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21.川南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孔隙类型及物性控制因素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4-25]
通过普通及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心物性及压汞数据等资料,研究了川南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类型和物性特征,并探讨了孔隙发育类型、孔-渗关系控制因素及砂岩物性空间变化与沉积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川南地区须家河组以原生粒间孔发育为特征,次为溶蚀孔隙和晶间微孔,渗透率随孔隙度增加呈迅速增加—稳定—再次增加的三段式分布,主要原因是绿泥石、伊利石胶结物的生长抵消了孔隙度增加对渗透率的贡献。平面上,砂岩物性的变化与沉积条件密切相关:短距离搬运或沉积水动力弱的砂岩成分及结构成熟度差,物性差;长距离搬运且沉积于强水动力条件的砂体孔隙发育。纵向上,单一河道砂体的中-中下部物性好于顶、底部,原因是河道沉积时...
关键词:孔隙类型;物性特征;致密砂岩;须家河组;四川盆地
-
11122.稠油热采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采矿业] [2014-04-25]
河南油田某稠油热采区块汽窜逐年加剧,由单井单向汽窜发展到井组、区域双向窜、面积窜。为了有效抑制汽窜,提高汽窜井组生产效果,在现场开展了井组组合调剖工艺,即对汽窜井组的油井进行调剖注汽。针对面积窜、区域窜,实施井组组合调剖工艺能够有效封堵汽窜通道;针对汽窜井组采出程度高,实施氮气(多元化学)辅助面积注汽工艺能够有效地抑制汽窜,从而达到改善井组的生产效果、提高区域油井生产能力之目的。
关键词:河南油田;稠油热采区块;汽窜;调剖;井组;面积注汽
-
11123.靖边东南部长2储层特征及储层质量评价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4-25]
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孔渗分析、扫描电镜及压汞实验等资料,在对研究区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了多个因素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储层质量进行了更为有效的分类评价。研究表明,靖边东南部长2油层组储层以中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填隙物主要为铁方解石,胶结类型以薄膜-孔隙式为主;储层孔隙类型以原生孔隙为主,最主要的为残余粒间孔,储层砂岩孔喉连通性较好,且分选性较好;属中低孔、中低渗储层。利用存储系数、地层系数和流动带指数对储层质量进行关键单因素评价,再结合实验分析的微观因素建立储层分类标准,对储层质量进行多因素综合评价,将该区长2储层分为4类。结果表明,长2油层组Ⅲ类储层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Ⅳ类储层,Ⅱ类和...
关键词:储层质量评价;储层特征;长2储层;靖边;鄂尔多斯盆地
-
11124.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田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4-25]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田水具有高矿化度特征,钾、硼、锂等离子达到工业开采品位,氢同位素值分布在-75.61‰~13.35‰,氧同位素值分布在-7.68‰~10.58‰。综合分析油田水化学成分、水化学参数组合以及氢氧同位素特征推断: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田水起源于大气降水,为典型陆相成因,为大气降水沿深大断裂下渗并经历了"深循环"作用形成,同时有深源岩浆流体的参与。油田水高矿化度特征与盐类矿物溶解和蒸发浓缩有关,钾、硼、锂等元素受深源流体控制,Ca2+和HCO-3主要来源于碳酸盐矿物溶解,油田水高Ca2+、低Mg2+的特征与演化过程中白云石交代方解石以及方解石溶解有关,充分的水-岩反应与深源流体...
关键词: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油田水;第三系;柴达木盆地西部
-
11125.全球深层油气藏及其分布规律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4-25]
深层油气勘探对老油气区(田)扩大储量、稳定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以全球深层油气藏的最新资料为基础,系统统计分析了全球深层油气分布特征。在全球(不包括美国本土48州)349个含油气盆地中,87个盆地内发现了深层油气藏。全球深层油气储量的63.3%分布于碎屑岩储集层,35.0%储于碳酸盐岩,其余的1.7%储于岩浆岩和变质岩。构造圈闭富集了全球深层油气储量的73.7%,是深层油气最重要的圈闭类型。被动陆缘盆地和前陆盆地是深层油气最富集的盆地类型,其深层油气储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47.7%和46.4%。层系上,深层油气主要富集于5套储集层系:古近系(占全球总量的22.3%)、上古生界(22.2%)、白垩系(...
关键词:前陆盆地;被动陆缘盆地;含盐盆地;油气分布;深层油气藏
-
11126.测井评价煤层气藏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4-25]
煤层具有低孔隙度、非均质强、有机质骨架以及气体赋存状态多样等特点,煤层易碎造成井眼垮塌、夹矸发育、气体响应不明显等问题,现有的煤心实验装备在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上都难以满足煤层气储层评价的需要。从井眼环境、测井响应入手,系统分析了常规测井评价煤层气储层的局限性。从理论基础、实验装备、测井仪器以及测井新技术与新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测井评价煤层气储层的发展方向与新思路。测井新技术如元素俘获谱测井、电成像测井、核磁共振测井以及阵列声波测井与常规测井相比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在煤层气储层评价和工程应用方面都能发挥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测井评价;煤层气;数据采集;地层评价
-
11127.金湖凹陷MQ地区低阻油层含油饱和度确定方法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4-25]
苏北盆地金湖凹陷MQ地区古近系阜宁组三段(E1f3)低阻油层含油饱和度主要受岩性、物性及测井因素影响。针对常规阿尔奇公式计算的含油饱和度明显偏低现象,主要采用毛细管压力曲线法、相对渗透率曲线法和测井资料优化解释法确定低阻油层的含油饱和度,有效避免了引起低阻的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了含油饱和度的计算精度。
关键词:低阻油层;含油饱和度;毛细管压力曲线;相对渗透率曲线
-
11128.高孔高渗砂岩油藏复杂油水关系主控因素——以长堤油田桩11块馆下段油藏为例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采矿业] [2014-04-25]
长堤油田桩11块是位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长堤断裂带东侧的一个自西向东倾斜的鼻状构造,其馆下段(馆下22和馆下31)为油藏主力含油小层,油水关系复杂,存在"水高油低"现象。文中利用岩心、测井及多种分析测试资料,通过综合研究认为,桩11块馆下段油藏的油水分布主要受控于该油藏成藏期的油气充注量与储层砂体微型构造形态的共同作用,同时还与区域性分布的优质盖层(隔层)等因素有关。通过分析该油藏的动态形成过程,建立了高孔高渗砂岩油藏复杂油水关系动态形成模式,为分析复杂条件下砂体的油水分布提供了一种可靠方法。
关键词:高孔高渗砂岩;水高油低;油水界面;油气成藏;微构造
-
11129.四川盆地海相大气田和气田群成藏条件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4-25]
为了探讨四川盆地海相大气田或气田群的成藏条件,利用构造、岩相等方法综合分析了印支期古隆起和加里东期古隆起对海相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四川盆地海相气田勘探由找背斜构造裂缝性气田,走向了找滩相孔隙储层和古隆起复合型大气田的广阔道路。由泸州古隆起找构造小气田群,到找川东石炭系孔隙性气藏,从开江古隆起上找到了五百梯石炭系大气田和气田群,至该区二叠系和三叠系礁滩勘探更上一层楼,找到了以普光大气田为代表的大中气田群。目前在乐山-龙女寺古隆起获震旦系灯影组和寒武系龙王庙组高产井,出现大好形势。该区储层、古构造和现今构造三位一体叠加在一起,可望获得特大型气田。
关键词:储层;古隆起;泸州古隆;四川盆地
-
11130.松辽盆地白垩系湖相Ⅰ型有机质生烃动力学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4-25]
针对松辽盆地白垩系湖相Ⅰ型有机质的生烃特征和动力学,利用黄金管模拟装置开展了升温热解实验。液态产物和气体产物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Ⅰ型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以生油为主,干酪根初次裂解气产量仅为100 mg/g左右。轻质油的色谱演化和烃类气体生成的活化能分布共同证实,封闭体系的烃类气体来源于多种反应途径,其中早期生成液态产物的二次裂解作出了很重要的贡献。同时,动力学计算的结果表明,不同液态产物生成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存在差异,轻质组分生成的活化能明显要高于重质组分;源内残留油二次裂解的平均活化能为57.3 kcal/mol,要低于油藏内正常原油裂解的活化能;Ⅰ型有机质初次裂解气形成于生油初期到源内残留...
关键词:黄金管热解实验;Ⅰ型有机质;动力学;油气生成模式;生烃潜力;松辽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