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23-03-05]
据乘联会数据,新能源汽车2 月周度销售数据同比恢复情况良好,下游需求情况整体企稳,我们对后续整体销售回暖保持信心。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电池新技术应用开始逐渐渗透,新能源汽车下游需求企稳回升,后续增长有保证,电池新技术应用开始逐渐渗透,锂电池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行,叠加电解液、铜箔、隔膜等环节的降价,电池的整体成本有望持续下行,电池环节的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提高,建议关注锂电池行业的整体投资机会,关注电池头部企业以及行业新技术持续渗透的环节。
[汽车制造业] [2023-03-05]
车企竞争加速,自主崛起有望。1 月特斯拉率先下调售价至20 万-25 万价格区间,通过以价换量的方式刺激需求。我们认为,头部新势力企业如蔚来、理想等因产品价格带与之差异较大,受影响有限。小鹏及二线新势力品牌或受到一定冲击;作为应对小鹏、问界、零跑等跟随特斯拉下调产品售价,强化竞争力。此价格带的传统合资品牌燃油车因其在性能和智能化方面的全面劣势,或将受到最大冲击。特斯拉此举将加速车企竞争,鉴于自主品牌产品力和品牌力的持续提升,我们看好自主品牌2023 崛起。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3-03-05]
截止到目前,工信部共发布4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我国已培育8997家专精特新企业,其中涉氢企业达到73家,上榜企业数量逐批增长。在我国各地政府大力推进氢能产业政策的背景下,专精特新氢能企业由中游燃料电池领域逐步拓展至包括“制-储-运-加”等上游环节在内的全产业链。从地域分布上看,专精特新氢能企业集中在五大氢能示范区以及山东、四川等地。在氢能“专精特新”政策保障下,未来我国将会走出更多创新能力强、技术研发实力强、引领行业发展的氢能领军企业,建议关注燃料电池产业链布局完善、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汽车制造业] [2023-03-05]
2022年中国新能源重卡零售销量达到2.5万辆,渗透率升至5%,并有继续加速的趋势。但当前行业技术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国内主流的纯电重卡产品基本都是“油改电”思路,类似新能源乘用车2016年的位置。“油改电”产品的特点是:(1)电池位于驾驶室的后方,方便吊装换电,但是重心过高影响到驾驶安全;(2)驾驶室、传动轴和柴油重卡基本相同;(3)采用中央电机+传统桥,电机集成化有限。“油改电”当前仅适用于封闭园区、城市等低速场景,很难胜任长距离高速运输。
[汽车制造业] [2023-03-04]
应用创新:商业模式及应用场景的不断创新,有望为行业开辟新的成长空间,带来新机遇。快充:2022年起,多款800V车型相继问世,有望加速市场认可,未来800V平台有望成为高端车标配。快充应用中,材料端硅碳负极、负极包覆材料及SiC有望受益;快充对于热管理要求提高,液冷板、防火隔热材料需求提升;储能:风光产业迅速崛起,储能成为必然选择。电化学储能潜力最大,磷酸铁锂短期性价比更佳。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累计投入规模突破20GW,中国市场增速高于全球。我们预计2021-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CAGR 63%。储能电池格局向头部动力电池厂商集中;人形机器人:特斯拉发布人形机器人,终极目标是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特斯拉有望凭借技术、生产能力以及丰富经验,加速向人工智能企业转型。看好在特斯拉的带动下,机器人供应链企业的发展。
[汽车制造业] [2023-03-04]
国内新能源车快速增长驱动配套设施提速发展。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预计2023年将达2100万辆,到2025年将增加至40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不断增大,加快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已迫在眉睫。近年来充电桩产业政策不断推出,要求大力推动充换电网络建设。2022年全国新增充电桩259.3万台,保有量为521万台,同比增长99.07%,车桩比为2.5。假设到2025年车桩比下行至2,则距离当前有约1500万台的缺口。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3-03-04]
新能源车出口量的高增速持续&滚装船运力供给强约束共同作用,2023 年汽车滚装船运价有望进一步上行。综合考虑船队老龄化会带来的效率损失、拆解及闲置运力等供给端因素,我们预计2023 年、24 年全球滚装船运力同比增长为0.9%、5.7%。我们预测2024 年新船交付量占当前15 岁以上老旧船舶63.5%,新船订单仍无法满足老旧船舶替换需求,因此无需过度悲观,料2024 年全球滚装船供需增速差仍为正。新能源出口车型款式扩容,海外爆款车型增多、累积竞争优势,有望推动中国车企在各大洲销量占比持续提升,料未来3 年全球海运汽车同比增速7.3%、5.9%、5.7%,其中2023 年滚装船供需增速差有望超过6pcts,将进一步推升滚装船运价。我们继续推荐油运和滚装船业务迎周期弹性释放的招商轮船。同时建议关注同样受益滚装船向上周期的特种船龙头中远海特。
[汽车制造业] [2023-03-04]
重卡股市场表现与行业景气度紧密相关。从中国重汽、潍柴动力的股价复盘来看,重卡股超额收益往往与行业销量增速表现显著相关。我们认为,好的估值体系能够帮助投资者做出正确判断,具备以下两个特征:1)估值区间稳定;2)估值变动方向稳定、可跟踪,如与净利润(ROE)变动方向完全一致或相反。基于以上标准,考虑工程机械类公司的盈利波动大的特点,我们认为PB-ROE 是比PE TTM 更好的估值体系。
[汽车制造业] [2023-03-04]
新能源续航需求加速轻量化,打开铝合金市场空间。新能源三电增加车重、降低续航,带来轻量化需求。铝合金的性能、密度、成本和可加工性等综合优势突出,是现阶段最佳的轻量化材料之一。车用铝合金以压铸工艺为主,目前底盘、车身、刹车系统等用铝转化比率较低,2030年单车铝合金用量相较于2021年有望翻倍增长,假设用铝单价不变,结合我们的汽车销量测算,得到2025年国内汽车用铝量有望达653万吨,汽车铝合金市场规模有望达2610亿元,较2021年增长67%,新能源渗透率提升拉动铝合金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汽车制造业] [2023-03-04]
节后销量回暖如期而至,预计3 月乘用车销量将步入正轨。乘联会预测2 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销量为135.0 万辆,同比增7.2%,环比增4.3%;新能源汽车零售约为40.0 万辆,同比增46.6%,环比增20.3%,渗透率约为29.6%。2 月乘用车销量与我们此前预测一致,节后乘用车市场回暖趋势显现。随着新一轮地方政府促进汽车消费政策密集出台刺激终端需求,叠加多城在2 月下旬至3 月开展春季车展,客流量将明显回升。我们预计在低基数、消费回暖、车企促销和政策预期等因素共同作用下,3 月乘用车销量有望正式步入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