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 [2018-02-06]
2017年,我国汽车产销呈小幅增长,全年共产销2901.54万辆和2887.89万辆汽车,同比增长3.19%和3.04%。2016年中国汽车市场年产量占全球汽车年产量的30%,连续八年保持在世界第一的位置。但是我国汽车市场跟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中国的汽车市场仍旧是全球少有的充满活力的汽车市场,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汽车制造业] [2018-01-23]
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为79.4万辆和77.7万辆,同比增长53.8%和53.3%。产销量同比增速分别提高2.1%和0.3%。2017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2.7%,比上年提高0.9%。新能源乘用车中,纯电动乘用车产销分别为47.8/46.8万辆,同比增长81.7%/82.1%;插式混动乘用车产销分别为11.4/11.1万辆,同比增长40.3%/39.4%。新能源商用车中,纯电动专用车产销分别为20.2/19.8万辆,同比增长17.4%/16.3%;插式混动商用车产销均为1.4万辆,同比下降24.9%/26.8%。
[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18-01-23]
行业总体仍处于调整中。锂电池板块自17年9月以来总体仍处于调整中,12月锂电池和新能源汽车指数分别下跌3.04%和0.38%,而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0.82%。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18-01-13]
根据工信部合格证数据统计,2017年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19.29万辆,同比增长76%,环比增长30%。2017年1-12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80.81万辆,同比增长58%。我们继续坚定看好新能源车行业未来前景,从未来三年继续免征购置税政策来看,新能源车仍属于政策重点扶持的方向。具体产业链和标的方面,上游资源长期看具备战略配置价值,关注锂和钴,如天齐锂业、赣锋锂业、华友钴业(有色行业覆盖)等,关注三元钴前驱体的合纵科技;中游中期关注细分子行业龙头经营的边际改善,如电池的国轩高科,电解液的天赐材料和隔膜的星源材质;同时继续关注汽车电子领域:超声电子、顺络电子、法拉电子(电子行业覆盖)等。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18-01-10]
风电基本面向好,三重因素催发18年新增装机规模改善:(1)未来装机有望受益于弃风率下降;(2)补贴下调催发抢装预期;(3)指导意见夯实行业装机空间。中短期来看,弃风率下降在改善存量装机盈利的同时,也将提升核准装机开工积极性,进而增加未来新增装机规模;长期来看,电价下调与政策规划将进一步提升风电景气度,夯实未来年均装机中枢。预计17年将是新增风电装机低点,看好2018年风电行业基本面持续改善带来的投资机会。建议关注两条投资主线:(1)弃风率下降直接影响存量装机盈利,利好相关风电运营企业;(2)增量装机规模增长,提升风电设备制造公司景气度,细分子行业龙头更具竞争优势。相关标的:天顺风能、金风科技。
[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18-01-10]
新能源专用车放量在即,驱动电机系统好风凭借力。驱动电机系统直接决定电动汽车主要性能指标,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要一环。驱动系统的发展紧跟新能源汽车需求放量步伐,我们认为2018年新能源专用车市场有望成为电机电控弹性最大市场。城市物流车和环保车在应用特点、环保要求、下游刚需和经济性方面已经具备电动化条件。叠加政策扶植和渗透率低的因素,我们预计2018年新能源专用车销量在9-13万辆左右,同比增速40%以上。
[批发和零售业,汽车制造业] [2018-01-08]
预计2017E-2020E国内传统燃油乘用车市场有望实现2.9%的销量年复合增长(其中,豪华品牌达8.8% vs 自主品牌达4.1%/合资品牌达0.3%);看好产品周期走强的豪车产业链标的、以及向上转型突破确定性较强的自主品牌车企。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18-01-01]
目前世界能源结构依旧以原油煤炭等一次石化能源为主,核能与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由于受诸多因素限制,规模占比小,无法满足人类巨大的能源需求,发展燃料电池势在必行。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17-12-29]
新能源汽车行业产销持续高增长,我们预计2017年全年产销75万辆,同比增近45%;板块成长性增强。周期性受补贴政策变化影响,成长性来自产销持续放量;补贴政策退坡及双积分政策推动下,板块成长性显著增强,且已逐步由toB(商用、乘用车运营)转向toC(乘用车占比会提升),稳定性更强。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17-12-29]
政府对于新能源车的补贴从2013年开始逐年降低并在2017年加速退出,从导向来看补贴政策意在提升技术实力,A级及以新能源乘用车将成为驱动产业链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核心。当前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仅2%,2020年和2025年目标7%和20%,有双积分制政策保驾护航新能源乘用车长期发展趋势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