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1.PP-R管材的发展概况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0-15]
介绍了国内外PP-R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简要概述了PP-R管材的性能特点;分析了国内外专用料的生产和市场需求状况;浅析了我国PP-R管材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PP-R管材;专用料;市场分析
-
1972.酸固化剂对酚醛泡沫材料性能的影响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0-15]
以多聚甲醛代替部分甲醛溶液制备高固体含量可发性酚醛树脂,在70℃发泡制备酚醛泡沫塑料.研究了酸固化剂的种类对酚醛泡沫塑料的密度、固化速度、力学性能、易碎性能、阻燃性能、热稳定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盐酸、磷酸、对甲苯磺酸、水复配的酸固化剂基本符合酸固化剂的选择标准,制备的酚醛泡沫塑料性能较优,密度为51.82 kg/m3,初始分解温度为155℃,900℃时的质量保持率为52.6%,弯曲及压缩强度分别为0.2,0.355 MPa,掉渣率为25.7%,氧指数为48.5%,孔径分布在100~200 μm的范围内.
关键词:酚醛泡沫塑料;酸固化剂;力学性能;阻燃性能;微观结构
-
1973.蛭石/PA46复合成核剂对PA66性能的影响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0-15]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尼龙(PA)66/蛭石/PA46复合材料,透射电镜(TEM)观察表明,蛭石以纳米尺寸均匀分散于PA66基体中.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仪和正交偏光显微镜(PLM)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和结晶形态,结果表明,蛭石/PA46是PA66有效的复合成核剂,其可使PA66的结晶温度升高约20℃,非等温结晶峰半高宽和过冷度均为原来的50%左右,半结晶时间缩短,结晶速率大幅提高,并使PA66的球晶尺寸明显细化和均匀.力学性能测试表明,PA66/蛭石/PA46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均得到改善.蛭石/PA46的加入缩短了PA66的注射成型周期,复合材料的注射成型速率比纯PA66提高了30%.流变行为研究表明,蛭石/PA46使PA66在高剪切速率下的黏度下降较快,非牛顿指数降低,黏流活化能降低,使PA66对温度的敏感性降低.
关键词:PA66;蛭石;PA46;结晶行为;成型性能;流变性能
-
1974.不同催化剂对硅烷接枝LLDPE水解交联反应的影响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0-15]
以硅烷接枝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为基体,通过考察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辛酸亚锡、有机钛螯合物(ZL-928)三种不同催化剂的用量以及水解交联时间对交联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凝胶率、热延伸及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来研究不同催化剂对体系水解交联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凝胶率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长而增加,当其用量增加到1.6g后,凝胶率不再有明显变化.交联后基体的凝胶率、热延伸和力学性能随水解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在一定时间之后增加趋势变缓.同时综合比较不同催化剂体系的的凝胶率、热延伸和力学性能发现,三种催化剂催化效率:辛酸亚锡> DBTDL> ZL-928.
关键词: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硅烷接枝;催化剂;水解交联反应;凝胶率;力学性能
-
1975.基于黏弹性模型的PMMA微流控芯片模内键合微通道变形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0-15]
针对聚合物微流控芯片模内键合过程中微通道变形的问题,采用黏弹性材料模型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流控芯片模内键合过程中具有梯形截面的微通道变形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了在105℃下,芯片微通道在不同键合压力和键合时间下微通道的变形.结果表明:微通道不能保持键合前的尺寸,温升对微通道变形影响很小;微通道顶部与两侧的黏合使得微通道顶部宽度和微通道高度变形远大于底部宽度变形,并随着键合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当键合时间超过50 s后,键合时间对微通道变形影响很小,可以采用较长的键合时间来保证键合强度而不影响微通道形貌.
关键词:黏弹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流控芯片;模内键合;微通道变形
-
1976.纤维增强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0-15]
分别以玻璃纤维(GF)与碳纤维(CF)作为增强体制备了纤维增强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利用MM-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GF/PTFE和CF/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以及不同体积分数的纤维增强体、不同载荷与滑动速度对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F与CF的引入有效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随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逐渐增加;另外,随载荷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亦逐渐降低,但磨损率增大.
关键词:聚四氟乙烯;玻璃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摩擦因数;磨损率
-
1977.碳纳米管/尼龙6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0-15]
碳纳米管经过了酸化处理,用FTIR对处理后的碳纳米管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哈克转矩流变仪制备了碳纳米管/尼龙6纳米复合材料.利用SEM对碳纳米管与尼龙6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DSC对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采用Jeziorny修正的Avrami方程对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Jeziorny 可以很好地描述碳纳米管/尼龙6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过程.随着降温速率的升高,结晶温度降低,结晶温度范围变大,结晶所需要的时间缩短.
关键词:碳纳米管;尼龙6;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
1978.水表外壳上盖注塑模具设计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0-15]
对水表外壳上盖塑件的结构和工艺性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一模一腔的注塑模具结构.采用Moldflow软件模拟分析了浇口位置、充填过程和翘曲变形等,为模具结构的优化提供依据.利用Proe4.0软件完成注塑模具的结构设计,可为类似塑件的注塑模具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表外壳上盖;注塑模具;CAE
-
1979.悬浮分散剂对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颗粒特性的影响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0-15]
以偶氮二异丁腈( AIBN)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合成苯乙烯/N -苯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 SMI).本文着重研究了不同悬浮分散体系对产物颗粒特性以及产物性能的影响.并使用粒度分析、SEM、DSC等手段进行表征,结果发现无机复合分散体系最适合于该悬浮反应.
关键词:悬浮聚合;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粒度分布;扫描电镜
-
1980.聚丁烯对增强聚丙烯浮纤现象的改善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0-15]
在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树脂中加入适量的聚丁烯树脂,通过二次元影像量测仪观察该材料的表面浮纤现象.结果表明,聚丁烯能够降低材料的结晶温度,提高树脂体系的流动性,提高树脂对玻璃纤维的包覆,从而改善增强聚丙烯的表面浮纤状况.
关键词:浮纤;增强聚丙烯;聚丁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