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采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022-01-06]
2008年上半年,国际煤炭价格一路飙升,我国煤炭行业也得到了空前发展,甚至出现了“一煤难求”的局面。然而,进入下半年以来,伴随着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煤炭业的辉煌也不再得以延续。以2008年7月为拐点,煤炭价格开始下行,加之下游行业需求锐减的传导作用,更使煤炭业在供求等多方面面临压力。但是,挑战也可能是机遇。新经济形势下,煤炭行业没有必要只做无谓的哀叹。对企业而言,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化阻力为动力才是上上之选。本报告以煤炭行业的定位为出发点,分析了煤炭行业当前的运行态势,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了“短期内将持续下行”的预判。在此基础上,本报告也一并分析了经济危机可能带来的机遇及挑战,从而对煤炭行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采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22-01-06]
进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后,产能过剩已成为中国煤炭产业的一种新常态。产能过剩虽有利于改变煤炭供给紧张的局面,降低火电等下游产业的生产成本,但对煤炭产业经济的负面影响极大。化解产能过剩已成为中国煤炭产业革命关键一役,是中国煤炭产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迈过的一道坎。目前,正值我国“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期,深入研究煤炭产能过剩这一新常态与落后产能退出新机制问题,无论对规划的科学编制、科学产能的形成和有序释放,对久处“隆冬季”的煤炭产业走出困境,重焕生机活力,再现辉煌,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报告分“上篇”和“下篇”。“上篇”在简要介绍有关产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产能过剩这一中国煤炭产业新常态;在深刻总结煤炭产能过剩形成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化解的思路。“下篇”从煤炭落后产能的范畴入手,探讨了其形成的原因和特点,总结了政策实践和面临的困难,提出了建立健全常态化的退出机制,实现煤炭落后产能平稳有序退出的思路。
[采矿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022-01-06]
中国能源问题的突围方向是国际合作与加强内部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生产革命和技术进步,这样才是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有效方法。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2-01-05]
作为独立于电能产品的绿色电力的生产凭证,绿色证书是配额制下独特的产物,是实施配额制的工具和载体。绿电交易的特点在于,证随电走、证电合一。证电分离则是为了绿证的销售不需要受制于电网的存在和电网空余的输送能力。因此,是证电合一,还是证电分离,现在还存在争议。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2-01-04]
2021年11月份,面对国际环境严峻复杂,国内疫情散发多发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持续恢复,实体经济稳中有升,发展韧性不断增强,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对电力行业的支撑力度稳中加固。电力行业主要运行情况具体呈现以下特点:投资侧,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同比增长,累计增速回落企稳。供给侧,电力生产增速继续回落。输配侧,全国基建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明显高于上年同期,全国累计跨区、跨省送电量保持较快增长。消费侧,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但增速有所趋缓。营收侧,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营业收入保持较高增速,但利润总额增速呈现指数式下跌。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2-01-04]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2-01-04]
日本于20世纪90年代起推进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日本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根据本国天然气产业结构特点,与电力市场化改革同步进行,主要措施包括:逐步扩大可自由选择供应商的终端用户范围直至全部放开,加强天然气管道和LNG接收站对第三方公平开放,推进天然气管输业务与销售业务的拆分,完善天然气价格机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增加了终端市场竞争主体,保障了用户用气自主选择权,提升了终端用气价格市场化程度。日本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经验表明,基础设施的公平开放、完善的顺价机制和有力的市场监管是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有效推进的重要因素。在日本,天然气产业与电力产业紧密联系的情况下,两市场同步改革可发挥协同作用。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022-01-04]
在“碳中和”与“碳达峰”战略目标的引领下,发展分布式能源已成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与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主要路径之一。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思想与分布式能源建设思路相契合,可为分布式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借鉴。首先,本文充分挖掘区块链与分布式能源的基本原理,阐述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在数据安全、信任机制、运作效率方面的显著优势。其次,根据能源区块链五个主要应用场景,梳理区块链技术在分布式能源产业的应用模式与积极作用。再次,阐述了区块链技术在分布式能源应用面临的挑战,分析了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最后,展望分布式能源区块链的发展愿景,并从产业融合、政策制度、技术储备、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2-01-03]
新能源汽车:供给端:锂资源供需紧张预期提升,锂电材料供给受 限。Pilbara 下调锂精矿产量指引,短期西澳矿山将受制于劳工短缺 供供给预期,总体看中短期锂资源供需紧张预期提升,锂价高位运 行;需求端:美国《重建美好未来》核心争议点与新能源无关,继 续看好22 年新能源车需求。美国政策方面, 民主党参议员 Manchin 反对《重建美好未来》部分条款,两院对于电动车部分政 策差异较小,包括单车最高1.25 万美元税收抵免,差异主要在 1.25 万的构成、价格上限、收入上限以及政策退坡节奏略的一些细 节。需求上,预计中国1 月新能源车销量43 万辆,其中商用车1 万辆,乘用车42 万辆。行业排产饱满,基本面强势,继续推荐电 动车龙头标的亿纬锂能、容百科技、华友钴业、芳源股份、中伟 股份、恩捷股份、科达利、天赐材料、星源材质、德方纳米、富 临精工、新宙邦等。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2-01-03]
氢能储运是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氢能产业链整体分为氢能制取、氢能储运、 氢能应用三大环节,其中储运环节是高效利用氢能的关键。成本方面,氢 气储运成本占总成本约30%。技术方面,要提高氢气能量密度,国际能源 署规定储氢质量标准达到5%。经济高效是氢能储运未来发展趋势。目前, 氢能储存应用场景有加氢站储存、运输车储存和燃料电池车储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