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 [2021-08-18]
乘联会发布7 月狭义乘用车数据,产量:153 万,同比-9.5%、环比+1.6%;批发:151 万,同比-8.3%、环比-1.9%;零售:150 万,同比-6.2%、环比-4.9%。
[汽车制造业] [2021-08-17]
新能源车迈过产业拐点,全球产销长期空间广阔,国内中期增速预期向好,其核心在于消费崛起带来需求季节性大幅减弱,同时新车型贡献增量。今年以来,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 在日均成交量和成交额上优势明显,均位居同类榜首,日均成交额遥遥领先,高达4.95 亿元(截至2021.07.30)。
[汽车制造业] [2021-08-17]
7 月销量增速有所回升,头部自主品牌表现超强。新能源汽车持续高景气,全年销量有望超过260 万辆。:7 月乘用车销量同比负增长,其中既有芯片短缺带来的供给层面因素,也有去年疫情后需求集中释放导致销量基数较高的原因。8月开始,随着芯片短缺问题逐步缓解,行业有望进入加库阶段,库存、厂家生产量与批发量有望同步上升。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1-08-17]
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车迎来快速发展,配套的充换电行业的成长性不可忽视。充电设备及运营服务未来5 年CAGR 均约40%,充电运营商行业集中度高。提高利用率、提高充电收入以及降低投资成本提高功率,能够改善充电桩盈利。换电行业未来市场空间巨大,运营车辆及短倒重卡将成为重要应用场景,绑定运营商的设备公司优先受益。
[汽车制造业] [2021-08-15]
7 月乘用车终端零售150 万辆,同比下降6.2%,新能源车增长203%,下游需求较好。21H2 重点看好新能源车和自主整车的投资机会。7 月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150.7 万辆,同比下降8.2%,环比下滑1.9%;1-7 月累计批发1132.8 万辆,同比增长21.6%;7 月零售销量150 万辆,同比下降6.2%,环比下降4.9%,与历年的平均月度环比增速相当,1-7 月累计零售1144.5 万辆,同比增长22.9%。7 月销量较去年同期下滑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去年同期基数较高;二是芯片供应边际恶化导致供给不足。全球汽车芯片供给不足导致国内部分车企7 月大幅减产,其中南北大众受到冲击较大。随着东南亚疫情得到控制,芯片企业逐渐复产,行业产销有望得到改善。
[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21-08-15]
狭义乘用车7月批发 150.7万辆,同比-8.2%,环比-1.9%;产量152.9 万辆,同比-9.5%,环比+1.6%。新能源乘用车:7月批发销量24.6 万辆,环比+5.1%,同比+202.9%。其中出口大约3 万辆,且特斯拉出口2.44 万辆,上汽乘用车出口4,407 辆,比亚迪出口781 辆,奇瑞出口120 辆。
[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21-08-15]
从近期政策与市场动态来看,“双碳”工作的具体推进更趋市场化,主要体现于:官方发文,引导完善分时电价机制进一步完善,以更经济
的方式解决尖峰用电需求问题,更好发挥电价的信号作用,并有助激发储能产业发展活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7 月16 日顺利启动,近期运行良好,为探讨环境效益成本核算方式市场化提供重要平台。
[汽车制造业] [2021-08-12]
投资建议:1、整车建议关注:长安汽车、比亚迪、长城汽车。2、汽车电子相关零部件供应商有望在产业加速中,实现国产替代和价量齐升,建议关注:伯特利(EPB+线控制动)、拓普集团,科博达(车身控制器)、星宇股份(智能车灯)、德赛西威(智能座舱系统)等。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21-08-12]
汽车电动化大势所趋,各国纷纷制定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以纯电、油电混合为主要动力形式的新能源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期。在插混和纯电车型中,动力电池取代燃油成为能量储存形式,电动机成为了主要的动力输出来源,因此用于电能转换的功率半导体用量将得到显著提升。据EVTank 预测,至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200 万辆。按照英飞凌数据,每辆新能源汽车(纯电及插混)所用功率半导体价值量330 美元计算,届时新能源车用功率半导体市场有望达到39.6 亿美元,实现30.88%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汽车制造业] [2021-08-12]
基于目前市场估值水平,以及未来3-6 个月的新能源汽车环比交付增速预期,我们偏好比亚迪和理想汽车,其中比亚迪为我们的行业首选。我们对于覆盖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偏好次序为:比亚迪>理想汽车>蔚来汽车>小鹏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