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48251 篇 当前为第 4446 页 共 4826

检索词:1

  • 44451.尼龙11/空心玻璃微珠复合材料流变行为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2-15]

    采用XLY-Ⅱ型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尼龙(PA) 11/空心玻璃微珠(HGB)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结果表明,PA11/HGB复合材料熔体为假塑性流体,呈现出剪切变稀的行为.随HGB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表观黏度和粘流活化能总体上增大,这表明复合材料熔体对温度敏感性较大.
    关键词:PA11;空心玻璃微珠;流变行为
  • 44452.蓝花楹JaCBF1转录因子片段的序列分析及耐寒性功能验证

    [农、林、牧、渔业] [2013-12-15]

    CBF类转录因子是调控植物冷害应答反应的关键因子.从蓝花楹中克隆到一个457 bp CBF类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其编码142氨基酸的片段,并与多个物种CBF1基因序列高度同源,且具有CBF家族的AP2核心结构域,因此将其命名为JaCBF1.原核表达的结果显示此基因片段编码16 kDa的蛋白,表达分析结果显示JaCBF1于低温条件下在蓝花楹根、茎、叶中有差异性转录.Southern杂交结果揭示JaCBF1在蓝花楹基因组中存在至少2个拷贝.通过脓杆菌介导方法将JaCBF1异源转录到拟南芥中,荧光共聚焦显微照相结果显示其编码的蛋白质定位于细胞核,冷处理实验发现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耐冷性得到了显著提高,表明此新片段具有CBF类植物耐冷因子的典型功能.
    关键词:蓝花楹;CBF;转录因子;诱导型表达;耐寒性功能;Jacaranda acutifolia;CBF;transcription factor;induced expression;chilling resistance
  • 44453.解读DSD酸新标准HG/T2279-2011

    [纺织业] [2013-12-15]

    介绍了新颁布的DSD酸化工行业标准HG/T 2279-2011与原标准HG/T 2279-2000的主要差异:增加了能更好体现DSD酸内在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DSD酸纯度、铁离子的质量分数及潮品剂型DSD酸灰分的质量分数);大幅度提高潮品剂型DSD酸总氨基值的技术指标,降低潮品剂型DSD酸中杂质的含量;采用液相色谱法,能更精确的检验出有机杂质的含量;取消产品等级划分;增加了CAS登录号,使该标准更适应科技文献数字化管理的要求,检索更为方便;删除了原标准中一些已无实际意义的内容.新标准的技术水平较原标准有了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DSD酸;化工行业标准;修订;解读
  • 44454.离子选择性电极—逆格氏作图法测定镁合金微弧氧化衰变电解液中氟离子浓度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13-12-15]

    提出了一种将含氟的待测液加到氟离子标准溶液中以测定待测液中氟离子的方法——离子选择性电极-逆格氏作图法,并用此法测定了AZ91D镁合金微弧氧化衰变电解液中氟离子浓度.待测试液中干扰离子和干扰的消除方法研究表明,从镁合金基体迁移到强碱性微弧氧化电解液中的Zn2+、Cu2+、Ni2+和Fe3+离子均以沉淀形式被过滤除去,Mg2+、Al3+等离子的干扰以离子强度剂TISAB消除,SiO32-和多余的Al3+离子分别用C4O6H2KNa和EDTA掩蔽,溶液中的OH-、Na+和K+均不干扰氟的测定.用本法测定了老化的镁合金微孤氧化电解液中的氟离子浓度,加标回收率在99.7%~101.9%之间.用本法和离子选择性电极-标准曲线法对两种镁合金试样的微弧氧化电解液中的氟离子浓度分别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分析,表明本法的精密度比离子选择性电极—标准曲线法有所提高,而两种方法的正确度一致.本法可用于氟离子质量浓度高于1.9 g/L的复杂溶液体系中氟离子的直接测定.
    关键词:AZ91D镁合金;微孤氧化;氟离子选择性电极;逆格氏作图法;氟
  • 44455.A10改性聚甲醛热稳定性的研究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2-15]

    通过分子量测定、红外光谱分析(FT-IR)研究了聚甲醛(POM)的热降解机理并根据降解机理采用稳定剂A10对POM进行共混改性.运用热失重(TG)、差动扫描(DSC)、机械力学测试探讨了A10对聚甲醛改性后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热降解产生新的端基,熔融温度高于200℃时POM大分子链的断裂加快;稳定剂A10改性POM纤维在100℃老化处理250 h后纤维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保持率分别达95%以上和89%以上;随着稳定剂A10比例增大,热分解活化能增加,聚甲醛的热失重率逐渐降低,热分解温度升高.
    关键词:聚甲醛;热稳定性;热分解活化能;稳定剂
  • 44456.基于等维灰色GM(1,1)模型的2A12铝板材疲劳寿命预测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2-15]

    以2A12铝合金板材光滑试样疲劳试验为基础,获取其应力应变曲线及S-N曲线.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等维灰色GM(1,1)模型(等维灰数递补GM(1,1)模型和等维新息GM(1,1)模型),将GM(1,1)模型和等维灰色GM(1,1)模型应用到2A12铝合金板材的疲劳寿命的预测中,用材料的S-N曲线来评估和比较模型寿命预测的准确性.计算结果表明,灰色系统模型预测值与S-N曲线比较接近,在多步预测中,等维灰色GM(1,1)模型与单一的GM(1,1)模型相比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以更好地预测2A12铝板材的疲劳寿命.
    关键词:等维灰色GM(1,1)模型;2A12铝合金;灰色预测;疲劳寿命;equal dimension grey model GM(1,1);2A12 aluminum alloy;grey prediction;fatigue life
  • 44457.MgO/AC催化剂的表征及其在对异丁基苯乙酮氢转移反应中的性能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013-12-15]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MgO/活性炭(AC)催化剂,采用XRD、N2吸附-脱附、XPS和CO2-TPD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MgO/AC催化剂在以异丙醇为氢源的对异丁基苯乙酮氢转移生成1-(4-异丁基苯基)乙醇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并与MgO催化剂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MgO/AC催化剂因MgO分散度提高使碱中心数目增加,以及∏电子的相互作用使催化剂活性中心附近的对异丁基苯乙酮浓度增大,这两方面的原因使MgO/AC催化剂比MgO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氢转移活性;对异丁基苯乙酮氢转移反应的适宜反应条件为:10.0%MgO/AC催化剂用量(以对异丁基苯乙酮为基准)为0.15 g/mmol、n(异丙醇)∶n(对异丁基苯乙酮)=10∶1、82℃、4h,在此条件下对异丁基苯乙酮转化率达到80%以上.
    关键词:氧化镁/活性炭催化剂;对异丁基苯乙酮;1-(4-异丁基苯基)乙醇;氢转移反应
  • 44458.阳离子荧光增白剂TF-921

    [纺织业] [2013-12-15]

    探讨了阳离子型荧光增白剂TF-921对腈纶织物的增白工艺及增白效果,研究了增白剂用量、染浴pH值、上染温度、保温时间等因素对腈纶增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荧光增白剂TF-921-亚漂—浴法增白的优化工艺为:增白剂0.4% ~1.0%(omf),采用草酸调节染浴pH值为3~4,上染温度为90 ~100℃,保温时间为20 ~40 min,焙烘温度120~130℃.
    关键词:染整;荧光增白剂;阳离子;织物;聚丙烯腈纤维
  • 44459.聚甲基乙烯基醚共聚马来酸在尼龙12医用导管表面改性中的研究及应用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2-15]

    以尼龙12球囊导管为基材,采用聚甲基乙烯基醚共聚马来酸和聚碳化二亚胺浸泡处理在表面制备交联的亲水涂层,通过测定摩擦系数、吸水率和接触角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考察了聚甲基乙烯基醚共聚马来酸浓度对涂层润滑性、吸水性和耐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聚甲基乙烯基醚共聚马来酸和聚碳化二亚胺处理,能够在尼龙12导管表面交联形成润滑、持久的涂层,有效提高了尼龙12导管表面的润滑性.当聚甲基乙烯基醚共聚马来酸浓度为0.6 g/mL时,涂层摩擦系数为0.32,吸水率为0.44%,且此时涂层耐水性较好,涂覆亲水涂层后材料表面的润滑性明显提高.
    关键词:聚甲基乙烯基醚共聚马来酸;尼龙12;导管;亲水涂层;methyl vinyl ether copolymer maleic acid;nylon 12;catheter;hydrophilic coating
  • 44460.较低稀释比熔片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磷矿石中12种主次痕量组分

    [采矿业] [2013-12-15]

    当前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熔片制样技术分析测定较低含量、低荧光产额氟组分时,准确度较低,精密度较差、检出限较高.本文运用5∶1较低稀释比熔样制片技术,采用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磷矿石中11个主次量组分(F、Na2O、MgO、Al2O3、SiO2、P2O5 K2O、CaO、TiO2、MnO、TFe2O3)和1个痕量组分(SrO).采用磷矿石、岩石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磷矿石管理样品和人工配制标准样品校准,经验系数法进行基体校正,结果表明12个组分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较好,检出限较低,未知样品的分析结果比较满意;氟的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均好于文献中10∶1熔样稀释比得出的结果.该方法解决了压片制样测定氟组分,熔片制样测定其他主次量组分的技术问题,同时也降低了熔片制样技术测定氟的检出限.
    关键词:磷矿石;主次量组分;稀释比;熔片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
首页  上一页  ...  4441  4442  4443  4444  4445  4446  4447  4448  4449  4450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