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 [2021-03-07]
2 月沪深300 指数下跌0.28,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指数下跌5.74%,在29 个行业中排名第28 位。涨幅前三的上市公司分别为:福田汽车(36.95%)、鸿达兴业(35.99%)、江铃汽车(12.61%);跌幅前三的上市公司分别为:长城汽车(-25.17%)、天齐锂业(-25.07%)、天奈科技(-20.98%)。
[汽车制造业] [2021-03-07]
作为光伏行业最上游,中短期来看,世界主流国家都表现出对新能源的积极态度,今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行业需求将迎来爆发;长期来看光伏成本将越来越低,电站收益率将越来越高,需求将提升。当前光伏占比较低的情况下,未来成长空间巨大。预计到2050 年光伏行业年均增速在10%左右,硅料需求随之增长。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021-03-07]
车载摄像头被誉为“自动驾驶之眼”,主要通过镜头和图像传感器实现图像信息的采集功能。近年来,摄像头已成为汽车视觉方案中最常见的智能化承载工具之一。2016 年,特斯拉推出Autopilot Hardware 2.0,在该套方案中配置了8 个摄像头传感器,成为了其汽车智能化方案中的重要硬件支撑,并对行业形成了一定的示范效应。展望未来,我们判断汽车智能化浪潮将进一步推升车载摄像头的用量,集中化架构将带动产品价格下降、有利于实现更快速的推广。
[汽车制造业] [2021-03-04]
截至2021 年2 月21 日,我们对中信汽车板块已披露2020 年年报业绩 预告数据的113 家公司进行了统计,2020 年汽车行业预告净利润增速下 限的中位数为32.52%,2019 年中信汽车板块净利润增速的中位数为 -9.57%,2020 年同比上升了大约42pct。
[汽车制造业] [2021-03-03]
电动智能供应链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的发展后已逐渐成熟,为新进入者造车奠定了制造基础,近期以百度为首的科技巨头宣布或被报道决定入场造车,预示着未来2-3 年还将不断有科技行业巨头下场造车。新入局者的加入将明确利好智能电动产业链,继续推荐。
[汽车制造业] [2021-03-02]
目前电动智能车,处于智能手机2010年的位置,特斯拉Model 3类比iPhone 4,国内新品牌开始崭露头角。
[汽车制造业] [2021-03-02]
全球多国已承诺在2050 或2060 年实现“碳中和”,而燃油车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约占10%),新能源车成为减排重要一环。中美欧作为碳排放最大经济体,碳排放合计占比达52%(中国/美国/欧洲占比分别为25%/13%/9%),同时三地为新能源车最大生产消费地区。
[汽车制造业] [2021-03-02]
目前主流的感知传感器均有自身性能局限性,单纯从技术性能维度看,激光雷达是感知硬件的最优解,智能化是一个消费属性极其显著的赛道,其意义在于提升消费者的驾乘体验(主要指ADAS),智能化包括感知、决策、控制三个环节,激光雷达是感知层面的核心传感器。此外,搭载激光雷达也是特斯拉以外的主机厂在智能化层面实现弥补软件算法实现弯道追赶的核心。
[汽车制造业] [2021-03-02]
投资建议:行业复苏稳步推进,电动智能直冲云霄,我们认为2021 年乘 用车复苏景气仍然会持续,整车重点推荐【吉利汽车(H)】;商用车板块 2021 年货车总销量有下滑压力,尤其是重卡,投资机会为国五升国六产 业链,重点推荐【雪龙集团】;零部件板块,从三条维度选择,①出口型 或者海外收入占比高的零部件公司2021 年将大幅受益海外车市复苏,重 点推荐【福耀玻璃】、【继峰股份】;②2021 年电动车销量将高增长,是转 折年,重点推荐蔚来产业链【文灿股份】、特斯拉产业链【拓普集团】;③ 2021 年智能化L2 级将向中低端车快速普及,L2+陆续量产,重点推荐【伯 特利】,建议关注【德赛西威】、【华阳集团】。
[汽车制造业] [2021-03-02]
1 月狭义乘用车产量实现184.8 万辆(同比+32.7%,环比-19.6%)。批发 销量实现202.8 万辆(同比+26.8%,环比-12.4%)。其中新能源乘用车批 发16.8 万辆(同比+290.6%,环比-20.5%)。交强险口径:狭义乘用车零 售销量实现226.9 万辆(同比+22.8%,环比-11.6%),其中新能源零售实 现14.8 万辆,宏光mini/Model 3/比亚迪汉分列前三,自主整体强于合 资。1 月SUV 市场德系/日系份额上升;轿车市场自主/日系份额下降。 1 月消费结构变化中,中高端消费占比下降,低端消费占比显著提升。 重点车企产销层面,长城+比亚迪+长安自主+长安福特表现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