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 [2021-06-20]
智能电动车是未来5-10 年汽车行业黄金赛道,电动化先行,智能化紧随,将重塑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和价值分配,也将培养中国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带动中国汽车产业链全球崛起。整车环节三类企业互相角逐:1)传统车企中优选坚定自我革命且执行力强的【长城汽车+吉利汽车】。2)造车新势力关注美股上市【蔚来+理想+小鹏】。3)ICT 势力关注华为汽车产业链标的【长安汽车+广汽集团+北
汽蓝谷+小康股份】。零部件环节:1)多品类打造tier 0.5 级的硬件供应商【拓普集团+华域汽车】;2)单品类黄金赛道硬件供应商【星宇股份+福耀玻璃】;3)借助智能化绑定产业链核心玩家实现国产tier1 崛起【德赛西威+华阳集团】;4)借助智能电动成长出来的检测业务龙头【中国汽研】。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1-06-20]
中信证券研究部前瞻研究团队持续跟踪全球科技前沿。“全球科技产业”周报重点关注中美科技互联网巨头变化,以及全球科技产业前沿动态。我们重点关注的科网巨头公司包括:苹果、亚马逊、微软、谷歌、特斯拉、奈飞、英伟达、华为、腾讯、阿里、字节跳动、小米、三星等。
[汽车制造业] [2021-06-17]
新能源产业政策向好,市场需求上扬。新能源产业业绩改善,盈利能力增强。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是布局新能源电池板块的优势标的。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 ETF 正式发行。广发国证新能源车电池 ETF(159755)是第一只跟踪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的 ETF 产 品,也是市场第一只电池 ETF,其管理人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 ETF 管理上有较为 丰富的经验,拟任基金经理罗国庆具有多年投资管理经验。
[汽车制造业] [2021-06-17]
总量研判:行业仍处向上周期, 预计全年批发 / 零售销量同比 +10.2%/+12.7%,Q2 为行业盈利低谷,Q3 起有望逐季改善。整车:板块估值中枢随自主技术能力的提高而上移,关注强车型周期的自主 龙头。零部件:自下而上,寻找电动化&智能化的增量配置与国产替代机会。电动两轮:行业红利&格局优化,龙头公司有望实现销量&业绩双升。
[汽车制造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2021-06-17]
我们认为汽车行业正逐步跨过原材料涨价和芯片短缺赵成的供给端扰动,下半年行业大概率进入加库存周期,我们建议关注几条主线,1,强产品周期车企,推荐长安汽车等,2,产销与新能源汽车上行周期形成共振的零部件供应商,3,豪华车重点龙头企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21-06-17]
因缺芯而陷入停产的汽车工厂不在少数,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副总经理邹广才在6月10日的世界半导体大会上援引多个机构数据指出,芯片短缺会导致全球在一季度减产100万辆汽车,今年全年汽车将减产450万辆,损失600亿美元,而中国整车企业在1-2月也因缺芯减产5%-8%。更令人担忧的是,缺芯正从汽车行业迅速蔓延至手机、PC、数据中心乃至所有电子制造业,产能不足也从晶圆制造开始传导至封测、设备,乃至原材料等整个产业链。根据高盛一项报告,全球有多达169个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芯片短缺影响。“芯片荒”下整机厂纷纷大量囤积芯片,增加订单,只问交期而不问价格;而由于价格飞涨,不少中间商加入了“炒作”大军,这又进一步加剧了本已紧张的供应压力。应对芯片短缺,大量企业正在快速扩张产能,全球半导体制造商8寸晶圆厂产能有望在2024年达到660万片/月的天量记录,而芯片领域的全球总投资有望在去年1070亿美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至1400亿美元,再次创新历史新高。
[汽车制造业] [2021-06-17]
[汽车制造业] [2021-06-15]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行业扩产加速导致价格低于预期的风险;行业测算偏差风险;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汽车制造业] [2021-06-15]
投资建议:继续看好华为汽车产业链。智能电动车是未来5一10年汽车行业黄金赛道,电动化先行, 智能化紧随,将重塑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和价值分配,也将培养中国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优 秀企业,带动中国汽车产业链全球崛起。华为凭借30年IC下技术积累赋能汽车产业链,将是本轮智 能电动变革浪潮的核心推动者,也将带来产业链巨大投资机会。1)整车层面:已经公布与华为合 作造车相关计划且新车已上市/I1各上市,关注【长安汽车/小康股份/北汽蓝谷】。2)零部件层面: 智能座舱/智能驾驶领域合作伙伴,推荐【华阳集团】,行业标准/自动驾驶仿真/V2X合作伙伴, 推荐【中国汽研】等。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21-06-15]
锂资源自主可控提升至战略高度,重视本土锂资源价值重估的历史性机遇。相关标的:融捷股份(坐拥亚洲最优锂矿,采选产能有望持续释放)、科达制造(参股低成本扩张的盐湖龙头蓝科锂业)、永兴材料(云母提锂龙头企业,拥有低成本自有资源)、赣锋锂业、天齐锂业、江特电机、藏格控股、盛新锂能、雅化集团、天华超净、中矿资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