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81.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生烃证据
[采矿业] [2013-10-15]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是否具有生烃潜力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在大量野外地质调查与实验室样品分析的基础上,找到了石炭系生烃的相关证据.首次在盆地周边露头区多处石炭系中发现油砂出露,油砂主要分布在石炭系怀头他拉组灰岩中,沿厚层生物灰岩层间和裂缝发育,在生物礁和化石带中尤为突出.通过烃源岩和油砂反映成烃母质来源、沉积环境及成熟度3个方面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对比研究,表明油砂与中生界-新生界烃源岩没有亲缘关系,而与石炭系烃源岩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确定石炭系中的油砂来源于石炭系烃源岩.这证实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有过生烃过程,并可能形成石炭系油气藏,从而揭示了柴达木盆地石炭系具有广阔的生烃前景.
关键词:油砂;油源对比;生物标志化合物;油气藏;柴达木盆地
-
13182.一种新型煤矿井下高温作业特种防护服的设计研究
[采矿业] [2013-10-15]
基于织物纤维的毛细管虹吸效应及煤矿对于防静电的特殊要求,针对煤矿高地热的技术难题,设计了一种新型高地热矿井个体特种防护服,阐述了该防护服的降温及防静电原理及生产工艺特点.结果表明:该防护服比普通工作服吸湿排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节省作业工人体能消耗,杜绝了由于工作服静电产生的瓦斯爆炸等井下火灾事故,可以在高地热矿井推广使用.
关键词:个体特种防护服;矿井热害;吸湿排汗纤维;导电纤维
-
13183.数字矿山建设中的系统应用集成与数据共享方法
[采矿业] [2013-10-15]
随着矿山企业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深入,系统独立运行和数据独立使用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应用数字矿山理念进行系统应用集成与数据共享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为了既实现信息系统的应用集成和数据共享,又保证各应用系统运行的独立性和安全性,还不给各研制单位增加过多的额外工作量,提出了通过总控平台进行系统应用集成、通过数据复制实现数据共享的方法,并根据矿山企业的业务特点,分实时转换、定时转换、人工控制转换3种情况进行数据转换.实践证明这种方法非常有效.
关键词:数字矿山;应用集成;数据共享;总控平台;数据转换
-
13184.鄂尔多斯盆地准连续型致密砂岩大气田成藏模式
[采矿业] [2013-10-15]
鄂尔多斯盆地大气田主要赋存于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中,且广泛分布于上古生界中下组合特别是二叠系山西组与下石盒子组.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大气田既非典型的不连续型常规气藏,又非典型的连续型非常规气藏,而是介于常规与非常规或不连续型与连续型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称之为准连续型天然气聚集.其主要特点是:天然气大面积准连续分布,无明确气藏边界;圈闭介于常规圈闭与无圈闭之间,主要由非常规岩性圈闭和动力圈闭组成;气水分布复杂,无明显边、底水;天然气运移为非浮力驱动,近距离成藏.这种大气田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烃源岩和储层等因素控制,其中优质烃源岩的大面积分布是控制致密砂岩大气田形成和分布最重要的因素.由于为近距离运移成藏,加之致密储层本身同时可起到一定封盖作用,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大气田形成的生气强度下限可以低至10×108 m3 /km2左右.准连续型致密砂岩天然气成藏模式的提出,预示着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较大.但另一方面,准连续型成藏模式的确认,也意味着传统的常规油气地质学的研究思路及勘探理念在鄂尔多斯盆地并不完全适用.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大气田;致密气;准连续型聚集
-
13185.新型矿用锚杆(索)应力传感器的设计研究
[采矿业] [2013-10-15]
为解决传统锚杆(索)应力传感器资源较少、功耗较大、系统结构冗杂等问题,基于MSP430F436 -100型微处理器技术,设计了矿用锚杆(索)应力传感器,其结构简单、使用与调校方便,并采用微功耗电路和程序设计,能自动将锚杆(索)压应力转变为标准电信号通过CAN总线传输给关联设备,同时具有就地显示锚杆(索)应力,当超过报警应力值时,传感器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关键词:矿用锚杆;应力传感器;单片机;CAN总线
-
13186.基于μC/OS-Ⅱ的嵌入式井下泵房监控系统研究
[采矿业] [2013-10-15]
文章针对目前矿山企业对低成本、高可靠的水泵自动控制系统的迫切需求,设计和开发了基于μC/OS-Ⅱ的嵌入式井下泵房监控系统.该系统硬件平台以ATmage128为核心,软件通过水泵启停模块、故障诊断模块、模糊优化模块、通信模块等实现了水泵的自动化控制和关键运行参数远程监测.该系统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稳定可靠、实时性高等特点,完全满足了煤矿排水系统无人值守、高效节能的要求.
关键词:μC/OS-Ⅱ;ATmage128;泵房监控;排水系统
-
13187.油井变频电磁场防蜡的实验研究
[采矿业] [2013-10-15]
变频电磁场防蜡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物理法防蜡技术,具有成本低、对油层无污染、有效期较长、管理方便等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实验研究表明,电磁场作用可以降低含蜡油的析蜡点和凝固点,减少含蜡油的结蜡量,破坏蜡晶网络结构.变频电磁场可引起蜡分子的内共振,导致蜡晶结构与形状发生变化,抑制了蜡分子的结晶过程,同时对已形成的蜡晶产生一定的破碎作用,从而达到防蜡的目的.
关键词:变频电磁场;防蜡;含蜡油;凝固点;降温曲线;蜡晶形态
-
13188.一种钢渣-高岭土基地质聚合物材料
[采矿业] [2013-10-15]
将高岭土和氢氧化钠固体的热活化产物与钢渣混合、水化、压制,制备了一种较高强度的钢渣-高岭土基地质聚合物材料.采用XRD、FTIR和SEM测试方法对原料和合成的地质聚合物材料的表面键合、物相及微观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质量分数为5%的高岭土碱热活化物料与95%的钢渣粉末制备的地质聚合物材料,其养护3、7和28 d的试块抗压强度分别为20、30和28.9 MPa,达到了非承重墙体建筑材料MU20、MU25和MU30的强度等级标准.表面键合变化表明,反应生成了Si( Al)-O三维网络结构的地质聚合物,钢渣中的硅酸钙受碱激发生成C -S -H凝胶,不反应的固体作填充料增加了材料的抗压强度.
关键词:地质聚合物;钢渣;高岭土;抗压强度
-
13189.准噶尔盆地油水层无机地球化学响应与识别
[采矿业] [2013-10-15]
油气水层识别目前通常采用测录井方法,有时也结合一些有机地球化学研究,但在遇到复杂油气运聚时出现了不确定性,带来了经济损失和勘探风险.为探索新的解决途径,以准噶尔盆地腹部陆西地区为例,基于烃-水-岩相互作用机理,通过无机地球化学方法,提出了两项比较有效的响应与识别标志,分别是储层烃-水-岩相互作用特征及其典型成岩矿物的原位地球化学组成,相比而言,全岩地球化学组成反映的是一种“平均”信息,因而识别效果不佳.在研究区,自油层,油水同层、水层、干层,依次储层含油气丰度逐渐降低,与油气充注相关的溶蚀作用逐渐减弱,典型是方解石和长石类碱性矿物在酸性含油气流体作用下的溶蚀;而成岩矿物组合特征亦有变化,高岭石、高岭石-黄铁矿-赤铁矿、菱铁矿-绿泥石,绿泥石分别指示4类产层.4类产层中成岩方解石的Mn元素丰度( MnO质量分数平均值)一般要分别>2.5%、2.0%~2.5%、1.5%~2.0%、<1.0%.这些具体指标可应用于研究区油气勘探实践,同时思路和方法可供同类工作借鉴参考.
关键词:油气成藏;油水层;无机地球化学;油藏地球化学;成岩作用;准噶尔盆地
-
13190.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红土镍矿中的铅
[采矿业] [2013-10-15]
样品用盐酸-硝酸溶解,氢氟酸挥发硅,高氯酸冒烟除去氢氟酸,然后以稀硝酸溶解可溶性盐类,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红土镍矿中铅的含量.考察了不同的酸对样品的溶解效果,对介质酸度和共存元素干扰情况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可以将样品消解完全;5%以内的硝酸不影响铅的测定;100mL体积内,100mg铁、6mg镍、1mg铜、5mg钙、2mg锰、1mg铬、1mg钴、1mg锌等共存元素对0.1mg铅的测定不产生干扰.在选定的仪器工作参数下,Pb的检出限为0.044μg/mL,加标回收率为97%~106%,测定值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结果一致.方法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可满足准确测定红土镍矿中铅含量的分析要求.
关键词:红土镍矿;铅;酸溶;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