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 [2021-03-07]
2 月沪深300 指数下跌0.28,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指数下跌5.74%,在29 个行业中排名第28 位。涨幅前三的上市公司分别为:福田汽车(36.95%)、鸿达兴业(35.99%)、江铃汽车(12.61%);跌幅前三的上市公司分别为:长城汽车(-25.17%)、天齐锂业(-25.07%)、天奈科技(-20.98%)。
[汽车制造业] [2021-03-07]
作为光伏行业最上游,中短期来看,世界主流国家都表现出对新能源的积极态度,今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行业需求将迎来爆发;长期来看光伏成本将越来越低,电站收益率将越来越高,需求将提升。当前光伏占比较低的情况下,未来成长空间巨大。预计到2050 年光伏行业年均增速在10%左右,硅料需求随之增长。
[汽车制造业] [2021-03-03]
电动智能供应链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的发展后已逐渐成熟,为新进入者造车奠定了制造基础,近期以百度为首的科技巨头宣布或被报道决定入场造车,预示着未来2-3 年还将不断有科技行业巨头下场造车。新入局者的加入将明确利好智能电动产业链,继续推荐。
[汽车制造业] [2021-03-02]
目前电动智能车,处于智能手机2010年的位置,特斯拉Model 3类比iPhone 4,国内新品牌开始崭露头角。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 [2021-02-28]
新能源汽车:进入产品驱动市场,国内一月产销同比高增。1 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延续高增长,其中产量为19.4 万辆,同比上涨285.8%,环比下降17.8%;销量达16.9 万辆,同比大幅上涨238.5%,环比下降27.8%。下半年疫情之后,随着国内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叠加新能源车下乡为代表的一系列政策支持,中国新能源车产销同比延续高增长,整体产业延续较好发展趋势。分车型来看,宏光MINI11 月销量继续稳居第一,特斯拉位居次席;比亚迪汉EV 系列销量达9298 辆。目前,在中国市场,包括合资车企、自主品牌、新势力和外资车企仍在持续推出优质车型,考虑到大众、奔驰和通用为首的传统车企平台化车型持续布局、造车新势力颠覆传统的产品驱动力持续发酵和特斯拉Model Y 等产品在未来的潜在爆款效应。我们预计中国今年销量200 万辆;2025 年达631 万辆,5 年CAGR 达36%。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 [2021-02-23]
欧洲2020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超彼时市场预期,将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销量达到130 万辆左右,渗透率10.42%,且不排除全年销量超130 万辆的可能性。上述观点及相关预测数据已经获得验证,EV sales 数据显示,2020 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142.4%至136.71 万辆,渗透率11.41%。展望2021 年,我们保守预计欧洲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或超200 万辆,同比增长46%左右,渗透率16%左右。
[汽车制造业] [2021-02-21]
汽车板块最大的“变”局,来自商业模式和品牌方。其中,特斯拉是首选;非特斯拉中,新势力已经给了充分的溢价;目前具有投资性价比的,反倒是有机会留在牌桌上、估值从平价到溢价的民营企业,例如:长城汽车(H)、比亚迪、吉利汽车(H)等。
[汽车制造业] [2021-02-21]
2020年12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4万辆和283.1万辆,产量环比下降0.3%,销量环比增长2.2%,同比分别增长5.7%和6.5%。
[汽车制造业] [2021-02-21]
热管理从简单模块到系统工程下带来从0-1 的突破,单车价值量翻3-4 倍,产业链的标的都将明显受益。我们综合考虑市场空间、竞争格局、管理能力等各方面,推荐三花智控、克来机电、银轮股份,拓普集团,关注奥特佳。
[汽车制造业,采矿业] [2021-02-21]
上游方面,碳酸锂价格继续上涨,我们认为锂的中长期价格上涨趋势已经开启;当前需要重视全球经济回暖对钴价的提振。我们测算了2021 年以来上游锂、钴价格上涨对成本的影响,当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5 万/吨上涨到10 万/吨,金属钴价格从30 万/吨上涨到40 万/吨,典型50kwh 三元动力电池成本上升约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