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1.西北联大工程教育源流研究
[纺织业] [2019-08-21]
西北联大是抗战期间高等教育联大模式的典型代表,立足西北使高等教育由点扩展到面并不断向纵深推进。西北联大承袭了中国最早的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学术,集四所工学院之大成,包括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战后未复员的北平大学工学院、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工学院以及中英合创的私立焦作工学院。这些历史悠久、素有渊源且特色突出的工程教育与工程学术资源汇入西北联大,使其工学院不仅成为规模最大的学院,而且通过四个阶段、两轮整合优化取得了长足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无论是在力求全面的学科建设上,还是在紧密联系实际的科学研究上,抑或在精英教育的办学特色上,西北联大工程教育都值得进行深入研究。为此,运用期刊文献分析法、统计归纳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在全面占有史料的基础上,以时间演进为主线,纵横结合、点面结合,探讨西北联大工程教育的来源、传承与发展,尤其是“二源兼济”“四源合流”的两轮整合过程,并以学科建设为线索对西北联大工程教育与工程学术的整合优化进行全面梳理。在此基础上,选择西北联大之辗转播迁、西北联大科技学术期刊、西北联大工程教育思想、两院院士对工程教育之回忆等视角,多维度地论述西北联大工程教育源自平津、扎根西北传承繁衍的过程及其历史贡献,从而挖掘出西北联大工程教育的科技品格和兴学强国的联大精神,以资今日借鉴。研究结果表明:(1)西北联大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处于战时特殊阶段的典型代表,其传承与发展的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学术特色突出,源于平津,滋育西北,繁衍全国。(2)继西北联大第一轮初步整合后,以国立西北工学院为载体实现了我国华北、东北、中原三大区域,国立、私立两种体制,各具特色的四大工学院的第二轮整合,从而实现了我国战时高等工程教育规模最大的一次优化配置。(3)形成了73名教授副教授、208名教职员工的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教授90%以上具有留学经历,培养出土木、矿冶、机械、电机、化工、纺织、水利、航空、工业管理九大学科2 222名毕业生,首开矿冶学科、北方工业管理学科、工科研究所和西北工科研究生教育之先河,水利、航空、纺织等学科亦在全国领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育成就。(4)与西北工业实践密切结合,完善了通专并重、学以致用的课程体系,开拓了冶金物理化学等9个新兴工程技术学科,开展了安康砂金调查、佛坪县铁矿调查等十多次科学考察,成为第一轮西北大开发的先声,完成了“八惠渠”建设等数十项重大工程及发明创造,后继院校师生中走出魏寿昆、师昌绪、高景德等89位两院院士,将多个领域推进到全国乃至世界领先水平。(5)传承了北洋大学的国际办学起点,发展了精英教育模式,形成了以李仪祉“教育家眼界需注射于世界”和李书田“国家危亡之挽救、中华民族之复兴”“尤其以应用科学为国家富强枢纽”等为代表的立足西北、融汇世界的高远抱负,丰富了战时工程教育思想,为世界反法西斯民族解放运动战时教育模式提供了成功案例。研究结论认为:(1)西北联大工程教育来源与整合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主要进行了两轮整合,即1931-09-18“九一八”事变后至1937-09-09西安临大建立前的西北联大工程教育内迁阶段,1937-09-10西安临大建立起至1938-07-06工、农两院分立前的西安临大—西北联大工程教育整合阶段,1938-07-07东工、焦工汇入西工并由联大分立起至1945-08-14抗战胜利前的国立西北工学院工程教育整合阶段,以及1945-08-15抗战胜利后至1949-09-30建国前的迁回复校与继续发展阶段。(2)西北联大传承了中国最早的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学术,是近代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布局的重要转折,使高等工程教育由沿海向内陆移布,由点扩展到面,由边缘向纵深推进,从而改变了原来西北地区几乎没有高等工程教育的局面,推动了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学术的充实与发展。(3)西北联大工程教育通过传承整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育成就,作出了多项重大科技贡献,保存和光大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文脉,为21世纪的西部大开发和双一流建设积累了教育基础和人力资本,实现了工程学术的优化提高与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传承至今的优良科技传统。(4)兴学强国的联大精神与独具特色的战时工程教育思想,是西北联大工程教育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兴学强国精神在各后继院校间激荡、内化,从而形成了特有的工程精神与科技品格,独特而丰富的战时工程教育思想使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学术的整合发展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使命感。虽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西北联大工程教育仍存在一定局限,但总体而言其成绩值得肯定、经验值得借鉴。
关键词:西安临大;;西北联大;;工程教育;;工程学术;;学科建设;;抗日战争;;高校内迁;;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东北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李书田(1900—1988);;胡庶华(1886—1968);;魏寿昆(1907—2014)
-
1122.探究一款通用的、可快速拆接的SF6充气接头装置的研制
[纺织业] [2019-08-21]
一直以来我国对电力系统中存在并一直广泛应用的SF6充气接头装置都在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目前一款通用的、可快速拆接的新型SF6充气接头装置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并讨论。
关键词:SF6充气接头;;通用;;快速拆接;;降低风险;;提高效率
-
1123.过度集聚影响企业成长的机制分析与实证检验
[纺织业] [2019-08-21]
产业集聚作为一种经济地理现象,从诞生之日起,就与企业成长相关联。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升和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善,我国的传统行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了大量产业集聚区域,这些区域内的企业成长状况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产业集聚所产生的集聚经济效应能够促进企业成长,因此很多地方政府将产业集聚作为产业政策而进行推广。但是,产业集聚是一个中性词组,当产业集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会出现产业过度集聚的问题。然而,关于过度集聚对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的相关研究尤其是实证研究并不充足;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纺织行业出现的企业转移现象,这一现象的起因之一恰是传统产业在这些区域的过度集聚。因此,探究过度集聚对企业成长的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具有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的意义。本文以1998年-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纺织行业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过度集聚对企业成长的机理并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文章首先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探究了过度集聚影响企业成长的三个效应,即过度集聚的生产要素拥挤效应、过度集聚的过度竞争效应以及过度集聚的技术创新中断效应。这三个效应构成了过度集聚影响企业成长的三个路径,阻碍着集聚区域内企业的成长。随后,文章基于理论分析,对上述路径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的第一步是对纺织行业发生过度集聚的地级市进行识别,其次是对纺织行业发生过度集聚的时间节点进行识别,发现纺织行业发生过度集聚的时间点为2002年;随后本文运用基于倾向值得分匹配的双重差分法对过度集聚对企业成长的效应进行了检验,发现过度集聚对企业成长具有阻碍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了过度集聚影响企业成长的路径。结果表明,过度集聚对企业成长的阻碍作用通过生产要素拥挤、过度竞争及技术创新中断来实现。因此,适时进行产业转移决策,完善市场机制,促使产业集聚优势由集聚经济向创新网络转化,对于产业集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过度集聚;;企业成长;;生产要素拥挤;;过度竞争;;技术创新中断
-
1124.新定位 新高度 新篇章 2018宁波国际纺织面辅料纱线制衣工业展举行
[纺织业] [2019-08-21]
作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和行业责任感的专业展会,宁波纺织展已成为众多企业了解行业动态、展示最新产品、获取创新灵感、寻求商贸对接的有效平台。悉数春夏秋冬,就属五月最美。五月的宁波温和而不疏淡,热烈而不拘束。近日,由宁波市服装协会、宁波东博展览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众多知名行业协会及媒体支持的2018第十六届宁波国际纺织面辅料纱线制衣工业展(以下简称"宁波纺织展")在宁波国际会
关键词:纺织展;面辅料;工业展;
-
1125.柯桥:打造展会与产业互动新样板
[纺织业] [2019-08-21]
近日,为期三天的2018中国绍兴柯桥国际纺织品面辅料博览会(春季)在中国轻纺城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春季纺博会以"国际、时尚、绿色、高端"为主题,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办展理念,努力将纺博会打造成为"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信息化"的品牌展会。上午11时,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梁蓉等领导嘉宾,在绍兴市市
关键词:流行趋势;纺博会;
-
1126.告诉你什么是指尖上的传承,针线里的中国! 2018“锦绣中华”中国非遗服饰秀系列活动即将开启
[纺织业] [2019-08-21]
在2018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精神,更好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现代生活,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的支持下,经过前期筹备,由恭王府博物馆牵头,联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北京服装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服饰研究所等单位,将于6月4~9日在恭王府推出201"8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
关键词:锦绣中华;纺织服装行业;
-
1127.新增出口创汇1亿美元:岱银纺织马来西亚二期项目正式投产
[纺织业] [2019-08-21]
2018年5月28日,岱银纺织马来西亚公司二期项目正式举行投产庆典仪式,柔州国际贸易、投资及公用事业委员会主席、行政议员潘伟斯,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商务参赞石资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中国恒天集团总裁、党委副书记刘海涛,中国恒天集团副总裁、中国纺机集团总经理、党委书记叶茂新,岱银集团董事长赵焕臣等领导嘉宾出
关键词:马来西亚;棉纺成套设备;孙瑞哲;纺织工业;
-
1128.第五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奖
[纺织业] [2019-08-21]
化学法循环再生纤维达到原生聚酯纤维品质01项目名称:废旧纺织品化学法高质化循环再利用完成单位: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综合指数:10.0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有效缓解纺织工业资源紧缺问题,同时减少废旧纺织品焚烧或填埋对环境的污染,由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完成的"废旧纺织品化学法高质化循环再利用"项目采用全球首创的以涤纶的化学循环再生技术为核心的Eco
关键词:超仿棉;色母粒;活性染料;原液着色;色织面料;特种织物;纤维开发;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废旧纺织品;批量生产;无盐染色;聚酯原料;
-
1129.中纺联组团赴以色列、约旦两国进行产业合作调研
[纺织业] [2019-08-21]
"一带一路"倡议把中国同地处亚欧非三大洲交界处的国家连接起来,将有助于推动沿线国家经济共同发展。中国现为以色列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一大贸易伙伴。一直以来以色列对中国出口以高科技产品为主,包括电子、光学产品、农业技术等,而中国则向以色列市场提供受欢迎并具有竞争力的原材料、轻纺产品和消费品等。约旦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迅速,纺织、制药和信息技术产业等也具有良好的投资前景,中约两国优势互补,共建"一带一路"拥有广泛的利益结合点。
关键词:伊尔比德;工业区;一带一路;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纺织服装企业;纺织行业协会;
-
1130.东华携手商飞,培养民用航空复合材料拔尖人才
[纺织业] [2019-08-21]
日前,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张翠竹、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秘书劳斌一行,赴东华大学对"纺织之光"2017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师奖、学生奖及教育教学成果奖项目进行回访考察。在东华大学,张翠竹一行与东华大学有关领导、获奖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座谈。本刊记者还对2017年度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项目完成人孙宝忠教授进行了采访。
关键词:拔尖人才;实验班;协同创新中心;复合材料;民用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