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2-01-05]
通信网络中存在海量垃圾和不良信息,这些信息需要被阅读和理解,以便对其进行有效的特征提取和拦截封堵。基于人工分析的方法已经无法达到目的,需要使用基于大数据的认知计算技术代替人工进行海量的数据分析和理解,帮助人们制订内容安全管控策略。针对电信诈骗治理、不良消息治理、变体消息治理和不良网站治理4个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分别提出了大数据认知计算的解决方案,并给出了创新性实践的效果。实践表明,提出的解决方案能够快速发现不良信息,有效地提升内容管控质量。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2-01-05]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进步,云计算技术以其虚拟化、可拓展性以及灵活性等特征在实际的计算机领域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了新时代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一大重要技术革命。云计算的发展应用,在为计算机发展应用带来发展优势的同时,也为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带来了影响,因此,计算机背景下的计算机安全问题成为了当今网络发展及应用关注的重点工作。本文从计算机安全问题入手分析,指出云计算背景下计算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并论述如何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以加强计算机应用发展的的安全,有效地保障云计算背景下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发展。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2-01-05]
近年来,所有的行业走向信息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发展,其中管理水平、运行效率等都跟互联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计算机逐渐代替了传统的人工操作,一方面提高了各行各业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促进了行业的现代化发展。随着信息化水平的逐渐提高,互联网上产生并存储着海量的数据,大数据时代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风险,就算是加密的数据也会受到黑客的攻击,进而导致个人或者团体信息泄露,给人们带来不利影响,严重者可能受到生命财产威胁。文章首先分析了网络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加强网络管理的措施,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网络安全管理水平。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2-01-05]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人工智能在远程医疗、疫情监控、电子商务、娱乐消费等领域应用快速扩张,并伴随越发严重的安全风险。其中,无接触的人脸识别系统正逐步实现对社会生活的全景介入,“双刃剑”效应日益凸显,引发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人脸识别信息不仅涉及个人的隐私利益、信息利益,也承载着公共利益和伦理价值、关涉国家安全。2021年4月,欧盟发布《人工智能法案(草案)》,禁止执法场景下的实时远程生物识别系统应用,并将其他场景下的生物识别系统列为高风险人工智能,引发各方关注。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国际上人脸识别的法律规制展开深入研究,探究创新应用和风险规制的平衡路径,进一步厘定人脸识别技术应遵循的法律底线和基本要点,确保人脸识别技术安全有序发展。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2-01-05]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2-01-0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已经越来越多的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也滋生出了很多信息安全问题。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和人们的生活有了更加密切的联系,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为了预防大数据安全问题的发生,需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解决方案,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2-01-04]
大数据独特的价值特征导致数据定价问题复杂,尽管研究者对此展开了大量研究,但大多角度单一且缺乏实际应用性。鉴于此,对大数据定价方法进行了综述,梳理出成本导向、市场导向、需求导向、利润导向以及基于生命周期定价的5种定价类型,对比了成本法、协议定价、市场法、收益法、基于质量以及基于查询的定价6种主流定价方法的优劣势;最后通过大数据定价流程分析进一步展现了不同定价方法各自的特点,并对数据定价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022-01-04]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2-01-04]
目前,大量高压电力线和变电站进入城市中心区,大量的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在敏感区,城市电磁环境变得复杂,城市电磁辐射环境日趋恶化,因此产生的电磁辐射环境问题给政府部门造成巨大压力。Arc GIS在移动通信基站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对辐射污染扩散状态进行仿真,在提供便捷数据浏览和查询方式的同时,可以高效提升系统交互属性,对移动运营商的网络优化工作提供强力支持,在环境管理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空间。文中对Arc GIS技术在移动通信基站环境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对电磁辐射环境管理工作提出建议。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022-01-04]
北京市积极推进区块链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和攻关,依托微芯院研发出自主可控、灵活装配、软硬一体、开源开放的长安链软硬件技术体系,推动成立长安链生态联盟,加强区块链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以区块链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带动数字经济发展。对于基于长安链技术体系构建的数字基础设施,社会各界积极推动建设面向全社会、重大领域、关键行业的场景应用链,逐步构建长安链主链生态网络,从而发挥其促进数据共享、增进业务协同的作用,共同繁荣数字经济新生态。本文以长安链在北京市冷链食品追溯平台、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电子印章等场景的应用案例为主,描述了长安链对解决各场景存在的瓶颈问题的思路、效果和相关启示,以期为区块链在更大规模范围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