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 [2022-12-24]
美国东部时间2022 年12 月14 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公布最新利率决议,将基准利率上调50 个基点至4.25%-4.50%区间。
[金融业] [2022-12-24]
如期加息、上调明年加息幅度,市场解读为利空;但美联储内部分歧加大,表明距离结束加息不远。1)美联储宣布加息 50BP,维持 950 亿美元/月缩表计划,符合市场预期。2)会议声明认为经济仍健康、通胀形势仍严峻。3)经济展望预计美国经济短强中弱并大幅上调 2023 年失业率,但点阵图亦上调明年加息幅度,美国三大股指下挫,可见市场解读为利空。4)鲍威尔强调了通胀三段论或预示租金分项拐头或为美联储修改前瞻指引的前提(之一)。5)点阵图表明美联储内部分歧加大,往往是货币政策缓慢转向的领先信号。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22-12-24]
11 月国内新能源车销量长环比改善超预期,考虑到车企年底冲量及补贴退坡带来的“抢装”行情,月度销量将环比继续增长。海外方面欧美市场供应链恢复销量创新高。推荐:1)进入加速期的一体化企业:比亚迪;2)盈利反转电池环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3)钠离子电池的加速产业化应用,推荐标的:振华新材、鼎胜新材,受益标的:维科技术、元力股份等;4)供需紧张的隔膜环节:恩捷股份、星源材质等;5)行业技术进步迭代:厦钨新能、德新交运、贝特瑞等。
[金融业] [2022-12-23]
12 月美联储加息50BP,鲍威尔态度比市场预期更为鹰派但整体基调未出现明显偏离。结合美联储今夜的政策表态,当前点阵图隐含的利率路径是:1 月末议息会议继续加息50BP,3 月加息25BP;此后相机抉择,或是5 月加息25BP 并在年末启动降息,或是将利率水平维持至年底保持不变。我们认为联储实际加息周期的结束可能领先于点阵图指引,主要压力源自于欧洲金融稳定因素的制约。
[批发和零售业] [2022-12-23]
11 月培育钻石进口额环比回暖,出口维系增长。据GJEPC 数据显示,11 月培育钻石毛坯进口额0.77 亿美元,同比下滑14.0%,环比增长40.6%,略受22 年排灯节假期延长影响。培育钻裸钻出口额1.05 亿美元,同比增长22.9%,环比下跌41.0%;环比大幅下滑,主要系美国进入裸钻备货淡季,且零售端库存相对较高。但钻石进口回暖明显,供应链开始为明年2-3 月母亲节旺季打磨原石,且11 月天然钻与培育钻跌价趋缓,中游压货信心增强。
[综合] [2022-12-23]
11 月A 股反弹上行,轻工板块表现优于大盘。11 月A 股(沪深300、上证指数)、港股反弹上行,美股亦小幅上行。A 股轻工制造板块、港股轻工制造指数(中信)好于大盘;美股非必须消费品弱于大盘。11 月PPI 延续下行趋势,家具出口额持续承压。11 月全部工业品PPI、造纸及纸制品业PPI 分别同比-1.3%、-1.7%,家具制造业PPI 同比增长1.6%;11月整体出口额同比下行(-8.7%),家具出口延续疲软下行,同比-15.9%。
[汽车制造业] [2022-12-23]
电子电气架构向集成化发展,域控制器实现算力利用率提升、软硬件解耦和功能集成。
[纺织服装、服饰业] [2022-12-23]
制造端基本面拐点有望于2023Q2出现,回调较多的低估值标的投资价值凸显。海外消费疲软与品牌方库存高企导致制造订单持续走弱,我们预计未来1-2 个季度接单将持续承压,考虑品牌去库存周期,预计2023Q2 制造端有望迎来拐点。由于担忧外需风险,悲观情绪持续发酵,纺织制造类标的调整较多,从中长期维度来看,部分优质制造标的经调整后估值性价比凸显,推荐长期竞争优势突出的制造龙头浙江自然(2023 年16X)、华利集团(2023 年17X)、伟星股份(2023 年17X)。此外从个股逻辑出发,推荐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即将投产,2023 年业绩有望显著增厚的安防手套龙头恒辉安防。
[房地产业] [2022-12-23]
销售再度“探底”,需求端表现仍然相对疲弱。11 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01 亿平,销售额9816亿元,同比分别减少33.3%和32.2%,降幅较上月分别扩大了10.0 和8.5 个百分点。单月销售降幅再度扩大,供需政策的落地效果仍有待观察。从销售均价来看,11 月商品房销售均价9747元/平,同比增长1.6%,环比增长0.6%,在连续3 个月环比负增长后,房价止跌;此外70 个大中城市中新房价格环比下降城市有51 个,也比上月减少7 个,但从个数来看,仍处于历史高位,房价的修复情况仍待观察。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2-12-23]
11 月新能源车产销分别为76.8 万辆与78.6 万辆,环比增长0.79%和10.08%,同比增长65.60%和72.30%;1-11 月累计产销量分别为625.3 万辆和606.7 万辆。从品牌和车型上看,比亚迪纯电动与插混双驱动夯实自主品牌新能源领先地位。以上汽、广汽、东风、吉利、奇瑞和长城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板块表现相当突出。在产品投放方面,随着自主车企在新能源路线上的多线并举,市场基盘持续扩大,厂商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有14 家(环比减少1 家,同比持平),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