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61.Na+-K+-ATPaseα1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和表达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为了解Na+-K+-ATPase a1基因的分子结构及其在建鲤盐度调控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采用同源克隆和末端快速扩增(RACE)的方法分离克隆了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Na+-K+-ATPase α1基因全长cDNA,得到3 397 bp的全长cDNA,包括3 081 bp的开放阅读框(ORF),232 bp的5’末端非编码区(UTR)以及219 bp的3’末端非编码区(UTR).对推测的该基因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和系统分析显示:建鲤与其他鱼类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为90.22%~95.52%,与斑马鱼(Danio rerio)相似度最高(95.52%),与虱日鱼(Chanos chanos)相似度偏低,其次是平鲷(Rhabdosargus sarba)、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底鳉(Fundulus heteroclitus)、黑鲷(Acanthopagrusschlegelii)、马苏大马哈鱼(Oncorhynchus masou)和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与大两洋鲑(Salmo salar)的相似度最低(90.22%),与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和人(Homo sapiens)的相似度分别为89.62%和89.51%.以上结果表明,不同物种间的Na+-K+-ATPase α1基因的氧基酸序列极为保守.用实时定量PCR (RT-PCR)检测该基因在建鲤鳃,肾、肠、肝、脑和脾的相对表达量,其中脑最高,其次是鳃、脾、肾、肠,肝最低,这表明脑、鳃和脾是建鲤Na+-K+-ATPaseα1基因主要的表达器官.本研究旨为进一步探索建鲤的盐度调控机制奠定分子基础.
关键词:建鲤;Na+-K+-ATPaseα1;克隆;序列分析;组织表达
-
4862.1,2代马尾松林土壤不同形态铝含量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分析1,2代马尾松林地土壤pH值和不同形态铝含量.结果表明:土壤pH值随林龄增加和连栽而下降;交换性铝和可溶性铝含量均随林龄增加和连栽而增加;腐殖酸铝和有机络合态铝含量随连栽而降低;单聚体羟基铝和酸溶无机铝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且对土壤酸化影响不大.
关键词:马尾松;连栽;铝形态;pH
-
4863.哌嗪嘧啶类CCR4拮抗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4-05-15]
基于对已报道的CCR4拮抗剂的构效关系分析,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哌嗪嘧啶类化合物.采用细胞趋化抑制实验测试了合成化合物的体外活性,其中化合物8a的活性优于目前报道的活性最好的化合物BMS-397;在小鼠鼻炎模型中,化合物8a以极低的剂量达到了布地奈德(鼻炎临床治疗药物)的治疗效果.采用毛细管电泳法测得化合物8a与CCR4 N端40肽的结合常数为(3.6179±0.5976) ×104 L/mol.
关键词:CCR4拮抗剂;CKLF1;TARC;MDC;过敏性炎症;CCR4 antagonists;Chemokine-like factor 1 (CKLF1);Thymus and activation regulated chemokine (TARC);Macrophage-derived chemokine (MDC);Inflammatory disease
-
4864.2000~2010北京大气重污染研究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14-05-15]
根据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公布的大气污染数据及气象部门公布的气象资料,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空气污染指数大于200的大气重污染做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大气重污染可分为静稳积累型、沙尘型、复合型以及特殊型4个类型,2000~2010年各类型发生次数分别为69、53、23、6次.从季节分布看,北京大气重污染主要集中在春季和秋冬季,其中春季以沙尘型为主,而秋冬季大部分为静稳积累型.从年际变化看,21世纪初期沙尘天气活跃,造成了北京大气重污染的高峰期,2003~2005年大气重污染有所回落,2006年受沙尘天气明显增多及大规模奥运建设的共同影响,北京大气重污染再次出现明显峰值;2007年北京沙尘天气明显减少,但静稳积累型重污染相对突出;2008年奥运减排措施效果显著,全市静稳积累型重污染降至历史最低,其后则呈缓慢上升趋势.大气重污染既呈现区域共性,也受局地环境影响.定陵站大气重污染全部为沙尘型;近年来随着首钢的减产、搬迁,石景山区古城站大气重污染明显减少;而受周边大规模城市建设影响,奥体站大气重污染表现相对突出.
关键词:北京;大气重污染;静稳积累;沙尘
-
4865.糖尿病心肌病与miR-1/miR-206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表达的关系
[医药制造业] [2014-05-15]
目的 探讨糖尿病心肌病与miR-1/miR-206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量之问的关系.方法 C57BL/6小鼠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心肌肥大模型,两个月后,取心脏组织,采用Real-Time PCR检测糖尿病心肌病相关基因心房钠尿肽(ANP),B型尿钠肽(BNP),转录共激活因子(P300)和IGF-1以及miR-i/miR-206表达.结果 在糖尿病心肌病小鼠模型中,糖尿病心肌病相关基因ANP、BNP、P300、IGF-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同时miR-1/miR-206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糖尿病心肌病小鼠miR-1/miR-206以及IGF-1的表达有显著变化,表明在糖尿病心肌病发病过程中可能是由miR-1/miR-206通过调控IGF-1的表达起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心肌病;心肌肥大;miRNA;IGF-1
-
4866.PA44-180飞机起落架系统常见故障分析
[通用设备制造业] [2014-05-15]
针对PA44-180飞机在近三年的使用维护中出现的各类起落架系统故障,按照系统各组成部分对其分类,详细分析故障原因和排故方法,并给出故障原因分布表以及该系统的检查重点.
关键词:起落架系统;故障分析;PA44-180飞机
-
4867.超细硫酸钡对等规聚丁烯-1力学性能的影响*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4-05-15]
比较了5种等规度不同的等规聚丁烯–1的拉伸性能,并以性能较好的等规度为98%,熔体流动速率为0.5 g/10 min的等规聚丁烯–1为例,研究了两种不同粒径的超细硫酸钡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超细硫酸钡298–BT质量分数为7%时,等规聚丁烯–1的缺口冲击强度由49.25 kJ/m2提高到58.44 kJ/m2。通过观察超细硫酸钡粒子形态及其在等规聚丁烯–1中的分散状况及材料断面形态,发现粒径较小的硫酸钡在聚丁烯–1中容易发生团聚,合适的粒径有助于提高聚丁烯–1的缺口冲击强度。
关键词:聚丁烯-1;超细硫酸钡;力学性能;分散性能;polybutylene-1;ultrafine barium sulfate;mechanical property;dispersion performance
-
4868.胃癌组织中S-100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医药制造业] [2014-05-15]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S-100蛋白的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预后以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1例胃癌标本、17例正常胃黏膜标本中的S-100阳性细胞(S-100+ DC)进行检测.结果 S-100+ DC在胃癌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P<0.05).S-100+ DC的表达率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无关(P>0.05).结论 胃癌微环境中S-100+ DC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参数密切相关.S-100蛋白的表达水平可评价DC在肿瘤组织中的浸润程度,以此可观察肿瘤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估计肿瘤的转移、预后等情况.
关键词:S-100蛋白;树突状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胃癌
-
4869.甲硫氨酸维B1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功能的保护作用
[医药制造业] [2014-05-15]
目的 研究梗阻性黄疸(0J)大鼠内毒素血症(ETM)、肝功能的变化及甲硫氨酸维B1(MVBt)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对ETM、肝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结扎大鼠胆总管建立OJ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MVB1组、STS组及MVB1与STS联合(M-S)组,每天腹腔注射相应剂量药物,于2,6,10和14 d测定血浆内毒素(E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并观察大鼠死亡率与14 d时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TS、MVB1与M-S组各检测指标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M-S组与STS组、MVB1组比较,各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1);光镜下,MVB1组、STS组病理变化程度较对照组轻;M-S组肝细胞灶状坏死少见,肝小叶结构尚清楚,肝窦变窄,未消失,少量炎细胞浸润.结论 MVB1与STS能抑制血浆ETM与高胆红素血症,改善内毒素性肝损害,二者联合应用表现出更有效的抗ETM与护肝作用.
关键词:甲硫氨酸维B1;丹参酮ⅡA磺酸钠;梗阻性黄疸;内毒素血症;高胆红素血症
-
4870.白介素-18对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浸润的CD4+T细胞子集的影响
[医药制造业] [2014-05-15]
目的 探讨白介素-18(IL-18)影响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浸润的T细胞子集变化的机制.方法 以HepG2细胞在裸鼠皮下接种,形成人肝癌皮下移植瘤的同时,以不同剂量IL-18分为4组治疗,4组分别腹腔注射IL-18 0.75,1.00,1.25,0(模型组)μg(0.1 mL)/只,治疗4周,另设正常对照组.观察肿瘤的生长速度和瘤体大小的变化.4周后处死取肿瘤组织和脾组织,免疫磁珠阴选组织中CD4+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肿瘤组织及脾组织中IL-17 +/IFN-γ-CD4+T(Th17细胞)、IL-17-/IFN-γ+CD4+ T(Th1)和IL-17 +/IFN-γ+CD4+T细胞的变化.结果 HepG2细胞株建立了裸鼠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IL-18抑制人肝癌皮下移植瘤的形成及转移,治疗时间越长剂量越大,抑制效果越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肿瘤组织中Th17和IL-17 +/IFN-γ+ CD4 +T细胞浸润数目增加,Th1细胞降低,与脾组织中一致,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给IL-18后,随着剂量的增加,Th1细胞增加,IL-17 +/IFN-γ+ CD4+T细胞和Th17细胞浸润数目降低,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结论 IL-17+/IFN-γ+CD4+T细胞数目在裸鼠移植瘤及其脾组织中增加,可能是在肿瘤环境中,促进其向Th17细胞分化;IL-18通过诱导IFN-γ的生成促进Th1细胞的生成,呈正反馈效应抑制肿瘤的增殖和转移.
关键词:白介素-18;BALB/c裸鼠;Th17细胞;HepG2细胞;Th1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