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10071 篇 当前为第 112 页 共 1008

所属行业:纺织业

  • 1111.将科技力转化为生产力

    [纺织业] [2019-08-21]

    2018年6月14日对于《纺织科学研究》杂志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2018中国纺织科技成果对接峰会暨第五届"中国十大纺织科技"发布会如约举行。这是我们第五次承办"十大"系列评选活动,五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从中国十大纺织科学新闻评选到中国十大纺织科技评选,改变的不只是名称,
    关键词:科技力;评选活动;纺织科技;生产力;
  • 1112.中国纺织业区际转移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纺织业] [2019-08-21]

    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间或区域间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其中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构成制造业的一个主要部分,而纺织业作为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代表,不仅是我国的民生支柱产业,更是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先行行业。本文通过梳理产业转移及纺织业转移相关研究,认为已有研究缺乏对纺织业及其细分行业的区际转移与影响因素分析。因此本文首先以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基础,吸收要素禀赋理论、区位论等相关思想提出纺织业区际转移影响因素相关理论假设;其次,通过纺织业二维区位商、产业集聚变动指数等方法定量测度我国不同尺度下纺织业及其细分行业的集聚程度,运用GIS软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以产业中心的变化来分析该行业的区际转移路径;再次,通过构建面板计量模型,运用Stata软件分别对1999-2014年中国省域尺度两位数纺织产业和1999-2009年三种类型纺织产业区际转移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找出纺织行业总体及其行业内部各影响因素存在的共性与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而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纺织产业发展迅速。1999-2015年期间呈现出先由中西部向东部地区集聚,后逐渐西移的特征。天津、北京和上海等地的纺织产业转出力度较大,其中,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北等地为主要承接地,西部的新疆、宁夏和内蒙等也承接了部分纺织业转移。但纺织产业西进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粘性,东部的江苏、浙江、山东和福建等地区仍是我国纺织业的发展高地,这说明我国大规模纺织业转移还未发生;(2)三位数纺织业空间转移呈现出空间大尺度转移、邻近省份之间转移、省内地市间转移和空间格局变化不显著并存的特点。具体而言,棉、化纤及印染加工行业2009年之前空间大尺度转移明显,东部地区的山东潍坊、浙江绍兴等地凭借强劲的集聚力得以快速发展,中西部地区则日渐萎缩,之后主要为省内邻近地市间转移,浙江表现尤为突出;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行业、针编织品及其制品制造主要为省内邻近地市间转移,前者整体向西部内蒙和宁夏众多地市集聚,后者主要发生在江浙一带,多表现为由省内较发达地市向次发达地市转移;丝绢纺织及精加工和纺织制成品制造呈现出邻省转移的特征,前者生产整体向中西部集中,形成多个分散的“中心-外围”结构,后者主要由中部河南、湖北大多地市向东部的山东东南部、苏南和浙北一带转移,生产更加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形成“南北带状”的分布格局;麻纺织业空间格局变化并不显著,整体向中部地区更加集中;(3)市场导向型纺织业生产更加集中在江浙一带的众多地市,浙江发展尤为迅速,多由省内发达地市向欠发达地市蔓延,逐渐形成了以浙江为中心,向外辐射的中心-外围结构特征。此外,该时期内中部地区的安徽六安、湖北荆门和河南周口等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原料依赖型纺织业空间大尺度转移动向明显,并伴随有邻省转移和省内地市间转移的特点,2009年以前主要由西部向中东部集聚,后有所回转,河南为其主要承接地,但湖北和江浙一带仍是生产的核心区域;环境敏感型纺织业整体呈现出由东部沿海向内陆转移的趋势,以邻省和跨省转移为主要特征,中部地区的河南周口、南阳,湖北咸宁和西部地区的四川等众多地市得到较快发展;(4)集聚规模、技术水平、国内市场潜力和环境规制是影响两位数纺织业省域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而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变化不再是其进行区际转移所考虑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对其空间转移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5)就纺织行业内部各类型产业而言,集聚程度仍是各类型纺织业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此外,原材料、国内市场潜力以及环境规制分别在对应类型纺织企业区际转移中占据主要地位。技术水平和土地成本对市场导向型和环境敏感型纺织业的空间格局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劳动力成本变化对各类型纺织产业生产分布变化并不敏感,这与省域尺度上估计结果一致,但不同的是交通运输成本在该阶段内是各类型纺织企业空间转移的一个阻力。
    关键词:纺织业;;细分行业;;不同尺度;;区际转移;;影响因素
  • 1113.西北联大工程教育源流研究

    [纺织业] [2019-08-21]

    西北联大是抗战期间高等教育联大模式的典型代表,立足西北使高等教育由点扩展到面并不断向纵深推进。西北联大承袭了中国最早的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学术,集四所工学院之大成,包括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战后未复员的北平大学工学院、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工学院以及中英合创的私立焦作工学院。这些历史悠久、素有渊源且特色突出的工程教育与工程学术资源汇入西北联大,使其工学院不仅成为规模最大的学院,而且通过四个阶段、两轮整合优化取得了长足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无论是在力求全面的学科建设上,还是在紧密联系实际的科学研究上,抑或在精英教育的办学特色上,西北联大工程教育都值得进行深入研究。为此,运用期刊文献分析法、统计归纳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在全面占有史料的基础上,以时间演进为主线,纵横结合、点面结合,探讨西北联大工程教育的来源、传承与发展,尤其是“二源兼济”“四源合流”的两轮整合过程,并以学科建设为线索对西北联大工程教育与工程学术的整合优化进行全面梳理。在此基础上,选择西北联大之辗转播迁、西北联大科技学术期刊、西北联大工程教育思想、两院院士对工程教育之回忆等视角,多维度地论述西北联大工程教育源自平津、扎根西北传承繁衍的过程及其历史贡献,从而挖掘出西北联大工程教育的科技品格和兴学强国的联大精神,以资今日借鉴。研究结果表明:(1)西北联大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处于战时特殊阶段的典型代表,其传承与发展的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学术特色突出,源于平津,滋育西北,繁衍全国。(2)继西北联大第一轮初步整合后,以国立西北工学院为载体实现了我国华北、东北、中原三大区域,国立、私立两种体制,各具特色的四大工学院的第二轮整合,从而实现了我国战时高等工程教育规模最大的一次优化配置。(3)形成了73名教授副教授、208名教职员工的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教授90%以上具有留学经历,培养出土木、矿冶、机械、电机、化工、纺织、水利、航空、工业管理九大学科2 222名毕业生,首开矿冶学科、北方工业管理学科、工科研究所和西北工科研究生教育之先河,水利、航空、纺织等学科亦在全国领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育成就。(4)与西北工业实践密切结合,完善了通专并重、学以致用的课程体系,开拓了冶金物理化学等9个新兴工程技术学科,开展了安康砂金调查、佛坪县铁矿调查等十多次科学考察,成为第一轮西北大开发的先声,完成了“八惠渠”建设等数十项重大工程及发明创造,后继院校师生中走出魏寿昆、师昌绪、高景德等89位两院院士,将多个领域推进到全国乃至世界领先水平。(5)传承了北洋大学的国际办学起点,发展了精英教育模式,形成了以李仪祉“教育家眼界需注射于世界”和李书田“国家危亡之挽救、中华民族之复兴”“尤其以应用科学为国家富强枢纽”等为代表的立足西北、融汇世界的高远抱负,丰富了战时工程教育思想,为世界反法西斯民族解放运动战时教育模式提供了成功案例。研究结论认为:(1)西北联大工程教育来源与整合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主要进行了两轮整合,即1931-09-18“九一八”事变后至1937-09-09西安临大建立前的西北联大工程教育内迁阶段,1937-09-10西安临大建立起至1938-07-06工、农两院分立前的西安临大—西北联大工程教育整合阶段,1938-07-07东工、焦工汇入西工并由联大分立起至1945-08-14抗战胜利前的国立西北工学院工程教育整合阶段,以及1945-08-15抗战胜利后至1949-09-30建国前的迁回复校与继续发展阶段。(2)西北联大传承了中国最早的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学术,是近代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布局的重要转折,使高等工程教育由沿海向内陆移布,由点扩展到面,由边缘向纵深推进,从而改变了原来西北地区几乎没有高等工程教育的局面,推动了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学术的充实与发展。(3)西北联大工程教育通过传承整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育成就,作出了多项重大科技贡献,保存和光大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文脉,为21世纪的西部大开发和双一流建设积累了教育基础和人力资本,实现了工程学术的优化提高与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传承至今的优良科技传统。(4)兴学强国的联大精神与独具特色的战时工程教育思想,是西北联大工程教育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兴学强国精神在各后继院校间激荡、内化,从而形成了特有的工程精神与科技品格,独特而丰富的战时工程教育思想使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学术的整合发展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使命感。虽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西北联大工程教育仍存在一定局限,但总体而言其成绩值得肯定、经验值得借鉴。
    关键词:西安临大;;西北联大;;工程教育;;工程学术;;学科建设;;抗日战争;;高校内迁;;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东北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李书田(1900—1988);;胡庶华(1886—1968);;魏寿昆(1907—2014)
  • 1114.一种新型尾矿干排系统在铁矿中的应用

    [纺织业] [2019-08-21]

    介绍了一种应用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铁精粉尾矿干排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设计思想,通过分流矿浆槽+旋流器模块、沉淀池+压滤机模块、变频脱水筛模块的设计,解决应用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以6 000 t/d尾矿的新型干排系统为例,评估了该尾矿干排系统的经济效果。
    关键词:尾矿干排;;工艺优化;;低能高效
  • 1115.探究一款通用的、可快速拆接的SF6充气接头装置的研制

    [纺织业] [2019-08-21]

    一直以来我国对电力系统中存在并一直广泛应用的SF6充气接头装置都在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目前一款通用的、可快速拆接的新型SF6充气接头装置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并讨论。
    关键词:SF6充气接头;;通用;;快速拆接;;降低风险;;提高效率
  • 1116.过度集聚影响企业成长的机制分析与实证检验

    [纺织业] [2019-08-21]

    产业集聚作为一种经济地理现象,从诞生之日起,就与企业成长相关联。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升和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善,我国的传统行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了大量产业集聚区域,这些区域内的企业成长状况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产业集聚所产生的集聚经济效应能够促进企业成长,因此很多地方政府将产业集聚作为产业政策而进行推广。但是,产业集聚是一个中性词组,当产业集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会出现产业过度集聚的问题。然而,关于过度集聚对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的相关研究尤其是实证研究并不充足;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纺织行业出现的企业转移现象,这一现象的起因之一恰是传统产业在这些区域的过度集聚。因此,探究过度集聚对企业成长的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具有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的意义。本文以1998年-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纺织行业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过度集聚对企业成长的机理并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文章首先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探究了过度集聚影响企业成长的三个效应,即过度集聚的生产要素拥挤效应、过度集聚的过度竞争效应以及过度集聚的技术创新中断效应。这三个效应构成了过度集聚影响企业成长的三个路径,阻碍着集聚区域内企业的成长。随后,文章基于理论分析,对上述路径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的第一步是对纺织行业发生过度集聚的地级市进行识别,其次是对纺织行业发生过度集聚的时间节点进行识别,发现纺织行业发生过度集聚的时间点为2002年;随后本文运用基于倾向值得分匹配的双重差分法对过度集聚对企业成长的效应进行了检验,发现过度集聚对企业成长具有阻碍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了过度集聚影响企业成长的路径。结果表明,过度集聚对企业成长的阻碍作用通过生产要素拥挤、过度竞争及技术创新中断来实现。因此,适时进行产业转移决策,完善市场机制,促使产业集聚优势由集聚经济向创新网络转化,对于产业集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过度集聚;;企业成长;;生产要素拥挤;;过度竞争;;技术创新中断
  • 1117.新定位 新高度 新篇章 2018宁波国际纺织面辅料纱线制衣工业展举行

    [纺织业] [2019-08-21]

    作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和行业责任感的专业展会,宁波纺织展已成为众多企业了解行业动态、展示最新产品、获取创新灵感、寻求商贸对接的有效平台。悉数春夏秋冬,就属五月最美。五月的宁波温和而不疏淡,热烈而不拘束。近日,由宁波市服装协会、宁波东博展览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众多知名行业协会及媒体支持的2018第十六届宁波国际纺织面辅料纱线制衣工业展(以下简称"宁波纺织展")在宁波国际会
    关键词:纺织展;面辅料;工业展;
  • 1118.柯桥:打造展会与产业互动新样板

    [纺织业] [2019-08-21]

    近日,为期三天的2018中国绍兴柯桥国际纺织品面辅料博览会(春季)在中国轻纺城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春季纺博会以"国际、时尚、绿色、高端"为主题,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办展理念,努力将纺博会打造成为"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信息化"的品牌展会。上午11时,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梁蓉等领导嘉宾,在绍兴市市
    关键词:流行趋势;纺博会;
  • 1119.告诉你什么是指尖上的传承,针线里的中国! 2018“锦绣中华”中国非遗服饰秀系列活动即将开启

    [纺织业] [2019-08-21]

    在2018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精神,更好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现代生活,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的支持下,经过前期筹备,由恭王府博物馆牵头,联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北京服装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服饰研究所等单位,将于6月4~9日在恭王府推出201"8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
    关键词:锦绣中华;纺织服装行业;
  • 1120.新增出口创汇1亿美元:岱银纺织马来西亚二期项目正式投产

    [纺织业] [2019-08-21]

    2018年5月28日,岱银纺织马来西亚公司二期项目正式举行投产庆典仪式,柔州国际贸易、投资及公用事业委员会主席、行政议员潘伟斯,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商务参赞石资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中国恒天集团总裁、党委副书记刘海涛,中国恒天集团副总裁、中国纺机集团总经理、党委书记叶茂新,岱银集团董事长赵焕臣等领导嘉宾出
    关键词:马来西亚;棉纺成套设备;孙瑞哲;纺织工业;
首页  上一页  ...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