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13915 篇 当前为第 1113 页 共 1392

所属行业:采矿业

  • 11121.煤焦油中甲苯不溶物的性质和组成分析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采矿业] [2014-04-25]

    利用元素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等手段对煤焦油中甲苯不溶物(TIM)的组成、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97%的甲苯不溶物颗粒粒径在21.06μm以下,其形状不规则,稳定分布在煤焦油中。该物主要由有机物组成,O含量较高,金属元素中Ca、Na、Mg、Fe含量较高。其有机成分主要是稠环芳烃类物质,无机成分大部分是煤粉、煤灰、碳质和矿物质颗粒等。甲苯不溶物固体表面C、O元素总摩尔分数为91.56%,C主要以碳氢化合物和酚类、醚类化合物的形式存在,O主要以酚羟基和醚氧键的形式存在。
    关键词:煤焦油;甲苯不溶物;性质;分析
  • 11122.开发模型与水驱曲线联解预测方法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4-25]

    水驱曲线法与开发模型法为油藏工程的重要预测方法,但在油田实际应用过程中,二者均存在某些方面的局限性。文中将Weibull预测模型和甲型水驱曲线相结合,通过联立求解,得出了一种可预测水驱开发油田含水率、产油量和累计产油量随开发时间变化规律的联解模型,有效克服了单一模型所固有的局限性,扩大了模型的预测范围。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联解模型较为实用、可靠,对水驱油田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Weibull模型;甲型水驱曲线;开发指标;动态预测
  • 11123.山区丘陵地形丛式井整体开发设计方法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采矿业] [2014-04-25]

    阿富汗北部K油田,地表为山区丘陵地形,局部起伏大,相对高差300~500m,路况恶劣,钻井、修井及地面工程建设施工难度大,成本高,因此确立了整体部署丛式井的开发原则。采用数学规划优化方法建立了丛式井整体设计优化的数学模型,求出了丛式井平台数量与钻井总进尺的关系,综合考虑了钻井进尺、新建平台数量、平台规模及投资等因素,最终确定了K油田丛式井井位部署方案。
    关键词:丛式井;井网设计;优化设计
  • 11124.川南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孔隙类型及物性控制因素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4-25]

    通过普通及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心物性及压汞数据等资料,研究了川南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类型和物性特征,并探讨了孔隙发育类型、孔-渗关系控制因素及砂岩物性空间变化与沉积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川南地区须家河组以原生粒间孔发育为特征,次为溶蚀孔隙和晶间微孔,渗透率随孔隙度增加呈迅速增加—稳定—再次增加的三段式分布,主要原因是绿泥石、伊利石胶结物的生长抵消了孔隙度增加对渗透率的贡献。平面上,砂岩物性的变化与沉积条件密切相关:短距离搬运或沉积水动力弱的砂岩成分及结构成熟度差,物性差;长距离搬运且沉积于强水动力条件的砂体孔隙发育。纵向上,单一河道砂体的中-中下部物性好于顶、底部,原因是河道沉积时...
    关键词:孔隙类型;物性特征;致密砂岩;须家河组;四川盆地
  • 11125.基于随钻测井资料的地层孔隙压力监测方法及应用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4-25]

    为了在钻井过程中实时准确地监测地层孔隙压力,保障钻井安全,研究了一种基于随钻测井资料的地层孔隙压力监测方法。以WITS数据格式和TCP传输方式为基础,研发了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程序,实现了随钻测井数据的采集与远程传输;根据随钻测井数据的传输特性,建立了一种基于单点算法的地层孔隙压力监测模型。该模型将随钻测井数据离散化,可以实时计算各数据点对应的地层孔隙压力,同时兼顾了压力监测的准确性与实时性。南海莺琼盆地数口井的应用表明,孔隙压力监测精度较高,与实测压力相比,误差均在10%以内。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供准确的孔隙压力实时监测数据,可以为钻井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指导。
    关键词:随钻测井资料;孔隙压力;实时监测;单点算法;数据采集
  • 11126.南海东部白云深水区复杂地层精细岩石物理分析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4-25]

    白云A探区位于南海东部深水区白云凹陷西南部,具有形成大型油气田的地质基础,是珠江口盆地南海深水最重要的天然气探区。该区白云A井钻前预测将钻遇极具价值的砂岩储层,预测结果乐观,实钻结果与预期严重不符,为泥质-粉砂质浊积砂岩,这一结果使勘探该区的信心严重受挫。为探明该区勘探潜力,针对目的层开展精细岩石物理分析并研发相关技术,形成了以岩石物理分析、岩石物理建模、流体替换、岩性分类预测等组合技术系列,可客观有效地认识该区储层岩石物理特征,为后续储层预测、烃类检测及岩性预测工作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深水区;岩石物理分析;建模;流体替换;岩性分类;南海白云凹陷
  • 11127.轻烃组分在Al_2O_3色谱柱的不可逆吸附研究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4-25]

    研究了Al2O3/KCl,Al2O3/S,Al2O3/M 3种Al2O3毛细管色谱柱在轻烃组分分析中不可逆吸附行为,定量考察了柱温、载气流速、进样量等对C3~C4烃类组分在不同类型Al2O3色谱柱上不可逆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Al2O3毛细管色谱柱对轻烃组分的不可逆吸附存在明显差异,烷烃和单烯烃的不可逆吸附现象不明显,炔烃和二烯烃等极性较强的组分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可逆吸附,其中丙二烯、1,2-丁二烯和丙炔等组分在S型与M型Al2O3色谱柱上的不可逆吸附最为显著。温度和载气流速影响不可逆吸附的程度,进样量对不可逆吸附没有明显的影响。不可逆吸附导致部分炔烃和二烯烃组分测定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高...
    关键词:气相色谱;Al2O3毛细管色谱柱;轻烃;不可逆吸附;裂解碳四
  • 11128.稠油热采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采矿业] [2014-04-25]

    河南油田某稠油热采区块汽窜逐年加剧,由单井单向汽窜发展到井组、区域双向窜、面积窜。为了有效抑制汽窜,提高汽窜井组生产效果,在现场开展了井组组合调剖工艺,即对汽窜井组的油井进行调剖注汽。针对面积窜、区域窜,实施井组组合调剖工艺能够有效封堵汽窜通道;针对汽窜井组采出程度高,实施氮气(多元化学)辅助面积注汽工艺能够有效地抑制汽窜,从而达到改善井组的生产效果、提高区域油井生产能力之目的。
    关键词:河南油田;稠油热采区块;汽窜;调剖;井组;面积注汽
  • 11129.靖边东南部长2储层特征及储层质量评价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4-25]

    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孔渗分析、扫描电镜及压汞实验等资料,在对研究区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了多个因素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储层质量进行了更为有效的分类评价。研究表明,靖边东南部长2油层组储层以中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填隙物主要为铁方解石,胶结类型以薄膜-孔隙式为主;储层孔隙类型以原生孔隙为主,最主要的为残余粒间孔,储层砂岩孔喉连通性较好,且分选性较好;属中低孔、中低渗储层。利用存储系数、地层系数和流动带指数对储层质量进行关键单因素评价,再结合实验分析的微观因素建立储层分类标准,对储层质量进行多因素综合评价,将该区长2储层分为4类。结果表明,长2油层组Ⅲ类储层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Ⅳ类储层,Ⅱ类和...
    关键词:储层质量评价;储层特征;长2储层;靖边;鄂尔多斯盆地
  • 11130.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田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4-25]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田水具有高矿化度特征,钾、硼、锂等离子达到工业开采品位,氢同位素值分布在-75.61‰~13.35‰,氧同位素值分布在-7.68‰~10.58‰。综合分析油田水化学成分、水化学参数组合以及氢氧同位素特征推断: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田水起源于大气降水,为典型陆相成因,为大气降水沿深大断裂下渗并经历了"深循环"作用形成,同时有深源岩浆流体的参与。油田水高矿化度特征与盐类矿物溶解和蒸发浓缩有关,钾、硼、锂等元素受深源流体控制,Ca2+和HCO-3主要来源于碳酸盐矿物溶解,油田水高Ca2+、低Mg2+的特征与演化过程中白云石交代方解石以及方解石溶解有关,充分的水-岩反应与深源流体...
    关键词: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油田水;第三系;柴达木盆地西部
首页  上一页  ...  1108  1109  1110  1111  1112  1113  1114  1115  1116  1117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