对PTP1B酶的抑制率达到90.51%.
    关键词:氨基酸羟胺氧钒配合物;晶体结构;PTP1B酶抑制活性
首页  上一页  ...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