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 [2023-07-02]
2023 年5 月12 日,上海市经信委智能制造推进处副处长陈可乐表示,下阶段,上海将进一步深化与特斯拉的合作,推动自动驾驶、机器人等功能板块在沪布局,在此前上海市也出台了相关政策细则为无人驾驶汽车测试做准备。6 月8 日,临港新片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引领区启动发布会,正式发布《临港新片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引领区总体建设方案》、《临港新片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引领区车路协同系统建设导则》,并发放了全国首批无驾驶人路测牌照。由此可见,虽然特斯拉FSD 入华时间尚未明确,但趋势愈发明显。FSD 是特斯拉推出的完全自动驾驶选装功能。相较于特斯拉当前装车应用的Autopilot功能,FSD 的功能更加先进,能够实现自动泊车、自动辅助变道、识别交通信号灯并自动做出反应、停车场智能召唤等功能需求,可以通过软件订阅实现“自动驾驶”功能。如果特斯拉FSD 能够在国内得以落地,或为国内企业市场带来激烈竞争,国内的汽车制造商则须加快自己的技术开发和转型升级。因此我们认为,FSD 入华有望整体加速中国电动汽车的智能化进程。
[汽车制造业] [2023-07-02]
主要新能源汽车市场变化:欧洲:受补贴下滑影响,2023 年欧洲各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仍低于2022 年12 月但呈复苏态势。美国:美国受特斯拉降价及IRA 法案取消单一车企补贴数量上限刺激,整体市场持续景气。中国:新能源汽车受补贴退坡影响减弱,新能源汽车销量逐步复苏。2023 年5 月北美地区新能源汽车销售概况:美国:渗透率8.50%,销量12.07 万辆,主要品牌特斯拉、吉普、宝马;加拿大:渗透率为4.76%,销量0.78 万辆,主要品牌特斯拉、雪佛兰、日产。
[汽车制造业] [2023-07-01]
电动车仍处于高速增长期,新能源长期趋势不变。国内电动车市场2020 年下半年至 今经历高速增长,在渗透率近30%的情况下仍维持可观增速,而欧洲/美国市场渗透 率相较国内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正处于政策推动与快速追赶过程中。叠加储能市场 方兴未艾,电池行业将随新能源车需求增长和储能市场潜能释放得到快速发展。
[汽车制造业] [2023-07-01]
汽车产销同环比均实现较好正增长,好于上月水平;汽车出口延续高增 长,已连续10 个月维持在30 万辆以上。中汽协6 月9 日发布数据,2023 年5 月全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3.3 万辆和238.2 万辆,环比分别+9.4%和 +10.3%,同比分别+21.1%和+27.9%。其中,汽车出口38.9 万辆,环比+3.4%, 同比+58.7%,已连续10 个月维持在30 万辆以上,延续高增长态势。今年 1-5 月,汽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1068.7 万辆和1061.7 万辆,同比分别+11.1% 和+11.1%,增速较1-4 月进一步扩大,主要因去年4-5 月受疫情影响,车企 生产供应基本停滞使同期基数较低。
[汽车制造业] [2023-06-30]
随着经济逐步回暖,国内需求有望提升,加上出口快速增长,我们预计2023年汽车销量有望达到2722 万辆(+1.3%),其中乘用车2350 万辆(-0.3%),商用车372 万辆(+12.7%),重点关注新能源出海、智能化两条主线。1)整车领域,乘用车企销量分化加剧,综合竞争力强、产品周期向上的车企份额有望持续提升,推荐比亚迪、长安汽车,关注长城汽车、广汽集团;2)零部件领域,随着销量回暖及价格战影响减弱,业绩有望恢复并与估值形成戴维斯双击,建议布局产品升级、客户拓展以及低估值修复的个股,推荐文灿股份、银轮股份等;3)新能源领域,我们预计2023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900 万辆(+30.7%),长期趋势明确。推荐国内龙头比亚迪与受益于比亚迪、特斯拉及华为产业链的银轮股份,关注拓普集团、嵘泰股份等;4)智能网联领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及智能底盘渗透率快速提升,重点关注渗透率上升及国产替代强的零部件供应商,推荐伯特利、经纬恒润、保隆科技、均胜电子、德赛西威、华阳集团,关注光庭信息等。考虑到汽车板块景气度较高,看好新能源及智能网联前景,维持行业强于大市评级。
[汽车制造业] [2023-06-30]
预计3 季度起乘用车销量改善,负面因素已大致消化。乘用车需求弱复苏和经济恢复较预期缓慢,我们预计乘用车销量将在 2023 年下降约 4%,但我们认为大多数负面因素已被消化,而市场已经在修正预期。我们认为电池成本降低有可能改善整车厂下半年的边际利润率。我们预计 2023 年2季度乘用车销量将保持疲软,3 季度开始改善。上半年整车厂集中处理库存和老车型,而大多新车型将集中在下半年交付,因此销量和利润率应环比有改善。此外,我们预计新能源车下乡和其他潜在的刺激政策将在2023 年下半年提振乘用车销量。
[汽车制造业] [2023-06-21]
2023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持续高景气发展,销量有望创新高,带动产业链需求高增长。在原材料价格持续回落的情况下,产业链利润面临重新分配,各环节走势或面临分化;动力电池和中游材料领域新技术有望逐步提升渗透率,带动产业链技术升级,维持行业强于大市评级。
[汽车制造业] [2023-06-21]
多重因素扰动上半年汽车市场,新能源和出口拉动作用显著。23年一季度汽车行业价格体系不稳,多品牌处于消化库存状态,企业盈利普遍承压。新能源车和出口成为拉动我国汽车增长的两个重要引擎。但新能源车发展并不均衡:比亚迪、特斯拉贡献了超过70%的增量,大部分车企的新能源业务处亏损状态,8-15万价格带新能源车渗透率较低,县乡农村区域渗透率较低。我国依然有庞大燃油车市场待替换,自主品牌份额上升空间仍大。
[汽车制造业] [2023-06-21]
汽车下乡政策回顾:现金补贴效果显著。2009 年汽车下乡回顾。国务院在2009年公布《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从2009 年3 月1 日到12 月31 日,国家将安排50 亿元,对农民购买1.3 升及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以及将三轮汽车或低速货车报废换购轻型载货车的,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2010 年初,国务院决定将“汽车下乡”政策实施延长一年至2010 年12 月31 日。2020-2022 年新能源汽车下乡回顾。为促进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引导农村居民出行方式升级,国家政府部门分别于2020 年7 月、2021 年3 月和2022 年5 月联合开展了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由此新能源汽车开始不断布局渗透三四线城市汽车市场。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为其市场发展带来了巨大潜力,同时也快速拉动了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0-2022 年新能源下乡车型销量增速分别为80%、169%和87%,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分别为13.35%、157.57%和95.60%,新能源下乡车型销量的增速高于新能源汽车的整体销量增速,对整个新能源市场的销量贡献较大。
[汽车制造业] [2023-06-11]
我们认为,5 月第4 周订单较4 月同期M4W4 小幅增长,环比M5W3 基本持平,全月订单完成度超预期。其中,自主品牌整体维稳,新车继续爬坡中,部分新势力受到优惠政策影响M5W4 同/环比增长,需求仍维持在历史高位区间。近期出台1)新能源汽车下乡2)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延续两项利好政策,有助于国内新能源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提升新能源汽车整体渗透率,支撑新能源汽车产销继续稳健增长。交付方面,5 月第4 周,交付节奏较上周M5W3 和上月同期M4W4 均有增长,全月交付量较上月提升10-15%,得益于3 月集中降价累计的在手订单+新车型订单增量+五一假期消费回暖带动订单增长,本月交付节奏提速。受益于5 月订单的累积、新车型产能持续爬坡,以及相关优惠政策,后续月份的交付量有望伴随订单累计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