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1.牛津纺的织造工艺优化
[纺织业] [2019-08-21]
总结一款牛津纺产品的织造工艺优化效果。概述了产品的生产基本条件;介绍了浆纱工序中的浆料配方和浆纱效果;以织机工艺参数为重点,分析了引纬参数、开口时间、稀密路等工艺调整过程,并总结了其他织机工艺;同时,对一些织物疵点的预防措施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通过工艺优化,最终产品顺利生产,织机效率达92%以上,入库一等品率在99.7%以上。认为:通过优化织机工艺,可以实现牛津纺产品提质增效的较好效果。
关键词:牛津纺;;经纱;;浆料配方;;上浆率;;喷气织机;;上机张力;;开口时间
-
1112.植物靛蓝在植鞣革牛皮上的染色研究及其创作实践
[纺织业] [2019-08-2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环境的急剧恶化,越来越多的人们追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生活。1在这种风潮的影响之下,以“靛蓝”为代表的传统植物染料及其染色工艺又一次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手工皮革艺术也越来越多的得到大众的青睐,尤其在手工染色作品方面,展现出了很大的应用潜质,染色工艺和染色效果也更加丰富。但这些染色皮革作品的染色材料中,合成染料占据了主导,植物染料鲜有出现。笔者的选题正是基于植物靛蓝染色和手工皮革艺术染材的现状和发展而展开的植物靛蓝在植鞣革牛皮上的染色研究和和艺术创作实践。本文首先对目前植物靛蓝染色与植鞣革牛皮染色的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传统的植物靛蓝在植鞣革牛皮上染色应用的文化价值,环保意义和学术价值。其次,对古代文献中的靛蓝制作工艺和笔者在贵州荔波尧谷村实地考察的靛蓝制作工艺和染色工艺做了详细介绍,在靛蓝染色应用方面,笔者对日本、台湾和美国三位靛蓝染色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和两个靛蓝染色手工艺品牌产品,从应用材料、染色工艺、纹样造型、作品形式和展示形式做了详细的分析,总结归纳出了植物靛蓝染色在艺术作品和手工艺产品中应用创作手法与创新方式,用于指导毕业创作。再次,笔者进行了不同染色条件下,包括牛皮的不同染色时间、染色次数、不同厚度植鞣革牛皮、不同浓度的靛蓝染液、植鞣革牛皮不同前处理方式、植物靛蓝染液不同还原方法,六个不同染色条件下,植物靛蓝对植鞣革牛皮的染色实验,通过染色工艺实践与数据分析,探讨植物靛蓝对植鞣革牛皮染色效果的影响因素,获得了不同染色效果所对应的染色方法及染色时考虑的影响因素。并且对茜草根和糠皮还原的靛蓝染液染出棕色色相的皮革原因做了实验验证,获得染液中的茜草液体可能是影响染色效果的原因。最后,在毕业创作实践中,将植物靛蓝对植鞣革牛皮的染色,运用在扎染染色工艺中,并且将染色后的植鞣革牛皮结合拼接工艺运用在艺术创作中。希望本研究能够为我国传统靛蓝手工艺在新的时代语境下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传统的靛蓝手工艺文化在现代环境中的蜕变和再生之路提供新的方向,同时为植物染料在皮革的染色运用方面起到一定的探索作用。
关键词:植物靛蓝;;植鞣革牛皮;;染色实验;;创作实践
-
1113.打造超千亿级产业生态圈
[纺织业] [2019-08-21]
龙头品牌企业为主,配套企业为辅,通过实施贴牌生产、委托加工、特许加盟、品牌一体化的经营策略,从而形成拥有拳头产品和支柱产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2017年泉州纺织鞋服规上工业产值4652亿元、比增13.1%。纺织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08.13亿元、增长7.1%;纺织服装、服饰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68.58亿元、增长8.8%;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54.76亿元、增长7.1%。预计2020年之前,泉州全市纺织
关键词:产业集群;生态圈;特许加盟;支柱产业;工业增加值;
-
1114.触媒视角下的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应用研究
[纺织业] [2019-08-21]
随着传统工业生产的衰败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城市中的工业遗产地区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都产生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特殊问题,包括对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的保护,土地污染等环境问题的亟待解决以及闲置土地资源的合理再利用再开发等现实矛盾。“城市触媒”作为广泛应用于城市设计中的指导方法,倡导在不全面改变本身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引入全新元素或进行小范围改变,达到激活片区的效果。工业遗产的更新方式受其自身条件因素影响,其更新方式除了遗产本体,对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层面都会产生巨大影响,这也与“城市触媒”理论存在一定的契合。因此,本文尝试通过城市触媒理论的应用,寻找对工业遗产保护和更新的可行性,完成对工业遗产从经济、文化、社会多角度的复兴。论文首先对工业遗产和城市触媒理论进行相关研究,进而对两者之间应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讨论,构建触媒视角下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的理论框架。提出工业遗产保护和更新“五个步骤”、“三个要素”的使用方式和举措。“五个步骤”表示:选取触媒角度、确定原始触媒载体、重塑和激活触媒载体、控制和指导触媒效应以及后续反哺于工业遗产;“三个要素”即:空间、功能、文化三个方面的触媒策略。最后,以西安半坡国际艺术区的保护与更新作为实例研究,依据前文的应用研究,提出触媒视角下西安半坡国际艺术区保护与更新应用具体策略。本文希望利用对城市触媒理论在工业遗产中的使用分析,为国内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更新提供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促使遗产保护和更新从立项、设计到运作时期都可以在相应的理论引导下顺利进行,此外,也希望全面汇总对城市更新的众多策略和方案,把“城市触媒”当做处理城市发展难题的高效方式,从相对广阔的角度促进城市的正常建设和长久发展。
关键词:城市触媒;;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
-
1115.科技智性、绿色理性、时尚个性之美
[纺织业] [2019-08-21]
很高兴在柯桥,一个依托于"一块布"创出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召开"第二届中国服装定制高峰论坛",与大家共同探索未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服装定制,融合了服装行业的科技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融合了服装行业的技术创新与消费文化创新,融合了服装行业的供给侧改革与需求升级创新,成为承载服
关键词:服装定制;敏捷制造;服装行业;服装产业;纺织品服装出口;纺织工业;
-
1116.食品饮料为盾 纺织服装为矛
[纺织业] [2019-08-21]
今年大众消费品的崛起吸引了市场更多的讨论,关注点在于老百姓是消费升级了还是在消费降级。在笔者看来,拼多多等消费降级表现的崛起反应的是消费结构的变化。面对目前生活压力,即"住房+养老+医疗"三大压力,导致可支配收入的分化,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房价大涨后,租房及月供成本开始提升,尽管薪资水平更高,但实际可支配收入更低。从中金公司在今年年初测算的一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充分考虑买房之后的月供费用后,层级越
关键词:食品饮料;高端白酒;纺织服装;一季度;净利润;
-
1117.分形图案在纺织面料中的纹织设计与应用研究
[纺织业] [2019-08-21]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个性化的需求日益增加,在各个层面开始追求张扬个性的生活方式,包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分形作为20世纪70年代被定义的科学概念,其变化无穷的图形和瑰丽变幻的色彩成为人们产生强烈好奇和追逐的对象,以此来彰显与众不同的个性风格。为满足人们更加个性时尚的生活追求,将分形图案导入面料设计中不仅使纺织品面料图案更符合当代的审美需求,同时也拓展了分形图案在纺织面料设计上的应用。分形图案作为区别于传统图案的设计概念,展现出其特有的自相似性和自生长性。此类图案的开发和应用需要各种技术资源的整合运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助于提升面料的艺术附加值。课题研究首先从厘清分形的基本概念出发,对分形理论的相关概念和分形生成算法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分析和阐述。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理解和分析,从而归纳总结出分形图案的发展形成、分形图案的分类以及图案所具有的审美特征,探讨其符合当代纺织品面料设计的艺术内涵。其次,从分形图案生成的特点入手,课题研究着重分析了分形图案的构图形式以及在纺织面料中的设计表达优势,并结合图案的结构特点,探讨了不同纺织工艺对分形图案精细结构表达的影响。随着纺织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分形图案结构的无限性和纺织工艺表达的有限性经过优化处理,定能满足人类视觉审美的新需求。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课题研究中以多臂织机对部分条件成熟可实现的分形几何图案进行了面料试织再现,并将实物进行了家纺和服饰类产品设计的效果模拟分析,这对纺织品面料的纹织设计与应用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分形的应用研究之路任重而道远,分形图案艺术只是其应用的衍生形式之一,将分形图案应用在纺织面料设计中是人们发现分形、认识分形、熟悉分形的最直观路径。期待课题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尝试,能够有助于分形艺术在当代纺织品面料设计中的应用与实践取得更好地发展,向更多的人展现其艺术魅力和审美内涵,也为现代面料图案设计提供参考,丰富纺织面料的风格品种。
关键词:分形;;分形图案;;审美特征;;纺织面料;;纹织设计;;应用实践
-
1118.将科技力转化为生产力
[纺织业] [2019-08-21]
2018年6月14日对于《纺织科学研究》杂志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2018中国纺织科技成果对接峰会暨第五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发布会如约举行。这是我们第五次承办"十大"系列评选活动,五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从中国十大纺织科学新闻评选到中国十大纺织科技评选,改变的不只是名称,
关键词:科技力;评选活动;纺织科技;生产力;
-
1119.中国纺织业区际转移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纺织业] [2019-08-21]
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间或区域间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其中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构成制造业的一个主要部分,而纺织业作为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代表,不仅是我国的民生支柱产业,更是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先行行业。本文通过梳理产业转移及纺织业转移相关研究,认为已有研究缺乏对纺织业及其细分行业的区际转移与影响因素分析。因此本文首先以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基础,吸收要素禀赋理论、区位论等相关思想提出纺织业区际转移影响因素相关理论假设;其次,通过纺织业二维区位商、产业集聚变动指数等方法定量测度我国不同尺度下纺织业及其细分行业的集聚程度,运用GIS软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以产业中心的变化来分析该行业的区际转移路径;再次,通过构建面板计量模型,运用Stata软件分别对1999-2014年中国省域尺度两位数纺织产业和1999-2009年三种类型纺织产业区际转移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找出纺织行业总体及其行业内部各影响因素存在的共性与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而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纺织产业发展迅速。1999-2015年期间呈现出先由中西部向东部地区集聚,后逐渐西移的特征。天津、北京和上海等地的纺织产业转出力度较大,其中,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北等地为主要承接地,西部的新疆、宁夏和内蒙等也承接了部分纺织业转移。但纺织产业西进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粘性,东部的江苏、浙江、山东和福建等地区仍是我国纺织业的发展高地,这说明我国大规模纺织业转移还未发生;(2)三位数纺织业空间转移呈现出空间大尺度转移、邻近省份之间转移、省内地市间转移和空间格局变化不显著并存的特点。具体而言,棉、化纤及印染加工行业2009年之前空间大尺度转移明显,东部地区的山东潍坊、浙江绍兴等地凭借强劲的集聚力得以快速发展,中西部地区则日渐萎缩,之后主要为省内邻近地市间转移,浙江表现尤为突出;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行业、针编织品及其制品制造主要为省内邻近地市间转移,前者整体向西部内蒙和宁夏众多地市集聚,后者主要发生在江浙一带,多表现为由省内较发达地市向次发达地市转移;丝绢纺织及精加工和纺织制成品制造呈现出邻省转移的特征,前者生产整体向中西部集中,形成多个分散的“中心-外围”结构,后者主要由中部河南、湖北大多地市向东部的山东东南部、苏南和浙北一带转移,生产更加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形成“南北带状”的分布格局;麻纺织业空间格局变化并不显著,整体向中部地区更加集中;(3)市场导向型纺织业生产更加集中在江浙一带的众多地市,浙江发展尤为迅速,多由省内发达地市向欠发达地市蔓延,逐渐形成了以浙江为中心,向外辐射的中心-外围结构特征。此外,该时期内中部地区的安徽六安、湖北荆门和河南周口等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原料依赖型纺织业空间大尺度转移动向明显,并伴随有邻省转移和省内地市间转移的特点,2009年以前主要由西部向中东部集聚,后有所回转,河南为其主要承接地,但湖北和江浙一带仍是生产的核心区域;环境敏感型纺织业整体呈现出由东部沿海向内陆转移的趋势,以邻省和跨省转移为主要特征,中部地区的河南周口、南阳,湖北咸宁和西部地区的四川等众多地市得到较快发展;(4)集聚规模、技术水平、国内市场潜力和环境规制是影响两位数纺织业省域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而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变化不再是其进行区际转移所考虑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对其空间转移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5)就纺织行业内部各类型产业而言,集聚程度仍是各类型纺织业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此外,原材料、国内市场潜力以及环境规制分别在对应类型纺织企业区际转移中占据主要地位。技术水平和土地成本对市场导向型和环境敏感型纺织业的空间格局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劳动力成本变化对各类型纺织产业生产分布变化并不敏感,这与省域尺度上估计结果一致,但不同的是交通运输成本在该阶段内是各类型纺织企业空间转移的一个阻力。
关键词:纺织业;;细分行业;;不同尺度;;区际转移;;影响因素
-
1120.一种新型尾矿干排系统在铁矿中的应用
[纺织业] [2019-08-21]
介绍了一种应用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铁精粉尾矿干排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设计思想,通过分流矿浆槽+旋流器模块、沉淀池+压滤机模块、变频脱水筛模块的设计,解决应用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以6 000 t/d尾矿的新型干排系统为例,评估了该尾矿干排系统的经济效果。
关键词:尾矿干排;;工艺优化;;低能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