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1.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力学性能与可纺性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4-07-15]
以分子量在350万~450万的6种牌号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纤维级原料为例,研究了原料微观物理性能与可纺性和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PE-UHMW的分子量分布是影响材料可纺性的关键因素,分子量分布窄而均匀的冻胶丝能被均匀地超级拉伸,平均粒径细和粒径分布宽度窄的粉末也有利于纺丝;PE-UHMW的冲击强度与材料的结晶度、微晶尺寸、缠结点密度等多因素有关,结晶度越高韧性越差,在一定范围内微晶越小材料的冲击性能越好,缠结点密度大能提高冲击强度.
关键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可纺性;力学性能;微观性能;PE-UHMW;spinnability;mechanical property;microscopic property
-
662.环氧树脂基覆铜板耐热老化性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4-07-15]
利用Arrhenius方程的老化动力学模型研究了环氧树脂基覆铜板的耐热老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固化体系、阻燃体系以及主体环氧树脂的结构直接影响覆铜板的耐老化性能。酚醛树脂固化体系覆铜板的耐热老化性优于双氰胺固化体系,磷系阻燃的覆铜板耐热老化性优于溴系阻燃体系,配方中添加具有刚性结构的环氧树脂有利于提高覆铜板的耐热老化性。
关键词:环氧树脂;覆铜板;热老化;弯曲强度;电气强度;epoxy resin;copper clad laminate;themal aging;flexural strength;dielectric strength
-
663.黏度法测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分子量的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4-07-15]
为验证ASTM D4020-2011和GB/T 1632.3-2010是否适合测定我国常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的黏均分子量以及探讨奥氏黏度计能否代替乌氏黏度计测定PE-UHMW的黏均分子量,研究了黏度法测定PE-UHMW分子量的影响因素,包括黏度计与毛细管内径的选择、溶液浓度与溶剂的选择、抗氧剂的作用、实验温度的控制以及数据处理方法等.实验结果表明,十氢萘是配制PE-UHMW溶液的较佳溶剂,PE-UHMW溶液的浓度与毛细管流出时间分别控制在0.008~0.050 g/(100 mL)与80.0~140.0 s较为合适,加抗氧剂能有效防止PE-UHMW的氧化降解,选用毛细管内径为0.55 mm的奥氏黏度计可满足使用要求.
关键词:黏度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黏均分子量;测定
-
664.PE-HD/CF/HGB三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4-07-15]
以高密度聚乙烯(PE-HD)为基体、碳纤维(CF)为增强材料,采用双辊塑炼工艺制备了PE-HD/CF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拉伸和弯曲性能随CF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但缺口冲击强度逐渐下降.在该复合材料基础上添加空心玻璃微珠(HGB)制得PE-HD/CF/HGB三元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HGB用量为10份且CF用量为15份时,三元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均达到最大,分别为46.98 MPa,45.69 MPa和8.17 kJ/m2,较未加HGB的PE-HD/CF复合材料分别提高了7.19%,4.17%和10.4%.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HGB主要通过其变形和破坏来吸收冲击能量,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韧性.
关键词:碳纤维;空心玻璃微珠;高密度聚乙烯/碳纤维/玻璃微珠三元复合材料;carbon fiber;hollow glass bead;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carbon fiber/glass bead ternary composite
-
665.长芳纶纤维增强抗冲共聚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4-07-15]
以抗冲共聚聚丙烯为基体,通过熔融浸渍拉挤工艺和密炼工艺制备长芳纶纤维增强抗冲共聚聚丙烯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加工工艺、长芳纶纤维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长芳纶纤维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维卡软化温度及硬度,但韧性降低.熔融浸渍拉挤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性能明显优于密炼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结果表明,长芳纶纤维与抗冲共聚聚丙烯基体的相容性很差.动态力学行为表明,长芳纶纤维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抗形变能力显著增加.实验证明,使用长芳纶纤维进行增强,可以使复合材料的性能有较大提高,但其界面相容性有待改进.
关键词: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芳纶;抗冲共聚聚丙烯;熔融浸渍拉挤
-
666.蒙脱土改性研究进展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4-07-15]
概括了蒙脱土(MMT)的结构与基本性质,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复合材料中MMT改性的研究进展.主要讨论了有机改性剂分子结构和改性工艺对MMT层间距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有机改性剂对MMT热稳定性的影响,展望了MMT改性研究前景.
关键词:MMT;改性;层间距;热稳定性;montmorillonite;modification;interlayer spacing;thermostability
-
667.含纳米碳材料的聚羟基烷酸酯可降解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4-07-15]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纳米碳材料的聚羟基烷酸酯可降解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为在聚羟基烷酸酯基体中引入高热导纳米碳材料,在所得复合材料中构成高效导热网络,促进结晶放热的消散;纳米碳材料同时作为成核剂,促进聚羟基烷酸酯基体形核结晶;纳米碳材料还作为增韧剂对所得复合材料强韧化;所述的聚羟基烷酸酯基体与纳米碳材料的质量比为10∶1~2000∶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加工性能、力学性能、热学性能高,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关键词:
-
668.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亚微米级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4-07-15]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亚微米级聚苯乙烯(PS)微球,考察了苯乙烯(St)单体浓度、引发剂过硫酸钾(K2S2O8)浓度、离子强度(氯化钠浓度)与PS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关系.然后通过加入微量乳化剂或β-环糊精对无皂乳液聚合法进行改进,研究了改进效果.结果表明,PS微球的粒径随St单体浓度和氯化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K2S2O8浓度的增加而减小,通过调节这3种原料的浓度,可制得粒径在450~1 000nm且单分散系数小于0.08的PS微球,但产品收率较低,仅为30%左右.在相同的合成条件下,加入微量乳化剂可制得粒径在100~350 nm且单分散系数小于0.05的PS微球,产品收率提高到75%左右;加入微量β-环糊精可制得粒径在300 nm左右且单分散系数小于0.08的PS微球,产品收率可达80%且反应时间大幅缩短,由原来的12 h缩减到5h.
关键词:无皂乳液聚合;亚微米聚苯乙烯微球;乳化剂;β-环糊精;soap-fre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sub-micron polystyrene microspheres;emulsifying agent;β-cyclodextrin
-
669.一种聚偏氟乙烯/钛酸钡复合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4-07-15]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偏氟乙烯(PVDF)/钛酸钡(BT)复合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先用钛酸酯耦联剂(NDZ101)对具有铁电性质的BT纳米颗粒进行表面改性,然后加入具有优异介电常数的有机材料PVDF,通过NDZ101的桥梁作用,使得BT与有机基体PVDF结合得更紧密,从而减少了复合材料PVDF/BT的缺陷,并在制备过程中加以超声和搅拌处理,以及通过静置舍去因BT颗粒团聚而沉积的部分,因此获得了具有高储能密度和较高相对介电常数的PVDF/BT复合材料。
关键词:
-
670.木质素酚醛树脂的制备方法及木质素酚醛树脂泡沫的制备方法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4-07-15]
本发明首先将木质素、酚类化合物和亲核试剂混合、反应得到木质素酚化物;然后调节其pH值至碱性,并与醛混合、反应得到木质素酚醛树脂。将得到的木质素酚醛树脂与发泡剂、固化剂和表面活性剂混合,发泡固化即可得到木质素酚醛树脂泡沫。本发明采用酚类化合物作为溶剂,然后加入亲核试剂,将木质素中的α-芳基醚、α-烷基醚、酚型β-芳基醚、含α-醇羟基的非酚型β-芳基醚及甲基芳基醚中的醚键断裂,使木质素大分子能够较好地降解,从而提高木质素的活性和酚醛树脂泡沫的强度。同时,本发明将目前没有经济价值并导致环境污染的农林废弃物,开发为环境友好的生物基高分子新材料,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