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13911 篇 当前为第 1250 页 共 1392

所属行业:采矿业

  • 12491.综采工作面过断层及揭露尾巷层位控制技术

    [采矿业] [2014-01-15]

    为了确保工作面在过断层、揭露尾巷等常见复杂地质条件时的安全,通过加强工作面过断层及揭露尾巷时的工程质量管理,并采用现场跟踪测量高差对工作面截割层位及时调整,实现了工作面过断层和揭露尾巷的安全.实践表明:工作面在过断层和揭露尾巷时,必须加强工程质量管理,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措施,才能为工作面安全生产创造条件.
    关键词:工作面;过断层;尾巷;层位控制;coal mining face;fault;tail gateway;layer level control
  • 12492.自动电位滴定测定锰矿石中锰的方法研究

    [采矿业] [2014-01-15]

    多批次的锰矿石锰含量滴定分析消耗大量人工,随着自动化电位滴定仪的普及,利用仪器完成容量滴定成为可能,而将手工滴定向自动电位滴定移植是当前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建立了一套自动电位滴定仪测定锰矿石中锰含量的方法,确定了相关滴定参数和等当点识别标准.锰矿石样品采用盐酸、磷酸分解,硝酸去除碳和有机物,高氯酸氧化,形成样品溶液.自动电位滴定仪先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对预先移取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和标定空白溶液分别进行氧化还原滴定,用铂复合电极指示,计算得到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浓度,再对样品空白溶液和样品溶液进行氧化还原滴定,得到样品锰含量,方法检测范围为5%~60%.采用本法分析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高;分析多个产地不同水平的锰矿石样品,测定结果与手工方法进行对照,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建立的滴定方法自动化程度高、方法稳健,适用于冶炼企业、港口商检等行业,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锰矿石;锰;自动电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manganese ore;manganese;automatic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oxidation-reduction titration
  • 12493.下盘无台阶边坡开采工艺在新桥露天矿的应用

    [采矿业] [2014-01-15]

    针对新桥矿床地质情况和开采技术条件,突破常规露天开采设计,在国内首次采用下盘无台阶边坡开采工艺,形成了176 m高的光帮边坡;并对光帮边坡稳定性开展了研究,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解决了高陡边坡稳定性难题.多年实践表明,下盘无台阶边坡开采工艺在新桥矿的应用是成功的,取得了良好经济效果,可为类似矿山开采提供借鉴.
    关键词:露天开采;下盘无台阶边坡开采工艺;边坡稳定性
  • 1249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稀土矿石中的三氧化二铝

    [采矿业] [2014-01-15]

    铝是稀土矿石常检的杂质元素,目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基体匹配校正模式测定矿石中的铝量,对基体中铝的空白及基体量有一定的要求;且稀土矿石的品种很多,铝在其中的存在形式也较复杂,简单的酸溶很难彻底地将铝转入溶液中进行准确测定.本文采用碱熔法处理样品,滤液酸化后用ICP-AES测定稀土矿石中的Al2O3.通过共存元素干扰实验发现样品中的稀土元素及钍对铝的测定产生严重的光谱干扰,提出预先以碱分离除去消除干扰,有效地降低了检测下限:采用基体校正模式,消除了盐分对测定的影响.方法检出限为0.021~0.035 mg/g,测定范围为0.50% ~ 8.00%,精密度(RSD)<7.1%.对不同含量的样品进行分析,测定值与化学容量法测定结果基本相符.该方法具有测定含量范围宽、分析速度快、结果准确等优点.
    关键词:稀土矿石;三氧化二铝;碱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 12495.锍镍试金技术制备含铂族元素硫化物微区分析标准样品的可行性

    [采矿业] [2014-01-15]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适合于直接分析硫化物矿物中痕量元素的含量及空间分布,但硫化物矿物的激光剥蚀特性与硅酸盐及氧化物不同,受到的干扰也更严重,且由于硫化物标准物质(尤其是含铂族元素、Au、Ag等贵金属元素标准物质)极度缺乏,限制了LA-ICP-MS技术在硫化物微区分析中的广泛应用.本文以贵金属标准样品GPT-9和矿石标准物质为原料合成锍镍试金扣,并封入真空管中重熔,利用背散射电子图像和LA-ICP-MS分析元素分布的均匀性,探讨真空重熔锍镍试金扣制备硫化物原位微区分析标准样品的可行性.背散射电子图像(BSE)显示真空重熔后锍镍试金扣由单相S、Ni化合物组成.LA-ICP-MS线扫描和点扫描分析表明,锍镍试金扣中S、Ni、Cr、Co、Cu、Pb、Sb、Cd、Bi等主量及微量元素分析精密度(RSD)均小于10%,均匀分布;在镍扣制备过程中Zn相对于Cu、Pb、Sb更难进入硫化物相;贵金属元素Au、Ag、Pt均一性较好,其余贵金属元素由于含量低、仪器波动及质谱干扰等影响因素造成分析数据的RSD相对较大,但可通过提高原料中贵金属元素含量、降低熔融样品淬火温度等方法进一步提高其均匀性.锍镍试金扣的组成元素对铂族元素分析的质谱干扰研究表明,重铂族元素(Os、Ir、Pt)和Au受到的干扰可忽略不计;轻铂族元素(Ru、Rh、Pd)受金属氩化物干扰较为严重,需进行干扰校正.研究认为,真空重熔技术可有效提高锍镍试金扣中各元素(包括贵金属)的均一性,达到硫化物原位微区分析标准样品的要求,利用真空重熔锍镍试金扣制备LA-ICP-MS原位微区痕量及贵金属硫化物分析标准样品具可行性.
    关键词:锍镍试金法;真空重熔;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含PGEs硫化物微区分析标准样品;nickel sulfide fire assay;remelted in vacuo;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PGEs-bearing sulfide reference samples
  • 12496.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水位监测技术研究——以徐州九里区采煤塌陷地为例

    [采矿业] [2014-01-15]

    通过对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内水系特征的研究,为弥补传统水位监测方法的不足,结合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即CORS技术在其他方面的成功应用和独特的优点,在借鉴船载GPS水位测量的基础上,提出利用CORS技术进行水位监测的方法,通过在徐州九里采煤塌陷区的水位监测使用表明,该技术可以满足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水位监测的要求.
    关键词:高潜水位;沉陷区;水位监测;水位改正
  • 12497.覆岩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的岩层层位判据分析

    [采矿业] [2014-01-15]

    工作面上覆岩层呈现非均质的分层结构,而导水裂缝带是随着各分层岩层的弯曲沉降逐渐向上发育的,其发育高度是各岩层分层厚度的叠加.因此,为了精确确定导高值,提出了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的岩层层位判据.以实际开采工作面为工程实例,通过现场观测结果,结合上覆各岩层层向拉伸率的分析计算,确定了工作面上方第二层灰岩为导水裂缝带发育的最上位岩层,其层位高度为36.86m,层向拉伸率为0.42,为覆岩各岩层层向拉伸率变化趋势的拐点,因此,确定工作面覆岩导水裂缝带的高度为36.86m.
    关键词:导水裂缝带;现场观测;层位结构;层向拉伸率
  • 12498.高频燃烧-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钼矿石和镍矿石中的高含量硫

    [采矿业] [2014-01-15]

    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用于分析矿石中低含量硫的测定结果较为准确,但对于高含量的硫,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不高.本文采用高频燃烧-红外碳硫分析仪测定钼矿石和镍矿石中的高含量硫,选择纯铁屑和钨粒作助熔剂,高温燃烧分解样品,通过实验优化了样品称样量、助熔剂用量、仪器分析时间等测定条件.用国家标准物质进行验证,方法精密度(RSD,n=9)小于1%,加标回收率为96.0% ~ 101.9%;与传统的硫酸钡重量法进行比对试验,测定值的相对误差小于2%.针对不同的矿石样品,研究了实际样品与标准物质的基体匹配问题,消除了基体效应的影响,对于钼矿石和镍矿石样品中含量在1%~35%范围内的硫,均能够准确测定,解决了钼矿石和镍矿石中高含量硫的快速、准确测定问题.
    关键词:钼矿石;镍矿石;高含量硫;高频燃烧-红外吸收光谱法;molybdenum ore;nickel ore;high content sulfur;High Frequency Combustion-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 12499.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煤矿环境评价

    [采矿业] [2014-01-15]

    文章首先分析了煤炭开采对各环境要素产生的影响,根据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对水、大气、土地等环境要素的影响选取了回采率、废水排放率、大气污染程度、塌陷土地复垦率等指标,作为评价煤矿环境综合水平的依据;然后,通过专家评分法,对各指标的取值分为五个等级并赋予相应分值;最后,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具体的案例,通过计算指标权重矩阵和模糊评价矩阵,得出煤矿环境综合评分.
    关键词:煤矿环境;模糊综合评价;模糊评价矩阵
  • 12500.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热岛效应监测与分析

    [采矿业] [2014-01-15]

    从遥感的角度,分析了徐州市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地表覆盖的变化和徐州1990-2010年城市热岛空间分布的变化,并重点研究了热岛效应与地表覆盖类型的关系,为徐州市转型过程中的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治理提供辅助决策.研究表明:徐州市热岛效应明显,城郊平均温度差异2.334℃,且1990-2007年热岛效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007-2010年有所缓解;不同地表覆盖其地表温度差异明显,建筑区温度最高,耕地次之,林地和水域温度较低.因此增加城市绿化、保持水域、适当控制建筑面积有助于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转型;热岛效应;温度反演;地表覆盖;resources type urban transformation;heat island effect;temperature inversion;surface ground cover
首页  上一页  ...  1245  1246  1247  1248  1249  1250  1251  1252  1253  1254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