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1.解决烘丝机干头干尾的方法与实现
[烟草制品业] [2014-03-15]
为解决薄板烘丝机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干头干尾烟丝量偏大、出口烟丝含水率控制精度低等问题,利用PID控制技术对烘丝机干头干尾控制方式进行了改进.在烘前隧道式叶丝回潮机(HT)入口处增加自动补水装置并修改控制程序,增加料头工作温度自动修正环节并得出烘前来料含水率与工作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在烘丝机出料端进行补偿加水以进一步减少不合格烟丝量.应用效果表明,改进后烘丝控制系统,有效降低了干头干尾量,干头量由原来的每批次27.50 kg降低到3.54 kg,干尾量由原来的21.90kg降低到5.53 kg.批次干头干尾量平均值由70.00 kg降低到7.62 kg,叶丝出丝率由每批次的97.4%提高到98.7%,满足了卷烟生产的需求,改善了卷烟感官品质,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关键词:薄板烘丝机;烟丝含水率;PID;干头干尾;补水;Cylinder cut tobacco dryer;Moisture content in cut tobacco;PID;Over-dried cut tobacco;Water replenishing
-
292.基于线阵CCD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叶丝宽度测量装置
[烟草制品业] [2014-03-15]
为快速、准确地测量叶丝宽度,基于线阵CCD(Charge-coupled device)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设计了叶丝宽度测量装置.该装置由工件台、照明系统、成像系统、控制系统以及图像处理算法软件等部分组成.在测量过程中,将多根叶丝摆放在叶丝盒内,控制系统带动叶丝盒运动,经高亮度照明系统照明,由线阵CCD扫描相机拍摄叶丝图像,最后经过分割、去噪、二值化、矩阵翻转测宽等步骤完成叶丝宽度测量.结果表明,测量装置的相对误差小于0.5%,变异系数小于0.2%,检测所需时间仅为投影仪的1/6,并可表征出叶丝宽度的分布情况,能够满足切丝宽度的工艺指标要求,有效提高了叶丝宽度的测量效率.
关键词:叶丝宽度;线阵CCD;图像处理;矩阵翻转;二值化;Width of tobacco shred;Linear array CCD;Image processing;Matrix turning;Binarization
-
293.卷烟工业企业烟用材料人工配盘系统的改进
[烟草制品业] [2014-03-15]
为解决烟用材料配盘入库效率低、配盘现场混乱及人车同时操作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对烟用材料人工配盘系统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系统主要由拆盘机、输送机、转向台、提升机、自走台车和二层钢平台等组成,位于5个工位的操作人员将烟用材料依次放到输送机的托盘中,完成配盘的烟用材料托盘被输送到堆垛机入库口;堆垛机将烟用材料运输到货位储存,完成在线人工配盘入库工作.应用效果表明,改进后烟用材料配盘入库效率从35盘/小时提高到46盘/小时,叉车使用时间从6 h/d减少到0.5 h/d,实现了在线人工配盘功能,提升了配盘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避免了现场人员、叉车同时操作状况,减少了维护工作量.
关键词:烟用材料;配盘;输送机;入库;提升机;Cigarette material;Pallet-dispensing;Conveyor;Stocking;Elevator
-
294.基于SAPNetWeaver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烟草制品业] [2014-03-15]
为解决卷烟工业企业设备集团化、系统化、信息化的技术经济管理问题,基于SAP(Systems Applications and Products in Data Processing) NetWeaver技术架构建立了设备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利用SAP NetWeaver的标准流程和功能,结合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管理特点,对各企业设备管理业务存在的差异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利用SAP XI(Exchange Infrastructure)构建一体化信息平台,对异构系统数据进行集成处理,实现设备全寿命周期的技术管理和设备运行过程的经济管理.应用效果表明:①优化了维修策略,可控制设备操作、维护和故障处理的全过程,将备件信息实时集成,实现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的统一;②系统覆盖了设备前、中、后期的总体管控过程,所有业务流程基于公司一体化管理,实现设备的全过程、标准化、集团化管理;③设备全部的运行管理数据纳入信息化管理领域,通过数据的综合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实现设备的数据化管理和科学化决策.
关键词:设备管理;SAP NetWeaver;数据对象;状态监测;异构系统;Equipment management;SAP NetWeaver;Data object;Status monitoring;System of different configuration
-
295.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的丁香酚
[烟草制品业] [2014-03-15]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丁香酚释放量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溶剂、捕集方式对目标物检测结果的影响,优选了色谱分析所用的内标物、特征离子以及程序升温等条件,并运用该方法对部分市售卷烟及单料卷烟样品进行了普查分析.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丁香酚在0.05~5 mg/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3,低、中、高3个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在104.50%~110.52%之间,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31%和5.87%,检出限为0.06μg/支,定量限为0.20 μg/支.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准确等特点,适合于卷烟主流烟气中的丁香酚释放量的测定.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主流烟气;丁香酚;GC-MS;Mainstream cigarette smoke;Eugenol
-
296.全烟气致小鼠肺损伤模型的建立
[烟草制品业] [2014-03-15]
参照国内外采用卷烟烟气致小鼠肺癌等实验模型的程序和方法,应用国产昆明系小鼠建立了全烟气导致肺损伤的模型.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吸烟组,吸烟组在染毒箱中全烟气暴露2 h/d,10支烟/次,每支烟燃吸12 min,吸烟机抽吸频率为1次/min,每周6次,连续暴露4个月后解剖,并进行了病理学、免疫组化和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吸烟组小鼠肺内可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纤毛倒伏、缺失,杯状细胞不同程度增生,肺泡腔大小不一,部分肺泡间隔变薄或断裂,且有明显沉积物存在.②PCNA及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0%和66.7%,显著高于对照组.③吸烟组小鼠肺部部分水溶性总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分子量为18.6~23.6 kD的部分蛋白条带含量明显降低.
关键词:肺损伤;模型;昆明小鼠;全烟气;暴露;蛋白;Lung injury;Model;Kunming mouse;Whole smoke;Exposure;Protein
-
297.单料烟主流烟气HCN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烟草制品业] [2014-03-15]
为研究单料烟主流烟气中HCN释放量与其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间的相关性,采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了15个不同类型烤烟烟叶常规化学成分(总糖、总氮、还原糖、烟碱、钾和氯)的含量及其主流烟气中HCN的含量.结果表明,单料烟主流烟气中HCN的释放量与其烟叶中的总氮、烟碱和氯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烟叶中的总糖、还原糖和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单料烟;主流烟气;氰化氢;常规化学成分;相关性
-
298.气缸摆板机构对片烟箱内密度偏差率的影响
[烟草制品业] [2014-03-15]
为了解气缸摆板机构的摆幅、摆频和中心位置对箱内密度偏差率的作用规律,改善片烟箱内密度偏差率(DVR),采用减压阀控制气缸工作和9点密度检测法检测片烟箱内密度偏差率的方法,考察了气缸摆板机构的摆幅、摆频和中心位置对取样量和片烟箱内密度偏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摆幅等于75mm,中心位置在气缸伸出175 mm处,工作压力为0.10~0.15 MPa时,试验期间DVR小于12%.
关键词:气缸摆板机构;片烟;摆幅;摆频;中心位置;箱内密度偏差率;Pneumatic spreader mechanism;Strips;Stroke;Reverse frequency;Central position;Strips' density variation ratio in case
-
299.方差分析法在批内烟叶化学成分均匀性评价中的应用
[烟草制品业] [2014-03-15]
为客观评价烟叶质量的均匀性,通过对批内烟叶进行合理分组,测定批内烟叶的主要常规化学成分——水溶性总糖和烟碱确定其质量特性值,采用方差分析法对批内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差异的显著性进行对比分析,并应用一般评价和加严评价方法在配方中验证.结果表明:方差分析法对批内烟叶质量均匀性的评价结果准确且简便易行,适合于工业企业对批内烟叶质量均匀性进行评价.
关键词:烤烟;化学成分;均匀性;方差分析
-
300.聚类分析法监控不同存放期复配烟用香精的质量稳定性
[烟草制品业] [2014-03-15]
通过调整色谱检测数据中各组分峰面积权重系数的方式,建立以复配烟用香精样品感官评价结果为依据的聚类分析图,实现以色谱检测数据监控复配烟用香精样品存放期间质量稳定性的目标.建立的复配烟用香精保存时间回归矩阵模型,可对不同存放期(0~10月)复配烟用香精的质量情况进行评估.
关键词:烟用香精;聚类分析;质量稳定性;存放时间;矩阵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