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 [2021-07-16]
乘联会数据显示6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23.36万辆,环比5 月增长18%,同比增长171%;分品牌看,比亚迪销量回暖
带动A 级电动车在市场份额的提升,此外“刹车门”事件影响逐步削弱特斯拉Model3 环比大涨134%重回2w+大关,与此同时长城广汽等传统车企则表现优异,此外造车新势力表现则一般,蔚来小鹏销量均不及预期,不过合众汽车凭借哪吒EV 销量同比大增500%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新能源车市场格局有望重塑。
[汽车制造业] [2021-07-16]
根据公布的数据,6 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达15.2GWh,同增184.3%,环增10.2%,其中三元锂电池产量达7.4 GWh,同增133.6%,环降47.1%,占比约48.4%,磷酸铁锂电池产量达7.8GWh,同增256.4%,环降11.3%,占比约51.2%。6 月装车量达11.1GWh,同增136.2%,环增13.8%,其中三元锂电池装机量5.9GWh,同增98.3%,环增13.8%,占比约53.5%,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5.1GWh,同增206.4%,环增13.2%,占比约46.1%。2021 年6 月动力电池累计产量达74.7GWh,同增217.5%,装车量累计达52.5GWh,同增200.3%。
[汽车制造业] [2021-07-16]
6 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8 万辆和25.6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 倍和1.4 倍,继续刷新当月历史产销记录。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4 万辆和21.1 万辆,同比分别均增长1.5 倍;插电混动汽车分别完成产销4.3 万辆和4.4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6.5%和1.1 倍;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44辆和272 辆,同比分别增长4.3 倍和2.3 倍。1-6 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分别完成121.5 万辆和120.6 万辆,同比均增长2 倍,累计销量已经与2019 年全年水平持平。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2.2 万辆和100.5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3 倍和2.2 倍;插电混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2 万辆和20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 倍和1.3 倍;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32 辆和479 辆,同比分别下降43.6%和5.7%。
[汽车制造业] [2021-07-13]
智能电动汽车横跨汽车、电子、计算机、IoT 等多领域,催生 万亿级市场空间,以蔚来为代表的头部新势力品牌充分运用互 联网思维、精选赛道实现突围。且伴随电动智能化发展,传统 汽车产业链关系重塑,部分具备较强技术研发能力的零部件企 业有望依托中国市场通过全球化配套顺势崛起为全球细分行业 龙头。
[汽车制造业] [2021-07-11]
北京时间7 月8 日,特斯拉中国官网上线标准续航版Model Y(以下简称“标续版Model Y”),补贴后起售价27.6 万元,续航里程为525 公里,预计8 月开始交付。我们预计标续版Model Y 大概率搭载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此外,特斯拉近期开始交付搭载国产电机的Model 3 和Model Y,功率和扭矩均有所提升,国产化持续推进。
[汽车制造业] [2021-07-08]
SUV 份额持续提升,自主品牌乘用车逐步布局高端化。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步提升,关注核心零部件和电池产业链。乘用车市场消费结构持续优化,自主品牌逐步崛起,豪华车持 续领跑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稳步提升,不乏结构性投资机会,维持行 业 “看好”评级。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1-07-08]
们认为新能源汽车将是全球碳减排、碳中和的重要抓手, 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将在出行领域给碳中和做出极其重要的贡献。全球新能源汽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家政策持续加码,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欣欣向荣。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不断升级迭代。
[汽车制造业] [2021-07-04]
今年以来汽车行业实现上涨8.1%,位列28 个申万一级行业当中第7 位,跑赢沪深300 超过10 个百分点。自2020 年下半年开始,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了明显的向上拐点,一方面受益于供给端政策的红利;另一方面受益于需求端快速回升,短期板块景气度维持高位。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 [2021-07-04]
积极配置半导体设计龙头。①半导体:建议关注设计、制造龙头,包括卓胜微、韦尔股份、兆易创新、紫光国微、北京君正、中芯国际、华峰测控、北方华创、鼎龙股份等。②消费电子:建议关注歌尔股份、立讯精密、蓝思科技、领益智造、联创电子等;③电子周期品:面板建议关注京东方和TCL,MLCC 建议关注三环集团。长期仍持续看好三大运营商基本面向好趋势,中期建议关注网络可视化、光模块、IDC、专网等低估值领域,短期核心资产反弹关注亿联。
[汽车制造业] [2021-07-04]
碳中和背景下,全球汽车电动化进程有望加速。国内主要的零部件企业将显著受益,推荐标的拓普集团(轻量化底盘)、三花
智控(新能源热管理),受益标的:银轮股份(热管理);中长期看,国内自主新能源汽车企业具备竞争的先发优势,相比燃油车时代更有走出去的可能,推荐标的比亚迪、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广汽集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